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哪些詩句是以“是”字開頭?

有哪些詩句是以“是”字開頭?

是離愁 —— 五代 ·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是非成敗轉頭空 —— 明 ·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是氣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氣歌》

是殆有養致然爾 —— 宋 · 文天祥《正氣歌》

是處紅衰翠減 —— 宋 ·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是以見放 —— 先秦 · 佚名《漁父》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見歡 內容: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2]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3] 註釋:[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2]離愁:指去國之愁.[3]別是壹般:亦做“別是壹番”,另有壹種之意.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壹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淒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壹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壹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裏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裏,“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裏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1、“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無盡思緒,無可傾訴;“獨上西樓”:登高問月,無人傾訴、心境落寞的行為觀照;“月如鉤”: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圓必缺,載荷著人生的無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種著梧桐樹的寂靜庭院為秋色籠罩(梧桐,古有“梧桐樹,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樹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訊隔絕杳無;“清秋”:背景,為通篇充溢的“離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畫了壹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表現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4、“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別是壹般滋味”指離愁,即“離愁在心頭”之意.如果說前文還用“剪”和“理”的動作對離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則將離愁寫得無可形狀、無以陳述,為更深壹層的寫法。

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壹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註釋

淘盡:蕩滌壹空。

漁樵:漁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鑒賞

這是楊慎所做《廿壹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壹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壹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 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壹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下片為我們展現了壹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壹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壹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誌。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壹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壹樣,洶湧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而我認為此句比起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更有悲壯和淒婉之情。盡管當初英雄們意氣風發,春風得意,但曾經的浴血廝殺,曾經的金戈鐵馬,已隨時間遠去,壹切成敗得失功過是非都已經過去,被歷史的長河所吞噬。

歷史給人的感受是濃厚、深沈的,不似單刀直入的快意,而似歷盡榮辱後的滄桑。“青山依舊在”即象是對英雄偉業的映證,又象對其的否定,但這些都不必深究,“幾度夕陽紅”,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依舊”和“幾度”在變與不變的現實中掙紮。或許世界真的就是如此,充滿著變與不變。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於秋月春風。但“慣”字又表現出了莫名的孤獨與滄涼。或許當壹切都過去的時候,心中才會有這份憑吊古戰場的蒼涼而從容,沈郁而超然。“壹壺濁酒喜相逢”使這份孤獨與滄涼有了壹份安慰,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給這首的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這些高山隱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後的談資,何足道哉!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詩,創作於元大都的監獄中。該詩慷慨激昂,充分表現了文天祥的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開卷點出獄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穢”七氣,而文天祥說要“以壹正氣而敵七氣”,歌中吟道:“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乃千古絕唱。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兵敗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獄中三年,受盡各種威逼利誘,但始終堅貞不屈。1281年夏,在濕熱、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寫下了與《過零丁洋》壹樣名垂千古的《正氣歌》。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柳永?作者介紹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壹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淒涼的霜風壹陣緊似壹陣,關山江河壹片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雕零翠葉枯落,壹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麽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擡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桿,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漁父》作者 屈原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