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紀念張載誕辰千年的詩句

紀念張載誕辰千年的詩句

1. 關於張載的詩句

關於張載的詩句 1.有關張載的古詩詞

張載詩現存只有十余首,大多數在這裏了,看看有符合的嗎? 述 懷 跋涉山川,千裏告辭.楊子哭歧,墨氏感絲. 雲乖雨絕,心乎愴而. 贈司隸傅鹹詩五章 思存豫屬,廁於末徒.沐浴芳源,儀形訓模. 重仞幽秘,願陟其塗. 太上立本,至虛是崇.猗歟清規,允迪斯沖. 韜納無方,以光徽融.嗟我昏曚,懷賢仰風. 彼海湯湯,涓流所歸.鱗宗龍翔,鳥慕鳳飛. 瞻顧高景,曷雲能違.未見君子,載渴載饑. 侔蹤古昔,越軌曩朝.外駭方域,內冠皇僚. 峨峨峻極,誰其能超.出蒞宰守,播化丞苗. 入毗帝猷,翼贊均陶.道殊顏孔,勛擬伊臯. 皇靈闡曜,流英敷醇.苞光含素,以授哲人. 於赫洪烈,實子厥真.慮該道機,思窮妙神. 汪穆其度,煥蔚其文.實茂成秋,華繁榮春. 清藻既振,乃郁乃彬.德風雲暢,休聲響震. 雜 詩 大谷石榴,木滋之最.膚如凝脂,汁如清瀨. 江南都蔗,張掖豐柿.三巴黃甘,瓜州素柰. 凡此數品,殊美絕快.渴者所思,銘之裳帶. 白日隨天回,皦皦圓如規.踴躍湯谷中,上登扶桑枝. 十日出湯谷,弭節馳萬裏.經天曜四海,儵忽潛濛汜. 氣力漸衰損,鬢發終以皓.昔為春月華,今為秋日草. 靈象運天機,日月如激電.秋風兼夜戒,微霜淒舊院. 嘉木殞蘭圃,芳草悴芝菀.嚶嚶南翔雁,翩翩辭歸燕. 玉肌隨爪素,噓氣應口見.斂襟思輕衣,出入忘華扇. 睹物識時移,顧已知節變. 霖 雨 霖雨余旬朔,濛昧日夜墜.何以解愁懷,置酒招親類. 啾啾絲竹作,伶人奏奇秘.悲歌結流風,逸響回秋氣. 贈虞顯度 疇昔協蘭芳,繾綣在華年.嘉好結平素,分著寮友前. 謂得終遐日,綢繆永周旋.吾子遭不造,遘閔丁憂艱. 俾我失良朋,誰與吐話言.壹日為三秋,歲況乃三年. 離居壹何闊,結思如回川。

2.有關張載的古詩詞

張載詩現存只有十余首,大多數在這裏了,看看有符合的嗎?

述 懷

跋涉山川,千裏告辭.楊子哭歧,墨氏感絲.

雲乖雨絕,心乎愴而.

贈司隸傅鹹詩五章

思存豫屬,廁於末徒.沐浴芳源,儀形訓模.

重仞幽秘,願陟其塗.

太上立本,至虛是崇.猗歟清規,允迪斯沖.

韜納無方,以光徽融.嗟我昏曚,懷賢仰風.

彼海湯湯,涓流所歸.鱗宗龍翔,鳥慕鳳飛.

瞻顧高景,曷雲能違.未見君子,載渴載饑.

侔蹤古昔,越軌曩朝.外駭方域,內冠皇僚.

峨峨峻極,誰其能超.出蒞宰守,播化丞苗.

入毗帝猷,翼贊均陶.道殊顏孔,勛擬伊臯.

皇靈闡曜,流英敷醇.苞光含素,以授哲人.

於赫洪烈,實子厥真.慮該道機,思窮妙神.

汪穆其度,煥蔚其文.實茂成秋,華繁榮春.

清藻既振,乃郁乃彬.德風雲暢,休聲響震.

雜 詩

大谷石榴,木滋之最.膚如凝脂,汁如清瀨.

江南都蔗,張掖豐柿.三巴黃甘,瓜州素柰.

凡此數品,殊美絕快.渴者所思,銘之裳帶.

白日隨天回,皦皦圓如規.踴躍湯谷中,上登扶桑枝.

十日出湯谷,弭節馳萬裏.經天曜四海,儵忽潛濛汜.

氣力漸衰損,鬢發終以皓.昔為春月華,今為秋日草.

靈象運天機,日月如激電.秋風兼夜戒,微霜淒舊院.

嘉木殞蘭圃,芳草悴芝菀.嚶嚶南翔雁,翩翩辭歸燕.

玉肌隨爪素,噓氣應口見.斂襟思輕衣,出入忘華扇.

睹物識時移,顧已知節變.

霖 雨

霖雨余旬朔,濛昧日夜墜.何以解愁懷,置酒招親類.

啾啾絲竹作,伶人奏奇秘.悲歌結流風,逸響回秋氣.

贈虞顯度

疇昔協蘭芳,繾綣在華年.嘉好結平素,分著寮友前.

謂得終遐日,綢繆永周旋.吾子遭不造,遘閔丁憂艱.

俾我失良朋,誰與吐話言.壹日為三秋,歲況乃三年.

離居壹何闊,結思如回川.

3.北宋理學家張載的名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1) 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因為天地生化萬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並非有意生出這樣壹個大千世界。所以是「無心」而「成化」。無心而有心(以生物為心),這是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通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了。

(2) 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與氣命兩個層面,這兩層的命都不可傷害,不可棄廢,必須有以安立。儒家聖賢開顯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為了生民。有了這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卻能潛移默化,加上倫常政教的設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護持生命,貞定活路,這就是「為生民立命」了。

(3) 為往聖繼絕學:儒家聖人之學,自兩漢以下,而魏晉,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間,壹直未能善續先秦儒家的學脈。無論生命之光,或哲學之慧,都開顯不出來。尤其唐末五代之時,華族的文化生命萎縮墮落極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壹個像樣的師表,所謂「學絕道喪」,實未過甚其辭。到理學家出來,才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義理)之學,內聖成德之教,重新光顯於世。思想的領導權即已從佛教手裏拿回來,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顯立。這壹步「為往聖繼絕學」的功績,在人類文化史上是獨壹無二的。可惜滿清以來,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詬詆理學,這誠是學術上昧天良的壹大憾事。

(4) 為萬世開太平: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壹時,而是為千年萬世開太平。「太平」二字與「太和」壹樣,乃是儒家學術中最淵懿莊穆的觀念。不過,儒家雖然具有開萬世太平的宏願,也能在「道」的層次上講論天下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體制上則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開出「政道」。如今民主政治的體制,卻正是政治層面上的太平軌道,再加上科學,就更可滿足「開物成務」、「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學配合儒家的禮樂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確將可為人類世界開創無疆的休美。

4.北宋理學家張載的名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1) 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

」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因為天地生化萬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並非有意生出這樣壹個大千世界。

所以是「無心」而「成化」。無心而有心(以生物為心),這是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通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了。

(2) 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與氣命兩個層面,這兩層的命都不可傷害,不可棄廢,必須有以安立。儒家聖賢開顯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為了生民。

有了這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卻能潛移默化,加上倫常政教的設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護持生命,貞定活路,這就是「為生民立命」了。 (3) 為往聖繼絕學:儒家聖人之學,自兩漢以下,而魏晉,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間,壹直未能善續先秦儒家的學脈。

無論生命之光,或哲學之慧,都開顯不出來。尤其唐末五代之時,華族的文化生命萎縮墮落極矣。

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壹個像樣的師表,所謂「學絕道喪」,實未過甚其辭。到理學家出來,才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義理)之學,內聖成德之教,重新光顯於世。

思想的領導權即已從佛教手裏拿回來,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顯立。這壹步「為往聖繼絕學」的功績,在人類文化史上是獨壹無二的。

可惜滿清以來,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詬詆理學,這誠是學術上昧天良的壹大憾事。 (4) 為萬世開太平: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

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壹時,而是為千年萬世開太平。

「太平」二字與「太和」壹樣,乃是儒家學術中最淵懿莊穆的觀念。不過,儒家雖然具有開萬世太平的宏願,也能在「道」的層次上講論天下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體制上則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開出「政道」。

如今民主政治的體制,卻正是政治層面上的太平軌道,再加上科學,就更可滿足「開物成務」、「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學配合儒家的禮樂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確將可為人類世界開創無疆的休美。

5.張載名句的理解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往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宏願,因而也可說是人類教育最高的向往。但這四句話並不好講。

今特稍作解釋,或者於青年學子不無助益。 (1) 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

所以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

」因為天地生化萬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並非有意生出這樣壹個大千世界。所以是「無心」而「成化」。

無心而有心(以生物為心),這是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通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了。 (2) 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與氣命兩個層面,這兩層的命都不可傷害,不可棄廢,必須有以安立。

儒家聖賢開顯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為了生民。有了這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卻能潛移默化,加上倫常政教的設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護持生命,貞定活路,這就是「為生民立命」了。

(3) 為往聖繼絕學:儒家聖人之學,自兩漢以下,而魏晉,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間,壹直未能善續先秦儒家的學脈。無論生命之光,或哲學之慧,都開顯不出來。

尤其唐末五代之時,華族的文化生命萎縮墮落極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壹個像樣的師表,所謂「學絕道喪」,實未過甚其辭。

到理學家出來,才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義理)之學,內聖成德之教,重新光顯於世。思想的領導權即已從佛教手裏拿回來,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顯立。

這壹步「為往聖繼絕學」的功績,在人類文化史上是獨壹無二的。可惜滿清以來,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詬詆理學,這誠是學術上昧天良的壹大憾事。

(4) 為萬世開太平: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

而且不只是壹時,而是為千年萬世開太平。「太平」二字與「太和」壹樣,乃是儒家學術中最淵懿莊穆的觀念。

不過,儒家雖然具有開萬世太平的宏願,也能在「道」的層次上講論天下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體制上則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開出「政道」。如今民主政治的體制,卻正是政治層面上的太平軌道,再加上科學,就更可滿足「開物成務」、「利用厚生」的要求。

以民主科學配合儒家的禮樂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