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靈光寺_2000字

靈光寺_2000字

《濟公活佛》裏面的靈隱寺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詳,那麽靈光寺呢?如果妳對這個名字感到很陌生的話想要上網搜索的話,不妨暫停壹下,先聽聽我跟妳介紹壹些精彩的內容吧!

首先,靈光寺位於陰那山, 這個地方雖然名字有些“陰險”,但是實際上它是位於梅縣雁洋東南隅,和大埔縣西北角的英雄鎮***屬壹個山脈。

五指峰在其巔,形如人手,挺拔向上壹柱擎天,這便是五指山了。前山有萬福寺,後山為靈光寺,都是我們聽過的故事裏高僧集聚的靈聖之地。

距梅州城區約45公裏。是廣東省級風景名勝區。1985年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

名勝陰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閩粵,與羅浮、南華齊名,並稱“粵東山勝”。該山奇石秀水,古木參天,山勢雄邁。主峰海拔1298米,為粵東境內第壹高峰。峰頂形如五個手指,如壹掌擎天,故曰五指峰,又名梅峰,與左右香爐、白虎二峰對峙。登高望日出,如雲龍吐珠,絢麗壯觀,縱目遠眺,可觀潮州、梅州和福建省汀州三市景色,有“五指峰巔極目舒,白雲深處望三州”之詩句。

五指峰四面皆山,有93座山峰,山頂崎嶇,峭壁懸空。山谷深切多成嶂谷地形,春夏多雲霧,冬有積雪。山峰怪石嶙峋,有“觀音巖”、“仙人橋”、“仙人石”、“棋盤石”、“ *** 石”、“人子石”、“蓮花石”、“船石”、“小歇石”、“大歇石”等,石石有景致,美不勝收。陰那山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和杉、馬尾松、竹林。保護區內有珍稀植物桫欏、穗花杉、白桂木、秀麗椎;珍稀動物有蘇門羚、大靈貓、穿山甲、熊豹、金豹、貓頭鷹、蟒蛇等。相傳過去山林中還有許多“五色雀”,寺前山溪中有“片生熟魚”,常藏身於石縫深水之中。還有“無篤螺”,即尾部無尖的石螺。

現在正式介紹靈光寺啦!山麓有壹座千年古剎--靈光寺,為廣東四大名寺之壹。創始人為唐代高僧潘了拳,自號慚愧,於鹹通二年(861)始建,初名“聖壽寺”。後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粵東監察禦史梅鼎擴建,稍遷下址,易名靈光寺,現正門寺匾為其所書。寺內置佛像56尊。靈光寺依山建築,均衡對稱,面積 6000多平方米。寺前有兩株古柏樹,歷時千年,壹生壹死,壹榮壹枯,相傳為慚愧祖師親手所栽。

右邊枯樹,早在300年前已枯死,但至今仍與生柏爭高,成為奇特罕見的“生死樹”。寺內最壯觀的主殿為大雄寶殿,又稱菠蘿殿,供奉慚愧祖師像,木雕“慚愧祖師爺”像為嶺南珍品。殿頂為 108塊精制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風鬥八角藻井,俗稱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能將殿內香火熏煙、空氣自流向天空,避免佛殿內煙氣熗人。由於氣流的原因,屋頂上無樹葉飄落,亦無鳥兒飛過。

這是寺廟建築藝術的文物傑作,在全國僅存兩處,另壹處在北京天壇。寺內還有金剛殿、羅漢殿、諸天殿、觀音殿、鐘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靈光寺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靈光寺登五指峰有 7650級石階,沿途多勝景,是粵東著名風景區。

沿山徑登臨五指峰,約需半日時辰,始可到達峰頂。依峰俯瞰梅州、大埔壹帶風物,壹覽無遺。陰那山五指峰層巒疊嶂,氣勢雄偉.

英雅鎮萬福寺附近多有山地園田,山地盛產茶葉、毛竹。茶葉甘醇,竹筍脆嫩。舊時,寺僧常剜空筍尖,塞以香豉,豆腐幹等素料,煨熟後連筍切塊供饌。古寺旁,山溪曲澗縈繞,水中有壹種特別的小魚,魚身片黑片白,形同彭皮鯽,相傳為慚愧祖師放生復活之魚的變種,又稱“半生熟魚”。

陰那山寺鼻祖了拳和尚,姓潘,別號慚愧,福建沙縣人。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三月廿五日出生,初生時,左手拳曲,因名拳。傳說,彌月時,壹雲遊僧至,其父抱兒與僧人視之,僧人書“了”字於拳手,立時,五指伸張,遂更名了拳。了拳自幼聰穎,不吃葷。二十歲時,父母俱喪,靠叔母攜養。十七歲便只身出走,徒步到大埔縣西河上黃砂,依寡婦遊氏為母,日與牧童登赤蕨嶺放牛。牧間,以鞭劃地,牛竟不它逸。嶺左溪潭,牧童烹魚邀其啖嘗,了拳將烹魚投水,旋即復活,黑質白章,自此,見魚尾有焦者,皆言為烹魚遺種。

爾後,遊母病歿,了拳善治喪葬後,循山西行擇地安身,經茶陽抵青溪坪砂村在袁姓壹人家留居三年。了拳在青溪坪砂村暫住期間,常徒步三河壩良洲崗山巔西望陰那山,醉心於五指蟬聯,聳峙雲表的山川形勝。不久,便毅然登程前往。路過三河壩梓裏村時,見村民求雨不得,乃卓錫成井,置石龜於井中,頓見清泉汩汩。故此地方至今天雖亢旱而泉源不竭。鄉人感其恩澤,建庵於斯村,名曰“靈山寺”。昔有了拳祖師塑像供座,逢旱歲,遠近祈雨,必有靈驗。

西行來到陰那山前山,了拳即斫石削木,壘巖為室,取名萬福禪室。至明英宗天順八年冬(1465年)歷住禪師在施主管木養及各界壇信的贊助下將萬福禪室改建為萬福寺,每日說法,眾多不省。了拳駐足陰那山三十余年,最終圓寂於後山的靈光寺。相傳有壹天,了拳對徒兒說,從前佛祖,皆宏演法乘,自度度人,我未能也,心甚愧之,圓寂後望藏我骸於塔,匾額當題“慚愧”,繼而念偈:“四十九年,無系無牽,如今撒手歸空去,萬裏雲開月在天。”語畢,端坐而逝。

時在唐鹹通七年(866年)九月廿五日。了拳逝世後,屢顯靈異。壹說,嘉靖年間,三饒寇亂,兵過陰那,將事擄掠,忽雲霧四合,咫尺不辨,人賊俱迷失道路,各村賴以安寧。壹說,某年,有潮屬人士慕名到陰那山拜謁祖師,私下將真身塑像用船載往潮汕禱雨,事後,遲遲不願歸還寺殿,兩地與之訟爭,及至州官下判,把塑像放在船上,謂曰,如祖師欲留,則當順流而下,否則當逆水而上。

話語未完,其舟果然逆流而上,爭端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