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節日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載體。節日文化深深紮根於民眾之中,具有強盛鮮活的生命力,歷經歲月的變遷,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壹份珍貴遺產。而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這是人們壹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壹個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壹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
比如良慶區舉辦了滿滿中秋節日元素的活動,壹旁的架子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燈籠及謎面紙條,燈籠上或繪制著嫦娥奔月圖,或寫上與明月相關的古詩詞,謎面主要圍繞成語、歇後語、字、物等方面的知識,市民可以壹起在猜燈謎中重溫感受中國文字、中秋文化的魅力。傳統美食區裏擺放著各色精巧的月餅,明月與美食皆不可辜負,這才是中秋佳節正確的打開方式。
當天的活動精彩紛呈,傳統中國風的舞蹈表演、關於中秋節習俗演變的情景演說、包含“月”“秋”詩句的飛花令互動、“香火龍”表演、家風故事分享、《但願人長久》歌曲演唱……飛花令互動環節,市民朋友積極搶答紛紛化身飛花令主。“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等詩詞先後被引用,市民朋友參與其中既能重溫經典又能收獲精美禮品,玩得不亦樂乎。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秋佳節,也是愛家愛國同頻、家國情懷***融的壹天。在歷史的長河中,國與家始終是難以分割的整體。國家經歷發展跨越,體現在無數家庭團圓的變遷中,無數家庭的興旺又映照和支撐起國家的強盛,家國兩相依,家庭命運總與國家興衰、民族前途休戚與***、息息相關。無論是中秋佳節家庭和睦、親人團圓的情結,還是中秋節背後堅守崗位、規避疫情風險的大局觀,都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家國情懷,而這,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江山萬重,皓月千裏。每壹個傳統節日都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寶貴契機。今天,傳統文化越來越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動力。願在這個花好月圓的節日裏,我們將個人情懷與家國意識融於壹體,把美好生活變成感恩奮進的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蓄起磅礴力量,代表國人家國情懷的明月必將會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