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永遇樂 辛棄疾(紫陌長安)解析

永遇樂 辛棄疾(紫陌長安)解析

原文:

永遇樂·送陳仁和自便東歸。陳至上饒之壹年,得子甚喜

辛棄疾 〔宋代〕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白發憐君,尋芳較晚,卷地驚風雨。問君知否,鴟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細思量,悲歡夢裏,覺來總無尋處。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東歸,風流贏得,掌上明珠去。起看清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向君道,雲霄萬裏,這回穩步。

簡釋:

陳仁和,名德明,字光宗,曾任仁和縣令,坐贓汙不法失官謫居信州,不得擅自離開。據詞題,壹年後遇赦自便東歸,且有得子之喜。作者作此詞相送。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當年在長安車水馬龍的道路上,陳仁和少年及第,走馬看花,飲宴歌舞,風光無限。

紫陌:因車馬很多而塵土飛揚的道路。

看花:唐宋時及第的人舉行的慶祝活動,在名園探采名花。

唐/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朝看遍長安花。”這層回憶陳仁和少年及第之經歷。“白發憐君,尋芳較晚,卷地驚風雨”,令人嘆息的是,陳君如今已是兩鬢斑白,再去尋訪少年時看中的名花,為時已晚,名花早已被卷地風雨驚落。這裏以名花比喻建功立業的理想,以風雨比喻現實的挫折打擊,寫陳仁和現在理想落空。

“問君知否,鴟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問壹問陳君知道不知道,像範蠡那樣載酒漂流五湖隱居,就不會有金瓶落井、壹去無消息之禍。鴟夷載酒:鴟夷,盛酒的革囊。春秋時範蠡在助越滅吳後辭官泛舟五湖,自號鴟夷子皮。代指隱居。井瓶身誤:井瓶,從水井中汲水的器具。李白《寄遠》:“金瓶落井無消息,令人行嘆復坐思。”謂汲水的井瓶總免不了落水之禍,比喻身在官場總免不了起起伏伏。“細思量,悲歡夢裏,覺來總無尋處”,仔細想來,過去的悲傷與歡喜都像在夢裏壹樣,醒來後壹點痕跡都找不到了。這層是說昔日的悲歡都過去了,不必放在心上。上片回顧了陳仁和的人生坎坷,安慰他既然選擇了功名之路,就難免宦海沈浮,不必太在意。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妳雖謫居信州,但整日腳穿芒鞋,手持竹杖,遊覽信州山水,上天讓妳回饋了信州山水流傳千古的詩詞佳句。教:讓。還:回贈,回饋。玉溪:信州溪水名,代指信州山水。“落魄東歸,風流贏得,掌上明珠去”,妳雖然失官回家,但妳的愛情讓妳贏得了掌上明珠壹樣的貴子。落魄:指陳仁和失官謫居。東歸:陳仁和的家人在吳中(今蘇州),在信州之東。風流:指陳仁和鐘情於愛人。掌上明珠:比喻受父母疼愛的兒女。此指陳仁和得子。“起看清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起身照照鏡子,從家鄉帶來的帽子依然完好,把舊時的塵土拂去,頓現新顏。南冠:春秋時楚人之冠。楚人鐘儀被晉國俘虜後仍著南冠,表示不忘故土。後人也常用南冠代指囚徒。此處既指陳仁和思念家鄉,又切合陳仁和謫居的身份。拂了舊時塵土:比喻陳仁和除去了身上的汙點,可以重新做人了。指陳仁和遇赦,由罪人變為了自由人。“向君道,雲霄萬裏,這回穩步”,我跟妳說,經過這次挫折,妳以後通往萬裏雲霄的道路會走得更穩。

雲霄萬裏:比喻高遠的誌向。

這首詞是送別壹個得罪遇赦之人,作者既沒有廉價的安慰,也沒有虛浮的客套,而是推心置腹,既指出了隱居生活要比仕途安全,但更希望朋友不放棄仕途進取之心。這也正是作者自己心態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