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哪些壹字師的故事(不超過50個字)

有哪些壹字師的故事(不超過50個字)

個人的知識、經驗、工作環境、社會實踐都是有限的,未知領域很多,只有虛心好學,才能采眾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無論我們做什麽事情,多請教別人,多聽各方意見,總是有益的。 特別是對有豐富經驗的老前輩們,更應該向他們請教。

01

僧敲月下門

唐代詩人賈島有壹首題名“題李凝幽居 ”的五律詩:“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壹天,賈島在京城長安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這首詩,其中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壹時不知哪個字好。

於是,壹面思考,壹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詩人賈島也因註意力過於集中,沖撞了京兆尹、著名散文家、詩人韓愈的轎子,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壹遍。

韓愈聽後,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沈靜得沒有壹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突顯夜深人靜。”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了。(《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文學上常用的“推敲”壹詞,就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並壹直沿用至今。

02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獨自率,先發映春臺。

?五代詩人鄭谷為詩僧齊己改《早梅》詩,將“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這道減法題做得妙,“壹枝”搶先,可見其早。中國古人的邏輯訓練通常都是不及格的,鄭谷卻讓事理邏輯派上了用場,因此難能可貴。

03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於宋仁宗明道年間被貶謫至睦州,他為東漢隱士嚴子陵建造祠堂,並作《嚴先生祠堂記》,深致敬意。文中有四言歌詞:“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他寫成此文,慎重起見,請好友李泰伯把關。李泰伯學問精深,為人誠懇,他對《嚴先生祠堂記》的立意和行文都很欣賞,唯壹提出的商榷之處就是“先生之德”的“德”字,他認為略嫌直白淺狹,不如將它改為“風”字,“風”有風範、風采、風流之意蘊,有飄逸、隱逸、閑逸之韻味,更切合嚴子陵的身份和作為。範仲淹讀完李泰伯的回書,對這壹字之易極為認可和佩服。

04

獨幸太平無壹事;

江南閑殺老尚書。

?明朝才子張岱在《夜航船》中也記載了壹個改詩的故事。蕭楚讀到張詠詩句“獨恨太平無壹事,江南閑殺老尚書”,當面直言“恨”字不妥,應改為“幸”字才恰當。天下太平,家國祥和,這是幸事才對,又何恨之有?蕭楚的言外之意是:妳老兄厭倦天下太平而希望人間多事,這種英雄情結並不可取。張詠是個明白人,對蕭楚的委婉批評深為感激。

05

壹鉤已足明天下,

何況清輝滿十分。

?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輕時,即長於書法,善於吟詠。有壹次,他作《詠月詩》,得妙句“壹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頗為自得。林則徐也欣賞這兩句詩,但他品咂再三,總覺得詩境受到了局限,美中不足,於是他提筆改易壹字,變為“壹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詩境頓顯開闊,意味也更加深長了。

如此看來,學問不論官位高低和年紀長幼,再博學的人也有不了解的知識。智者千慮,必有壹失;愚者千慮,必有壹得。其實也說明,任何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另壹方面,我們需要向別人學習自己沒有的經驗,對於自己已有的經驗,也應謹慎對待。事物在不斷發展變化,已有經驗也只是在特定情境下產生作用。所以說,虛心學習,總是沒錯的,也是個人良好素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