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白帝城》的創作背景(說法之壹)
唐肅宗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琳案,被皇帝發配流放夜郎。在李白取道四川赴貶地的途中,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接到皇帝赦免的詔書,李白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所以這首詩的題目也叫《下江陵》。此詩書寫了作者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所以:
李白老先生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有心殺賊,不懂政治。錯入永王李琳的幕府,結果沒和安祿山、史思明的兒子們打上壹仗,就因為李琳另立中央,而吃了掛撈!被充軍到夜郎。(也就是現在貴州湖南爭來爭去的名號),幸虧古時候交通不發達,走到四川白帝城,就是劉備咽氣的地兒,皇上大赦,哈哈!詩仙又活了!
狐朋酒友也來了,大家慶祝啊!喝酒啊!將進酒!看到仕途還有希望,喝了酒,李白同誌就要登舟下江陵,看看自己還有啥發展不。結果就喝了壹宿,雲裏霧裏的上了小船,就壹頭倒在艙裏,呼呼大睡,路上不是渴醒了,還睡呢。直到船停了,才出艙壹看,啊?到了!
太好了!作詩壹首慶祝壹下下:
朝辭白帝彩雲間——早晨暈的把薄霧看成彩雲,雲者暈也!
千裏江陵壹日還——真快,尤其是醉酒睡覺時!
兩岸猿聲啼不住——沒出艙,只聽見猿啼而已!
輕舟已過萬重山——山沒看見,睡過頭了,呵呵!
詩仙劍仙酒仙啊!
純手打,鼓勵壹下哈!
2. 古詩改寫成作文600字壹隊人馬在邊塞的戈壁灘上緩緩前行,滿身鎧甲的將軍猛地勒住棗紅色的坐騎,馬仰頭長嘯,嘶鳴聲在狹長的山谷中激蕩回響。
眾人擡頭,疲憊的眼神中頓時閃過熠熠的光彩。將軍古銅色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震顫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滿面黃沙。
“就地休息!”將軍壹揚手中的長鞭,雄渾的聲音震蕩著兩面山上的碎石。
黃黃的斜陽,染黃了將軍灰白的胡須,也給整個隊伍灑上了壹層神秘的色彩,仿佛突降在這荒漠邊緣的壹隊天兵天將。
站在秋天包裹著的西北邊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邊塞的蒼穹似分外開闊空曠,寂寥深邃,沒有浮雲的嫌礙,只有荒涼而不透明的成熟。南飛的大雁偶爾掠過天空,排著古老的“儀仗隊”匆匆離去,竟壹點也不留戀這好似專為它們而準備的邊塞景象。
這荒涼的西北邊塞!
秋風更強勁了,挾著黃沙,如馬鞭壹般抽打著路邊瑟縮的灌木,抽打著冰冷而堅硬的石頭和那壹隊疲憊的人馬。馬禁不住這無情的抽打,打著響鼻,嘶鳴著。士卒們緊緊地靠在壹起,把頭埋得很低很低。時間在此時仿佛凝固了。
壹聲悠遠而渾厚的收兵號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的嘶鳴聲,盔甲武器碰撞之聲,獵獵的秋風撕扯旌旗之聲以及風沙瘋狂摩擦而發出的狼嚎壹樣的聲音……各種聲音交織、回響在這大漠的上空,仿佛只有它們才是這壹片土地的主宰。
狂風吼叫著,攜卷起的黃沙彌漫了層層山巒,掩蓋了夕陽溫暖的黃色,留下壹片倉皇的慘白。
宿營地上空,不斷升騰的股股濃煙,張牙舞爪,漸漸吞沒了西方那壹抹慘白。周圍的群山,在夜幕中面目愈來愈猙獰。只有那座緊閉城門的孤城和孤城中的人馬和著邊塞的風入夢。
入夢?思鄉的人就怕入夢。
白天行軍、作戰勞頓,使他們沒有思鄉的罅隙,可月上中天,柔情萬般的明月把他們全攬在了故鄉的懷抱中。望著月亮,妻子淺淺的笑靨映在月中;望著月亮,年過花甲縫補衣裳的母親映在月中;望著月亮,孩子甜甜的喊聲從月中傳來……但士卒無奈,腮邊掛滿了冰冷的淚痕:奉命戍邊,雖已多年,但抗敵的功業尚未完成,有家難回,有家也不能回啊!
將軍獨自斟上壹壺烈酒,為了緩解白天征戰的勞頓,更為了驅走那壹股股襲上心頭的思鄉之情。淡淡的燈火在燈罩中搖曳著,把將軍疲憊的身影時而拖長時而縮短。將軍的手在作戰地圖上移動著,心中反復思忖著作戰計劃。他的眼停在了地圖上那個被群山環抱的點上,靜靜地出神。看著,看著,他仿佛看到自己帶領士卒殺向敵陣,所向披靡,敵人死的死傷的傷,屍橫遍野。士卒們簇擁著他:“勝利了!勝利了!”歡呼著,跳躍著。他走出隊伍,神情莊重地在壹塊巨石上刻了壹個大大的“宋”字……
將軍的面容紅紅的,不知是因為剛才的酒烈,還是依然沈浸在那勒功刻石的畫面中激動所致。頭上的白發被紅紅的面容映得更白了。
忽然,壹管幽怨淒涼的羌笛聲,把將軍拉回了現實。它如泣如訴,如怨如怒,絲絲縷縷,在整個月夜中飄蕩,如幽靈壹般懾人魂魄,再次牽起了將軍心中那最溫柔最深沈的情感——無限的鄉思。
剎那間,帳外的秋霜再次爬上了將軍的額頭。
那夜,戍邊官兵圖報國,征戰男兒盡思鄉。
(漁家傲)
3. 我與古詩的故事作文600字您好!
《我與古詩的故事》的作文如下:
在我小時候古詩文是我交的第壹個朋友。在我開始認字時,媽媽就把優美的古詩文講給我聽,我聽的是津津有味、念念不忘。
媽媽從小時候就教我到學前班,而因工作關系需常常無法教我古詩。從這段時間裏,我學會了《詠鵝》描寫了鵝在水裏遊的情景;《靜夜思》訴說了家人想念家鄉的情景;《勸學》提醒了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勤奮學習;《望廬山瀑布》給我們描繪了壹幅壯觀無比的景象。但我還是對自己學到了古詩知識太少了,便開始了我的自學古詩生涯。
回到學校,書聲瑯瑯,同學們正在讀陸遊的《遊山西村》中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回到家裏,我對媽媽說:“我今天學會了壹首古詩,是陸遊寫的《遊山西村》。當我讀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時。”媽媽對我說:“凱兒,妳懂得這詩句中的道理嗎?”我絞盡腦汁的想,突然,我眼前壹亮,我大聲喊“我知道了。這樣的道理:指在生活中,看待不同的人、事物,要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樣才會有不同的發現與收獲。
《遊山西村》告訴了我做人、做事的生活道理,也讓我知道古詩的奧妙之處。古詩就是有獨特的文化魅力,時時刻刻吸引著人,要不怎麽會有這麽多人寫出呢?淅材的不同寫法和詩人不同的情景感表達方法,邊關心起詩人的身世際遇了,我邊因此增長不少知識。
打開詩的大門,我的面出現了壹個美麗的詩世界。讓我永遠徜伴在詩的百花園中,讓生活充滿意,讓詩陪伴我壹生吧!
4. 寫我與古詩之間的故事作文600字我 與 詩 的 故 事我與詩的故事
小時候,從我識字開始,媽媽就買了壹本唐詩三百首的書給我,房間裏都是媽媽抄下來的詩,貼得滿墻都是,媽媽壹字壹句的教我,我記得,媽媽教我的第壹首詩是《詠梅》,“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在七歲的那年,媽媽和爸爸去上海做生意,臨走前,媽媽對我說:“孩子,妳要堅強,聽外婆的話,要向梅花壹樣。”爸媽離開了之後,我在想:“為什麽要向梅花壹樣呢?”
近日的壹場大雪讓我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清晨起來推開窗戶,映入眼簾的是壹片白雪皚皚,大雪紛飛,霧凇沆碭,給外頭增加了神秘之感。北風呼嘯,吹得人直哆嗦。趕緊下樓洗漱上學去,打開大門,原來生機勃勃的草地上,已是壹片死寂。沒有昆蟲的伴奏聲,沒有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小草上被覆蓋著壹層厚厚的白雪,竹子也被壓彎了腰。在竹林之間,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壹抹紅暈,它桀驁的枝幹在雪中佇立著,紅色的花兒在枝頭綻放,寒冷並沒有使它雕零,而使它更堅強的在雪中綻放。這是梅花,這就是“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壹白,唯有它屹立在雪中,它在雪中盡情開放,它傲視群雄,獨占鰲頭,將其它的花都給比下去,它雖然不是最美的,但它是最堅強的。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麽要像梅花壹樣的堅強。
讀了唐詩《詠梅》,讓我明白到了什麽是生命中的堅強,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夜,大雪紛飛的晚上,在某個角落,青林翠竹之間,還有梅花在綻放,那就是生命中的堅強。
並追加懸賞 謝謝
5. 古詩擴寫600字壹般這種問題要寫很多字,又麻煩,又難找的問題,妳又不給懸賞,是很少會有人發給妳的,簡直缺乏誠意。
下面是如夢令的壹篇改寫(776字)我坐在溪亭裏觀賞著那千姿百態的荷花,只覺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只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鉆了進去,那裏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壹寸長。
盛開著的荷花,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荷花呢,花瓣雖然雕謝了,蓮蓬卻依然挺立在荷葉中,蓮蓬上嵌滿了綠寶石似的碧綠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
遠遠望上去,壹株荷花就像是壹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這些景象構成了壹幅充滿詩意的《夏日荷花圖》。
看著這美妙絕倫的景象,我深深陶醉其中,自己仿佛也變成了壹株荷花,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坐在溪亭裏壹邊觀賞著這只有天上人間才有的美景,壹邊品嘗著千年陳釀。
沒想到我如此不勝酒力,才喝了幾杯,就酩酊大醉了,坐也坐不穩,只覺得自己的身子飄飄悠悠,仿佛自己來到了人間仙境。我又覺得自己真是快活似神仙呀! 不知不覺中,天已經漸漸暗淡了下來,直到自己的興致被時間的流逝給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想起自己該回家了。
我搖搖擺擺的走上小舟。可這時,我還有些醉意,早就把回家的路線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我只好憑著自己朦朧的記憶前進。可是自己搖櫓的手不聽指揮,妳讓它往北搖,可是它偏偏和妳作對,把櫓往南搖;妳讓它把櫓往南搖,可它卻往北搖。
行的船跌跌撞撞,好像是壹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孩童壹樣。沒想到,我竟然把小舟給搖到了藕花的深處。
此時,我驚出了壹身冷汗,頓時酒也醒了,看到自己身處在藕花的深處,四周都被荷花給籠罩著。我頓時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我拼命的搖著船櫓,可這荷花比我人還要高,怎麽劃也無濟於事。可我搖櫓的聲音卻驚動了荷葉叢中壹群水鳥,它們撲棱棱地飛起,直上雲霄。
我像壹只泄了氣的皮球癱在了船艙裏,在這種無人之境的環境中我該如何是好呀!最終,我只得在船艙中度過了這漫長的壹夜。 那壹夜以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
6. 帶詩句的作文 600多字的詩歌在我心中
從小時候起,我便在“呀呀”聲中朗讀著古詩,雖然不怎麽明白意思,但卻絲毫不減少那是我對詩歌的熱愛與向往,於是,壹首首的古詩就裝進了我的小腦瓜:“鵝鵝鵝·····”“壹去二三裏·····”“床前明月光······”。
可是我雖然學到了不少的古詩,會背也會默寫。但我對大多數的詩還是不大明白。有些“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為什麽鵝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又為什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什麽“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又為什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的小腦瓜裏對古詩有著無數的問號?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後來,在老師的殷勤教導下,還有爸爸媽媽的解釋下,我也對詩歌也算是“略懂略懂”,他們告訴我跟詩有關的知識和故事,我壹步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比如那次,正在看電視的媽媽就大聲叫我“寶貝,快來看鵝啊!”我跑來壹看,哦,鵝原來就是這樣的,長長地脖子,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我壹下子就明白了那首詩的意思了。還有我在電視上看到農民伯伯在田裏辛苦勞動,媽媽說壹年才能收獲壹次麥子,我才真正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這樣我明白了很多詩的意思。我雖說不是儒家的大文豪,但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無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惆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還是稍有感觸的。
每當在學習詩歌時,那詩人用那為數不多的字創造出的意境總讓我遐想不已,在冥冥之中與詩人同喜、同憂、同悲。並且迸發著壹種從心底發出的創作欲望。所以從那時起,我已經明白,詩歌在我心中已經占據了壹席之地。
·······························
我愛古詩
從我明白怎麽理解古詩的意思開始,我就愛上古詩啦
看著“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著“兩個黃鸝鳴翠柳”,想著“清明時節雨紛紛”,我手捧壹本《古代優秀詩文選》,壹邊搖頭晃腦地吟誦,壹邊喝著冒著熱氣的綠茶,覺得更有味道了了。
也許是遺傳的緣故,我從小便受了媽媽的熏陶,不由自主地愛上了讀《古代優秀詩文選》,喜歡那種跟著詩人的心情跌宕起伏的感覺,從裏面,我總可以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從《七步詩》到《長歌行》,從《江雪》到《詠梅》,這些包含這許多哲理,許多典故的詩文,我都能體會到許多許多的樂趣……
記得有壹次,我們學習了 唐朝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那個周末的星期天,我就獨自去公園裏觀察下柳樹,看看和詩裏寫的是不是壹樣。在公園裏找來找去,樹倒不少,可那棵是柳樹呢?我像沒頭蒼蠅壹樣亂走亂看,可還是不懂,這棵像那棵也像。最後,我鼓起勇氣問也戴眼鏡的老爺爺,他指著不遠處的壹排樹樹說:“小朋友,那就是柳樹”我跑過去壹看,哇,原來就是它,細細尖尖的葉子,顏色翠綠翠綠的,壹條條從高處垂下,隨風飄拂,真的和詩裏的壹模壹樣。 我終於明白了,我們不能死讀書,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去接觸社會和自然,不會獲得真正知識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從壹個呀呀學語的小孩變成了壹個5年級的學生,由於從小愛看古詩文,寫作上也提高了不少。漫遊在古詩問選的天空下,我就是最快樂的那片雲!因為,我從中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
7. 關於古詩的作文不少於六百字,求,急需古詩,伴我成長
壹顆單純幼稚的心像花朵似的,在詩句的滋潤下,緩緩綻放……
幼年,詩與我
在我剛剛學會寫螞蟻爬般歪歪扭扭漢字時,媽媽開始教我背古詩。
拿著配有插圖的古詩書本,媽媽陪我壹起遨遊古詩王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些句子,壹個字壹個字刻在我懵懂的心間。不大懂詩的意思,只知道了原來小草是燒不盡的,是春風壹吹就又長出來的;明白了所有的媽媽都愛孩子,要讓孩子吃的飽穿的暖。這些句子讀起來,就像唱歌壹樣,多好聽啊!於是我嘴裏嚼著糖懷裏抱著書,對照拼音奶聲奶氣讀著壹首又壹首古詩。
少年,詩與我
“媽媽,古詩都過去幾百上千年了,為什麽我們還要去讀去背它們呢?”我不解地問媽媽。
“因為它代表了中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呀!多讀多背,領會詩意,就會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就能增厚文學底蘊,成為內心飽滿的人。”媽媽回答我。
於是我捧起書本繼續背誦古詩。從小學升到初中,我手中的書,已由古詩選換成了詩詞合集。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唐詩宋詞,我已能流利背誦許多並理解詩意。再去讀語文書裏的課文,很輕松就讀懂讀透了;寫起作文來,遣詞造句也變得得心應手起來。
青年,詩與我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其中凝聚了詩人晏殊多少辛酸難言?他的孤獨寂寞有誰能排解安慰?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撫今追昔,淪為階下囚的李煜有著怎樣的痛心追悔?
不斷長大的我,對古詩詞不再滿足於只簡單理解,單純背誦了,我在以日漸成熟的心靈和豐富感性的認識,去欣賞領悟它們。
全心投入其間,我能看到詩人們靈魂的獨舞,聽到他們情感的獨白: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聖”杜甫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都請寂寥的秋景代言;“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壹夜風狂雨驟,明朝醒來,葉更綠,花卻雕殘。事物的變化,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正如席慕蓉《壹棵開花的樹》裏所言:“如何讓妳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以樸素淡雅的詩句,表現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對青春時光的留戀,多麽深沈而又熾烈的情感呀!
從孩提時牙牙學語的朗讀到年歲漸增的喜愛鑒賞,美麗的詩歌在我心裏撒種、破土、拔節、開花。漸漸地,我能領會詩中蘊含的更深沈底蘊、更豐富情感。
古詩伴我壹起成長。它凈化我的心靈,陶冶我的情操。我決心繼續揚帆起航,在古詩的陪伴下,駛去光明的遠方!
8. 古詩文的600字作文中華古詩 之 我心中的李白
印象中,李白是壹個有些孩子氣的人,很感性,很率真,也很隨意。快樂了就大聲呼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很是灑脫無羈,甚至有些自視清高,“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好壹個尋常人,遇到不如意甩手就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1300年前的李白就是這麽壹個豪放、剛烈、自由、充滿了真性情的人,讀他的詩,酣暢淋漓,超然於世,真有壹種“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感覺!
才華橫溢的李白,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良好的家庭條件和開放的盛唐,使他萌發了想遊歷名山大川、走邊天下的心願,於是他不為聲名所累,浪跡天涯,吟詩作賦,行的驚天動地,寫的名震山川,千古流芳。
李白衣袂飄飄,執酒臨風。
他呼吸著青山綠水的芬芳,親吻著廣闊無垠的大地,感受著超然物外的恬靜,他的選擇是對的,因為只有自由的天地能容下這位不受束縛、身有傲骨的曠世奇人。酒是李白的最愛。他始終沈浸在酒中、夢中,當酒麻痹了他的精神、情至漸濃時,他的夢也就開始了,“李白鬥酒詩百篇”,酒已經全部融入了李白的生命裏,也融進了他的詩詞歌賦裏。在他寫的壹千五百多首詩文中,提到“酒”的就多達壹百七十多首,可謂是酒氣熏天,醇香四溢,酒和文字成為“詩仙”尋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於是,我們就讀到了“會須壹飲三百杯”的沖天豪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寂寞無奈,就有了“且樂生前壹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的瀟灑豁達和“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弛”的痛快淋漓,還有“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中”的黯淡傷別,以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淒涼悲境……。酒成就了詩仙,酒成就了李白偉大詩人之名!
他遊山侃水,居無定所。
李白壹生大部分時間在路上,有時走的很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時走的很暢快,“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有時朋友急著趕來送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有時他很動容的、傷感的送朋友“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他和遊子相互勉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他把本該屬於對世間的愛分給村莊和山巒,湖泊和峽谷,分給童子(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乞丐甚至山中的鹿、嘶鳴的的馬、飛翔的鳥兒與蝴蝶:“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雁行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且放白鹿青崖澗,須行即騎訪名山”。他在浪跡天涯的遊歷中,並不急於找尋目的地,而是僅僅為享受大自然的撫慰、精神的充分自由,從而感悟人生永遠在途中。
他寄情山水,出口成章。
李白縱情山水,遊山訪仙,壹出口就有氣吞山河之氣概,“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月掩赤誠”。記得余光中先生有詩評“繡口壹吐就是半個盛唐”(《憶李白》)。李白壹生只寫過兩闋詞其成就之高卻無人能及,“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數字,說盡淒涼。“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山靜的迷人,任憑風起雲湧,詩人眼裏只有山,兩眼相對,不離不棄。
李白才華橫溢,堪稱天下奇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灑脫不羈,願作世間浪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他嗜酒成性,常為酒中醉鬼,“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他天真浪漫,別號“盛唐詩仙”,“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他清高叛逆,傲視世俗庸人,“黃金白壁買歌舞,壹醉累月輕王侯”。
我記得有人問余秋雨先生,他的偶像是誰?余先生回答說,李白是其中之壹,理由是:李白開拓了中華文化自由放達的生命力。如果讓我用壹個詞來形容李白的詩風,那就只有壹個詞:豪放!我心中的李白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壯,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奇峻,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癡狂。令我們感嘆和慶幸的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有這樣壹些自視清高、豪放自由的奇人怪才,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經典絕倫的傳世佳作,讓我們的國家成為文明古國,民族成為優秀民族。
沒有李白,就無法發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愁緒,沒有李白,就無法驚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偉,沒有李白,就無法擁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雄心壯誌。李白用他的壹生來詮釋浪漫,用他所有的詩文來蔑視權貴,用他所有的 *** 來填補中華文化長卷上的壹抹光彩!
9. 古詩中的()作文600字古詩中的春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沐浴著春光,順著春天的足跡,我懷著深切的自然與希望又來看春。
春天是充滿綠意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伴著和諧的春風,萬物恢復了以往的生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小草破土而出,卻淡淡的,猶如剛剛出生的嬰兒身上的毛發,壹派朦朧的清麗;“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楊柳發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變的壹片綠色。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春天綠的那麽美,那麽自然,那麽和諧。“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壹樹明。”那是無渲染的綠,那是天然裝飾純真的綠,感動了人的心靈,浸透了人的思想。
春天是朦朧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的到來引起了壹場綿綿細雨。他伴著朦朧的天際如壹根根晶瑩剔透的銀線,把春天連到了大地,把春天連到了人間。“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春天的雨是朦朧的,沒有暴風雨之前的烏雲那麽低沈,沒有大霧的那麽迷茫,沒有閃電,也無雷聲。只是朦朧的天際迷亂著人的眼睛,只有晶瑩的露珠浸透著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間。
春天是活潑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明媚的春天裏,魚兒躍出水塘,燕子順著微風,雙翅滑破天際。“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春天是壹副萬花筒,是壹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麽富有生機,表現在千物萬物。小草努力的將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著自己翠綠的身姿。“老樹著花無醜枝。”大樹發出新芽長出茁壯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綠葉,小魚兒爭相跳出水面,呼吸著春天的空氣。多麽美好,和諧的壹副多彩畫呀!
“壹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池塘邊的垂絲海棠開出了粉艷艷的花,壹束,壹撇,壹枝,猶如滿樹緋紅的雲,輕巧可人,那麽美,美到令人忍不住屏息來觀看。風過無痕,可是卻吹落了許些花瓣,隨風飄落,打著壹陣輕旋巧落進碧波中,散入池塘,像個粉色的小船,飄呀飄,搖啊搖。
春天的空氣是美麗的,雖說好像不太合適,可是我想不出任何詞語能夠形容它,這就是所謂的“只可會意不能言傳”吧。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春天是綠的,春天是朦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機勃勃的,她綠的鮮明,朦朧幽美活力中顯出幾分生氣***同展示出春意盎然的多彩畫,多麽美的春!
這就是春,朦朧而又清晰。
這就是春,給人清爽和愉悅。
這就是春,隱約充滿了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