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壹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看見壹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桃花林)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感到十分詫異。又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了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下了船,從洞口進去。剛開始洞口很狹窄,僅容壹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到處都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各個都安閑快樂。
(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於是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食物款待他。村裏的人聽說來了這麽壹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裏出去了,於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來往。(村人)問(漁人)現在是什麽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壹壹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告辭離去。村裏人告訴他:“(這裏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壹路上)處處都做記號。回到郡裏,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誌向高潔的隱士,聽說了這樣,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問路訪求(桃花源的人)。
《陋室銘》
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靈驗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裏, 到這裏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奏樂的音樂擾亂耳鼓,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它們雖然簡陋,但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孔子說:“有什麽簡陋呢?”
《愛蓮說》
水上和陸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裏,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寶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壹樣的人還有什麽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核舟記》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壹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壹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遊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壹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並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壹***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壹起看壹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麽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裏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擡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壹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壹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壹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壹勾壹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壹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壹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壹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壹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禮記}》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賦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物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壹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答謝中書書》
山河的美景,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同贊嘆的。巍峨的山峰高聳入雲,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樹林,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早晨夜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傍晚夕陽將要落下的時候,潛遊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與自己壹起遊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壹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裏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觀潮》
江洶湧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壹條白色的銀線壹般,過了壹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壹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壹般。波濤洶湧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系上壹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壹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壹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壹會兒分開;壹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壹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壹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壹般。過壹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壹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沈於海底。
浙江壹帶善於遊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裏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壹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彩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裏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壹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壹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遊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這壹天天剛剛亮,我劃著壹只小船,穿著皮袍,帶著火爐,壹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樹掛晶瑩,白氣彌漫,天、雲、山、水,上上下下壹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壹道淡淡的痕跡,湖心亭是壹片白中的壹點,和我的船像壹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人鋪著氈席,對坐在那兒,壹個小仆人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癡情人!”拉著我壹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人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癡,還有像妳壹樣癡的人。”
《石壕吏》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來抓人。老頭越過墻逃跑,老婦出門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麽兇狠,老婦人啼哭多麽痛苦!我聽到老婦人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三個兒子應征防守鄴城。
壹個兒子捎信回來,兩個兒子剛剛陣亡。活著的那些人只能姑且活壹天算壹天,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
家裏再沒有別的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出出進進沒有完整的衣服。
老婦我力氣雖然衰弱,請讓我跟隨妳在今晚回兵營去,趕快應征到河南去服役,還能夠為軍隊準備明天的早飯。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沒有了,好像聽到了那個老婦人在隱隱約約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趕路,只能同那個老頭告別。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
單車欲問邊1,屬國過居延2。
征蓬出漢塞3,歸雁入胡天4。
大漠孤煙直5,長河落日圓6。
蕭關逢候騎7,都護在燕然8。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移居 陶淵明
昔欲居南村,非為蔔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幾,力耕不吾欺。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登嶽陽樓(其壹)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秦州雜詩:
(因為我不知道是哪首,那就請妳自己找吧!)
杜甫秦州雜詩之壹: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峰火,心折此淹留。
杜甫秦州雜詩之二:
秦州城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度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之三: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朱汗落,胡舞白題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杜甫秦州雜詩之四: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山獨鳥遲。萬方同壹概,吾道競何之。
杜甫秦州雜詩之五: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哀鳴思戰鬥,回立向蒼蒼。
杜甫秦州雜詩之六: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淪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鳥獸稀。那堪往來戌,恨解鄴城圍。
杜甫秦州雜詩之七: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壹長望,衰颯正摧顏。
杜甫秦州雜詩之八: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壹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杜甫秦州雜詩之九: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從篁低地碧,高柳半天表。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垌。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月,使節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靜,正閉小蓬門。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壹: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聽鼓鞞 。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二: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壹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俛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三: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四: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今不見,神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當壹茅屋,送老白雲邊。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五:
未暇泛淪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毛斑。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六:東柯谷
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卷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采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七:
邊秋陰易夕,不復辨晨光。 雨亂淋幔,山雲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蚯蚓不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八: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九: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候火雲峰峻,懸軍幕井乾。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杜甫秦州雜詩之二十:
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曬藥能無婦?應門亦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鴛行舊,鷦鷯在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