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盤中猶折半宮花,刻鳳攢龍自內家。 ——《元夕度門出宮中月餅同賦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譯文:盤子中的花紋好像是月宮的桂花,雕刻著自家的龍鳳圖案。
2、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北宋 蘇軾《月餅》
譯文:吃這小小的月餅就像吃著月亮壹樣,中間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靜靜的品嘗,因為太過想念故鄉,流下的眼淚都把手巾弄濕了。
3、中秋鮮果列晶盤,餅樣圓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門不出,要同明月作團樂。——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紀事詩》
釋義:中秋的新鮮瓜果排列在晶瑩的盤子中,清寒的月亮像月餅壹樣的圓。桂魄:喻指月亮。全家人在壹起聚餐不出門,要同今宵的明月壹起來個大團圓。
4、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譯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壹層霜雪;蕭森的樹陰裏,鴉雀先後進入了夢鄉。由於夜深,秋露打濕了庭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們都在仰望皎潔明亮的月亮,卻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誰家?
5、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裏相饋遺,節物無容忽。——清代袁景瀾《詠月餅》
譯文:月餅形狀各異,是用鐵模子制成,名稱也各異,是菜單上的亮點。因月餅師傅的巧心,使月餅像月亮壹樣美麗。制作月餅的廚房景象,蒸鍋冒著熱氣。揉面,給月餅點上“紅點”。
親戚饋贈,是不能忽視的佳節禮物。月餅白得像皓月,瑤池都比不上,放在碗裏映出青光。美食裏,月餅最特殊。滿頭白發吃月餅,擡頭懷念親人。子女團坐,吃月餅很盡興、開心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