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法雨寺,位於城西“涪陵長江大橋”南端的“聚雲山”上。聚雲山前臨長江,後連群山而又獨立成峰,寺院終年雲霧繚繞,林木蒼翠,清榮峻茂,而海拔卻只有366.5米。故摩崖石刻稱“洞天福地”也。
山上有壹座古代崖墓,相傳為壹千五百年前南朝時期南齊第六位皇帝肖寶卷的衣冠冢。歷代又稱“神仙洞”,“神仙洞”崖險壑秀,涼爽宜人,乃盛夏避暑之勝地。山下有險峻隘口,歷稱“龜門關”,為古時“涪州”五關之壹。
聚雲山頂首建寺廟,始於唐代。據寺內現存殘記載:“唐貞觀十二年始建閻王殿於山巔“。其後數經興廢,先後有白雲觀、龜龍寺、東嶽廟、賽豐都等寺廟名稱,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涪州知州、滿洲人國棟將其更名為“聚雲寺”;並以《聚雲山晚歸贈源澈上人》為題,賦詩二首。其壹雲:“千峰環古剎,石蹬入雲層。暫作偷閑客,欣逢竹院僧。人隨明月到,心與大江澄。歸路何愁晚,回頭有佛燈“。此後聚雲寺日益興旺。
清光緒年間,寺僧利用涪陵特產青菜頭制作泡菜和腌菜,風味殊美,成為素食佳肴,名播川中和長江流域各地。
清末以來,民間壹直稱聚雲寺為天子殿(該寺五座殿堂之壹)。1958年以後,聚雲山的林木逐漸砍伐殆盡,寺廟亦毀損跨塌。80年代後期,開始對寺廟遺址及周圍文物古跡進行保護並在周圍植樹造林。1995年8月,涪陵市人民政府批準天子殿為合法佛教場所。1996年5月5日,將天子殿更名為法雨寺。
2001年11月28日,重組法雨寺管委會。2002年4月,完成法雨寺總體規劃設計。2003年7月,壹期工程建設完成,投入使用,耗資300萬元。
法雨寺的傳說
壹、“龜門關”與“聚雲山”
古時候,相傳涪州城數裏外的長江中,有壹只大烏龜修了上千年的道法,沒成正果,卻成了壹只“烏龜精”。“烏龜精”在江裏興風作浪,掀翻了無數船只,吃了不少人畜。故人們把此處稱為“龜門關”。灘急浪險且談龜色變。
釋迦佛祖與觀音菩薩駕著祥雲經過涪州上空,見此地妖氣沖天,飛沙走石。江中的“烏龜精”在使妖法,打翻船只,正準備吃人。釋迦佛祖大發慈悲,命觀音菩薩作法,移來大山壹座,將“烏龜精”壓於山下。從此,船只過往平安,普眾稱頌不已。時人將此山命名為“聚雲山”,山上又建了壹座“法雨寺”,供奉釋迦佛祖和觀音菩薩,法雨寺歷代香火不斷,表達了普眾的感恩之情。
二、唐明皇到涪州
據說唐明皇和他的文武官員乘座“龍舟”,路經“龜門關”,忽聽山頂有鐘鼓、木魚、念佛、頌經聲音。唐明皇出艙觀看,見天空祥雲升騰,香煙繚繞,便令:“就此靠船”。唐明皇率眾臣步行登山,行至“法雨寺”,擺了香案,獻銀千兩,向佛祖和觀音菩薩叩頭跪拜。祈求“保佑大唐,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拜後,“法雨寺”的長老和尚呈上“涪州荔枝”請皇帝品嘗。唐明皇食後稱贊:“味道好極,真乃果中佳品”。即令近臣將余者帶回長安,賜與貴妃。楊貴妃見“涪州荔枝”色紅可愛,放口餐曰:“肉白汁甜,人間美味”。至此以後,楊貴妃得了涪州荔枝的心病。每逢荔枝成熟季節,她便請皇帝傳旨,差快馬到“涪州荔枝園”選摘荔枝。 “涪州天寶荔枝”由此得名。涪州聚雲山“法雨寺”和“涪州天寶荔枝”在大唐時就譽滿京都,華夏弛名。
三、康熙大帝上聚雲
清朝康熙十七年,康熙大帝率眾臣巡視渝州。舟過“龜門關”時,忽聞山中傳來梵唄天樂,康熙聽罷,精神為之壹振。 問曰:“此乃何處?”臣回曰:“此乃涪州聚雲山法雨寺。”康熙令停龍舟,率眾拾級登山。康熙闊步山巔,近觀寺院周圍古木參天,祥雲繚繞;遠眺涪陵古城,山巒起伏,浩浩長江悠悠千裏。頓感奮曰:“此寺院香火旺盛,廟宇恢宏,外展博大,內含精深,好壹個精致的佛門聖地!”高興之余,康熙賜法雨寺黃金三千兩,以充寺資。從此,法雨寺香火更盛,名噪壹時。
康熙十九年,涪州聚雲山“法雨寺”擴建殿堂壹座,寺僧為記述皇帝天子的功德,便將此殿命名為“天子殿”。
100位仙人傳說
相傳,由於天子殿香火旺盛,使得蓬萊仙島眾仙羨慕。玉帝派譴103位仙人前來朝聖,以求借得鎮山之寶,運回蓬萊。由於山高路遠,又須在天亮之前渡過長江趕到天子殿,恰好剛過100位就晨雞破曉。余下的三位仙人即立於對面的山上,化成土地神。而這邊的100位仙人,則須繞行聚雲山下100道彎,進100道香,從100尊菩薩手裏獲得聖旨後,方可上“天子殿”。100位仙人經過100道彎的磨練,100次的施舍供養,受100尊菩薩的教化,最後都皈依佛門,成了護持三寶的護法神。此後,凡是來天子殿燒香拜佛、施舍供養的人,都能得其保佑。所以有天子殿的菩薩“特別靈之說。”
六、上山香道的來歷
1998年,福建平潭官井建築公司承包長涪高速公路黃草山隧道的施工。剛接下活不久,聚雲法雨寺的菩薩就托夢給公司老板:是聚雲山法雨寺燒香的香客,因為沒有壹條平整的道路,上山十分艱難,若妳願意修壹條上山香道,則難保妳工程安全。林老板當即滿口應承。第二天早晨,建築工人進入場開工,空壓機自動熄火,如是反復幾次。老板決定全部收工。剛拆離,壹聲巨響,隧道猛烈塌方。老板從驚愕中回想托夢,這次事故,有驚無險,如果不是菩薩保佑?
第二天,老板即上法雨寺,出資虔修香道。不到三月,壹條寬闊堅固的水泥路直抵山頂。今天我們從山下步行上山,就可領略到這條由菩薩化緣修成的香道,非同尋常。
七、天子殿的神水
從唐朝開山千余年來,法雨寺的所有用水,都是靠遠程挑水解決。1998年,法雨寺的僧人受到菩薩指點,在離寺2公裏以外的另壹個山凹裏發現了水源,即在此修建了容量為70立方米的大水池,從水池到寺院廚房安上自來水管,據測量此水池比法雨寺海拔低8米,經僧人們的壹場作法,“自來水”竟然就源源不繼流向高處,進入了法雨寺的廚房。我們現在到法雨寺吃到的水,就是這股來自龍宮的神水。據傳,用此水做的饅頭和飯菜,味美可口,吃了可消災免難,長生不老。
古 詩 詞
(壹)
《聚雲山晚歸贈源澈上人》
千峰環古寺,石蹬入雲層。
暫作偷閑客,忻逢竹院僧。
八隨明月到,心與大江澄。
歸路何愁晚,回頭有佛燈。
———清涪州牧國棟題
(二)
《遊聚雲山》
江鎖嚴關勝概雄,危巖高卓矗遙空。
波翻白浪千層雪,路掛青霄百尺紅。
幾杵鐘回塵世夢,數聲犬吠碧雲中。
朱衣皂蓋勞生久,笑眼初開第壹峰。
——涪州人侯天章題
謝謝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