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霸王別姬,虞姬為什麽最後要自刎而死?

霸王別姬,虞姬為什麽最後要自刎而死?

虞姬自刎主要是因為看到項羽敗局已定,不想讓他為自己擔心,所以拔劍自刎。

歷史上面記載曾說過,楚漢相爭的後期,項羽趨於敗局,在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了激戰,這就是歷史上面著名的“垓下之戰”,歷時四年多的“楚漢之爭”來到了最後的時刻。

項羽被漢軍圍困在垓下,兵少糧盡、更要命的是將士們夜夜都能聽到四面傳來的楚歌,以為漢軍已經占領了楚地,結果士氣全無,紛紛逃走。看著自己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唱出了那首流芳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可謂是蒼涼悲壯啊!這位叱咤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

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悲傷,虞姬起身拔劍起舞,淚流滿面地對唱《復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可謂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為了讓項羽不再有牽掛,唱完《和垓下歌》,拔劍自刎。面對虞姬的吟唱,項羽“泣數行下”。

項羽悲慟萬分,在倉促間只好在垓下草草掩埋了虞姬,隨即帶著六百騎兵連夜突圍而出,被漢軍追至烏江邊,此時的烏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還是霸王的地方,漢軍沒有船,讓霸王渡江東山再起。”

項王說:“自己當年與江東8000子弟出征,已全部戰死,自己不願茍且偷生,並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謝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將烏騅馬送給烏江亭長引渡,然後自己率領28個子弟兵執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最後項王見到自己的舊部下呂馬童,說:不是我項羽不能打,今天天要亡我,我又奈何,既然老朋友都來了,那就讓老朋友得萬戶侯,於是慷慨地自刎在烏江邊,將頭送給了呂馬童年僅31歲。

擴展資料:

垓下之戰發生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梁地的彭越對楚兵發起騷擾斷其糧道,項羽率領軍隊狙擊了彭越後返回。這時候鐘離昧正被漢軍圍困,漢軍因為害怕項羽都開始逃竄。這時齊王韓信開始率領軍隊對楚軍發起攻擊,項羽開始感到害怕。

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當劉邦打算率軍西返之時,張良、陳平卻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

劉邦於是采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同合圍楚軍。由於韓信及彭越未如約出兵合擊楚軍,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敗。

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並築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壹次合圍了劉邦。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張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於是,劉邦采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百度百科-霸王別姬

百度百科-垓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