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杭州的山水歷史人文典故文化軼事

杭州的山水歷史人文典故文化軼事

東坡肉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壹件好事。

西湖治理後,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澇也不愁旱了,這壹年又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得了個大豐收。

老百姓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到過年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下很多豬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後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壹塊,將肉分送給他們過年。

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得好快活,這辰光又見蘇東坡差人送肉來,大家更高興: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誇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把他送來的豬肉叫做“東坡肉”。

那時,杭州有家大菜館,菜館老板見人們都誇說“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掛出牌子,也取名為“東坡肉”。

這只新菜壹出,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極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豬還不夠賣呢,別的菜館老板看得眼紅,也學著做起來,壹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了。

後來,經過同得公認,就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的第壹道名菜。

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勢,朝廷中的那班*臣本來就很恨他。

這時見他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心裏更不舒服。

他們當中有壹個禦史,就喬裝打扮,到杭州來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蘇東坡。

那禦史到杭州的頭壹天,在壹家館裏吃午飯。

堂倌遞上菜單,請他點菜。

他接到菜單壹看,頭壹樣就是“東坡肉”!他皺起眉頭,想了壹想,不覺高興得拍著桌子大叫:“我就要這頭壹道菜!”

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倒真是不錯,向堂倌壹打聽,知道“東坡肉”是同行公認的第壹道名菜,於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興沖沖地回京去了。

禦史回到京城,馬上就去見皇帝。

他說:“皇上呀,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貪贓枉法,把惡事都做絕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說:“妳是怎麽知道的?可有什麽證據嗎?”

禦史就把那壹大叠油膩的菜單呈了上去。

皇帝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他壹看菜單,就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掉職,遠遠地發配到海南去充軍。

蘇東坡被調職充軍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處,仍然象過去壹樣贊揚他。

就這樣,“東坡肉”也壹代壹代地傳下來,直到今天,還是杭州的壹道名菜。

飛來峰

傳說四川峨眉山上,從前有壹座會飛的小山峰。

它壹會兒飛到東,壹會兒飛西;飛到哪裏,就在那裏壓坍許多房子,壓死很多人。

那時,西湖靈隱寺裏有壹個和尚,因為他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守佛門的清規,所以人們都叫他瘋和尚。

有壹天,瘋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飛山將飛落到靈隱寺前的村莊上來。

他擔心山落下來會壓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進村莊,挨家挨戶地告訴說:“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飛到這村莊上來了,大家趕快搬場呀,遲了就來不及啦!”

老頭兒聽了直搖頭:“瘋和尚,妳又來尋開心了,山是頂重的東西,誰見過會飛的山呀!”

當家人聽了嘆口氣:“我們窮佃戶往哪裏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來,壓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夥子聽了哼鼻子:“別編謊話嚇人啦!山壓下來就拿肩膀頂著,我們不怕!”

小伢兒們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後面,指手劃腳看熱鬧。

瘋和尚這家進那家出,全村百十戶人家都關照過了。

他說得嘴唇破、唾沫幹,卻沒有人信他的話,更沒有壹家人準備搬場的。

太陽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瘋和尚急得團團轉。

這時,他忽地聽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嗩吶的聲音,趕緊順著聲音奔過去。

壹看,好呀,原來有壹家結婚,人進人出,熱鬧極了。

瘋和尚搔搔頭皮想壹想,就推開眾人,鉆到堂前,不管三七廿壹,把新娘子往肩上壹背,搶出大門往村外飛跑。

新娘子頭上的紅披巾還沒有揭掉,忽然糊裏糊塗地叫人背著飛跑,也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只嚇得哇哇叫。

瘋和尚搶新娘子,這還了得!人們抓門閂的抓門閂,掄扁擔的掄扁擔,揮鋤頭的揮鋤頭,舉釘耙的舉釘耙,沒命地追趕上來。

壹面追,壹面喊:

“抓住瘋和尚!”

“前面快快攔住呀,別放他跑了!”

這壹下,把全要都哄動了。

也不管是親戚不是親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來。

只有村東壹家財主沒有動,倒反站在門前看熱鬧,講風涼話:

“出家人搶新媳婦,真是件新鮮事,嘻嘻!” 瘋和尚背著新娘子,壹個勁住前奔。

他跑得真快哩!大家壹直追出十幾裏路,還未追上他。

等到太陽當頭,瘋和尚站住腳,不跑啦。

他從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壹座,搖著扇了扇風涼。

人們趕到他跟前,剛要揪住打他,卻不料壹霎時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大風刮得呼呼地響。

突然“轟隆”壹聲,人們都被震得跌壹跤,大家爬起來壹看,已經風停雲散,太陽剛照在頭頂上了,卻見壹座山峰剛剛落在他們的村莊上。

人們這才明白過來:瘋和尚搶新娘子,是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莊被壓在山底下,大家都無家可歸了。

有的人急得捶胸頓腳,哇哇大哭起來。

瘋和尚說:“哭什麽!妳們不知道,村裏的財主已被壓死在山下了,今後妳們各人種自己的田,還怕蓋不起房子!”

人們被說得高興起來,歡歡喜喜地正想散去,瘋和尚又講話了:“別走別走,大夥聽我說,這座山峰既然能從別處飛來,也就會從這兒飛走;飛到別的地方,以會害死許多人命脈。

我們在山上鑿它五百尊石羅漢,就能把山鎮住,不讓它再飛往別處害人,妳們看好不好?”

大家聽了,壹齊說好,馬上就動起手來,錘的錘,鑿的鑿,“丁丁當當”忙了壹夜,五百尊石羅漢就鑿全了,山上山下布滿石龕佛像。

只鑿了羅漢的身軀,卻來不及鑿出眉毛眼睛。

瘋和尚說:“我有辦法,讓我來!”他不用錘了用鑿,只用他長長的手指甲到石羅漢臉上去劃。

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羅漢統統都安上了眉眼。

從此,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飛到別處去,永遠留在靈隱寺前面啦!因為它是從別處飛來的,所以就叫做“飛來峰”

風荷禦酒坊

風荷禦酒坊  曲院風荷,南宋時曾是宮廷制曲作坊。

2003年設南宋酒文化陳列,用壁畫、場景復原等手法生動地展示南宋禦酒制作流程、宮廷酒宴、民問酒肆、賽酒會等內容。

不但可了解南宋酒文化內涵,且可品嘗南宋名酒。

杭州人文景觀

西湖美景,不僅有陽春裏夾岸相擁的桃柳,夏日裏接天連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臺。

西湖不僅擅山水之勝,林壑之美,她更因眾多的人文景觀而增色生輝。

自古以來,西湖就和英雄的名字聯系在壹起。

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嶽飛、於謙、張蒼水,清末革命家秋瑾、徐錫麟、陶成章等,都埋骨西子湖畔。

他們的光輝業績,壹直為人民所傳頌。

他們的英名和浩然正氣,將長留在西湖的青山綠水之間。

自唐宋以來,西湖就和詩人、畫家結下不解之緣,詩人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柳永┅┅都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居易、蘇東坡的這些名篇,千百年來壹直膾炙人口。

漫步在綠柳籠煙、桃花灼灼的蘇、白兩堤之上,默誦白居易、蘇東坡當年吟詠西湖的名句時,自然會追念起他們治理西湖的功績。

正是他們,給西湖開拓了至今叫人流連忘返的詩壹般的境界。

名聞遐邇的"西湖十景",散布在西湖四周的山山水水、茂林修竹之間。

"十景"的名目來源於南宋宮廷畫家馬遠等人西湖畫卷的題名,後來經過清朝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題字勒石,壹直流傳到現在。

近代大畫家吳昌碩,現代大畫家黃賓虹、潘天壽等,都描繪過西湖的仙姿麗質。

西湖正是由於有古今詩人、畫家的題詠和描繪而更負盛名。

西湖的名字也和燦爛的文化聯系在壹起。

這裏的許多古代石窟造像、碑刻和建築,是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瑰寶、珍貴遺產。

飛來峰上的200多尊崖石刻,是五代至宋、元時期的作品,線條流暢,栩栩如生。

慈雲嶺的後晉造像和煙霞洞的五代造像,神情飄逸,雄渾自然。

它們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西泠印社珍藏的東漢"三老諱字忌日碑",杭州碑林的南宋石經,都是古代著名碑刻。

六和塔、白塔、保叔塔、靈隱寺和梵天寺經幢等建築和雕塑藝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知慧的結晶。

孤山南麓的文瀾閣,是我國珍藏《四庫全書》的七大書閣之壹。

清代以來,杭州僅存十個城門,每個城門各有特點,用杭州話說起來,便是:北關門(武林門)外魚擔兒;壩子門(艮山門)外絲籃兒(附近多織綢的機坊);正陽門(鳳山門)外跑馬兒;螺螄門(清泰門)外鹽擔兒;草橋門(望江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壇兒(紹興運來的酒由此進城);清波門外柴擔兒;湧金門外劃船兒;錢塘門外香籃兒(經此到昭慶寺、靈隱、天竺燒香);太平門外糞擔兒(農民運糞由此進出)。

李泌於唐代大歷年間到杭州任刺史時,為了解決居民飲水問題,他在人口稠密的錢塘門、湧金門壹帶開鑿6井,采用"開陰竇"(即埋設瓦管、竹筒)的方法,將西湖水引入城內,對歷史上杭州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李泌開的六井現大都有湮沒,僅相國井遺址在解放街井亭橋西。

其余五口是:西井(原在相國井之西),方井(俗稱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龜井(原在龍翔橋西),小方井 (俗稱六眼井,原在錢塘門內,即今小車橋壹帶)。

康熙題匾

康熙皇帝下南,來到了杭州。

他在西湖四周到處遊山玩水,吟詩題字,自稱是個風流皇帝。

壹天,他要到靈隱來耍子了。

靈隱寺裏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驚又喜,連忙撞鐘擊鼓,把全寺三百多個和尚都召集攏來。

和尚們披起嶄新的袈裟,頭頂檀香,手敲法器,嘴裏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大家跟著老和尚,趕到三裏路外的石蓮亭,把康熙皇帝接到靈隱來。

老和尚陪著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後、山上山下轉遊了壹遍。

康熙皇帝見靈隱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長滿綠蔭蔭的樹,地下開遍紅艷艷的花,真是壹個好地方哩!他心裏壹高興,就吩咐在寺裏擺下酒席。

皇帝擺下酒席,可熱鬧啦!吹的吹,彈的彈,唱的唱,壹時把這個佛門凈地,竟變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壹手拈著山羊胡須,壹手捧著酒盞,又灌黃湯又吟詩。

老和尚早聽說過康熙皇帝喜歡吟詩題字。

這時見他那搖頭晃腦的樣子,便去找跟隨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大人老爺呀,我想求皇上給山寺題壹塊匾額,妳們看能不能?”

杭州知府說:“好哩,好哩,如果皇上給妳靈隱寺題了匾額,就連我整個杭州府都沾光啦!”

錢塘縣官也接上來:“皇上酒興正濃呢。

妳這辰光去求他題匾,我看壹定會答應的。”

老和尚心裏落了實,就壯壯膽子,走到康熙皇帝面前跪下磕頭:

“皇上呀,看在靈隱寺大菩薩的佛面,替山寺題塊匾額,也讓我們風光風光吧!”

老和尚這壹求,正好搔著康熙皇帝的癢處。

他點了點頭,抓起筆刷刷幾下,就寫起壹個歪歪斜斜的“雨”字。

這辰光,他已經喝醉了,手腕有點發顫,落筆又忒快了些,這個“雨”字竟占了大半張紙!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下面還有三個“口”和壹個“巫”呢!現在只剩下這小半張紙的地位,隨妳怎樣也擺不下了。

重新寫壹張吧,那多麽丟臉呀!康熙皇帝壹只手抓著筆,壹只手不住在拈他那撮山羊須可是壹點辦法也沒有。

圍在旁邊的官兒們,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臺,但是誰也不敢明說,只有站在旁邊幹著急。

還好,有個大學士名叫高江村的,想出了壹個辦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寫了“雲林”兩個字,再裝作磨墨,挨近康熙皇帝身邊,偷偷地攤開手掌。

康熙皇帝壹看,哎呀,這兩個字真是救命王菩薩呢!不覺酒了醒壹半,便稀裏湖塗地寫下“雲林禪寺”四個大字。

寫完,把手壹揚,將毛筆拋出老遠。

老和尚過來張張,不對呀!“靈隱寺”怎麽寫成“雲林禪寺”呢?他也不看看風色,就結結巴巴在問:

“我們這裏叫做‘靈隱寺’,不叫‘雲林寺’呀!是不是皇上寫錯啦?”

康熙皇帝聽了,把眼睛壹瞪,喝聲:“多嘴!”老和尚哪裏還敢再開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邊了。

康熙皇帝回過頭來,問官兒們:

“這地方天上有雲,地下有林,妳們說說,把它叫做‘雲林寺’對不對?”

“對呀,對呀,皇上聖明!”

……

聽官兒們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樂得哈哈大笑,便吩咐把匾額雕起來掛上。

皇帝壹句話,官兒們就忙了。

他們壹面叫人將靈隱寺原來的匾額換下來,壹面找來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寫的“雲林禪寺”四個大字雕在紅木上,貼金底,黑漆字,二龍戲珠鑲邊,當場掛到山門上。

從此以後,靈隱寺就掛著名不副實的“雲林禪寺”的匾額。

但是,杭州的老百姓並不賣他的帳,盡管“雲林禪寺”這塊匾額壹直掛了三百年,大家還仍舊叫它“靈隱寺”。

錢江大橋

橫貫錢塘江南北,是連接滬杭甬、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

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

這是我國第壹座自己設計、自己建築的現代化大橋。

由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建造的第壹座鐵路、公路兩用雙層大橋。

正橋15墩、16孔,下層鐵路橋長1322.1米,單線行車;上層公路橋長1453米、寬6.1米。

建國後曾多次維修。

在六和塔上俯瞰錢江大橋,大橋如江上飛虹,壯麗景觀,歷歷在目

宋嫂魚

從前,在西湖斷橋邊,有壹間孤單單的茅屋。

男主人宋五哥早已去世,只留下他的妻子宋五嫂和壹個十二三歲的小弟弟。

宋五嫂年紀輕輕,長得俊秀,丈夫死後,鄉親們常勸她改嫁,她生怕小叔無人照顧,都婉言回絕了。

宋五嫂總是記往丈夫臨死時的話,壹定要把小叔撫養長大。

平時,她待小叔象親弟弟壹樣,有好吃的總讓小叔先吃;做不起新衣,便把丈夫留下的舊衣裳縫縫補補,讓小叔穿得暖暖和和的。

小叔對嫂嫂也很好,處處都幫上壹手。

宋五嫂十分勤勞,每天天不亮,便帶著小叔,劃著舊漁船,到西湖裏捕捕魚,捉捉蝦。

捕來魚蝦,便換點米換點鹽,過著苦日子。

有壹次,小叔因為年紀小,經不起湖上風吃雨打,忽然病了,而且病得很厲害,這可把宋五嫂急壞了。

裏外只她壹個人,又要捕魚,又要請醫,又要煎藥,真忙得換不過氣來。

多虧得宋五嫂精心護理,小叔的病終於慢慢地好了起來。

但小叔病後身體很虛弱,胃口壹點不開。

有壹天,宋五嫂打來壹網好魚。

她將壹條鮮龍活跳的草魚,養在水缸裏。

把剩下的魚,拿到市上去賣。

壹路走壹路想,怎樣變個法兒,能把家裏的那條新鮮草魚燒得好吃點,也好讓小叔開開胃口。

她想起小時候聽老年人說過,糖醋可以開胃,便打起用糖醋燒魚的主意來。

宋五嫂賣了魚,在街上買來配料,回到家裏,壹邊燒水,壹邊對小叔說:“今天嫂嫂要做碗好菜給妳嘗嘗哩!”

小叔好象猜到了宋五嫂的心思,說:“嫂嫂,我這兩天壹聞腥氣就惡心,魚我是不要吃的!”

宋五嫂說:“今天我用個特別的燒法,等會妳壹吃就知道啦。”

宋五嫂等水壹開,將養在水缸裏的壹條草魚,活殺活剖洗幹凈,在滾水裏壹氽,放在碗裏。

又取出自己做的藕粉,配上糖醋,燒成羹料,澆在熟魚上。

然後,將這熱氣騰騰的壹碗魚,送到小叔跟前。

她拿筷子夾壹塊蘸上糖醋羹,給小叔吃。

小叔壹聞今天的魚不但沒有壹點腥氣,而且很香。

壹嘗,有點甜,有點酸,又特別鮮嫩。

他搶過筷子,接過魚碗,說:“嫂嫂,這魚真好吃,這魚真好吃!”開始還壹筷壹筷地吃,後來就大塊大塊地往嘴巴裏送啦。

這樣壹連幾天,宋五嫂每天都把打來的活草魚留下壹條,燒醋魚給小叔吃。

小叔胃口大開,身體也很快好了起來,又幫著宋五嫂去打西湖魚了。

附近的漁家,聽說宋五嫂的小叔吃了她燒的醋魚,胃口馬上好啦,身體也健旺啦,都來向宋五嫂討教辦法,回去也燒這種魚吃。

因為這個菜是宋五嫂愛惜小叔,第壹個燒出來的,人們就叫它為“宋嫂魚”。

宋五嫂看到大家都喜歡吃醋魚,就積了些錢,和小叔商量商量,在茅屋裏開個小店鋪,賣起醋魚來了。

果然,妳來我往,生意很好。

“斷橋宋嫂魚”,壹時傳為美談。

這壹年春天,南宋皇帝乘龍船在西湖上遊玩作樂。

忽然壹陣暖風吹過,從斷橋那邊飄來壹股似甜帶酸的香味兒。

皇帝從來沒有聞到過這種香味,心裏好怪,忙問左右道:“這是什麽香味兒呀?”

許多人都回答不出,其中有壹個本地的官兒說:“皇上,這是斷橋邊赫赫有名的宋五嫂賣醋魚的香味兒哩!”

皇帝壹聽動了心,忙說:“好,既然這樣有名,寡人倒要去結識結識她。”

那皇帝趁著壹時高興,脫下龍袍,換上便服,帶著太監坐小船壹路來到斷橋邊。

壹上岸,擡頭見宋五嫂穿著壹身粗藍布衣衫,壹幅漁家婦女的打扮,滿面春風地在店堂裏招待顧客。

皇帝壹見連聲贊“妙”,忙走上去說:“聽說醋魚的味道很美,不料妳宋五嫂的相貌更美。

今日壹見,果然名不虛傳。”

宋五嫂見來都不善,便放下臉不答理他。

那皇帝本來不想露出身份,現在見宋五嫂這樣,心裏急了,便顛三倒四地說:“美人兒呀,這又何必呢!何必呢……呃!何必在這裏燒魚呢!……不配,不配,嗯!還是跟寡人進宮去才配呵。”

“寡人”兩字壹脫口,宋五嫂便知道站在前面的人便是那個昏君了,心裏更加生氣,但又不好得罪他,只得轉彎抹角地說:“宮裏是有福之人住的,我是個打魚的人,沒有這份福氣,壹離開茅屋必定生病。

我老早就打定主意要在這兒住壹世了。”

皇帝見宋五嫂口齒活絡,確實也不大好對付,便笑著改口說:“也罷!現在就帶妳上龍船去燒碗醋魚,讓寡人嘗嘗新吧。

今後妳的美名,恐怕連斷橋也要壓斷啦!”

宋五嫂見皇帝竟有這樣的死皮賴臉,禁不住兩道柳眉豎了起來,說:“龍船難載我賣魚婦,妳皇上也不要走這斷橋路!豈不見金兵壹來,河山已經破碎,妳皇上還是多去想想中原的父老吧。”

這都是實在話,而皇帝卻認定是宋五嫂在有意挖苦他,頓時怒容滿臉,罵聲:“好壹個放肆的刁婦!”便急急匆匆地和太監下了小船,回到龍船裏去了。

宋五嫂見皇帝氣呼呼地壹走,知道兇多吉少,便趕緊收拾壹些東西,帶了小叔,從後門溜出,跨上小船,雙槳壹蕩,遠走高飛啦。

等皇帝派兵趕來捉人時,宋五嫂早已無影無蹤了。

從此,宋五嫂和她的小叔改姓換名,隱落在別的小村子裏,再不露面。

來斷橋邊想吃“宋嫂魚”的人們,見茅屋破漏,鑊竈倒坍,只得敗興而回。

後來,孤山壹帶學過燒“宋嫂魚”手藝的漁家,有的人也看宋五嫂的樣,開小店鋪賣醋魚,但他們怕沖犯皇帝,不敢說是“宋嫂魚”,只掛個“西湖醋魚”的菜牌。

人們壹吃這種“西湖醋魚”,味道和“宋嫂魚”壹樣好,就都來光顧。

不久,許多菜館也做起這道菜來,而且越做越好,“西湖醋魚”就這樣出了名。

直到現在,“樓外樓菜館”的“西湖醋魚”,因為選料和加工特別講究,在杭州最享有盛名。

吳山第壹泉

很早以前,杭州沒有壹口井.。

那辰光,這壹帶地方雨水非常調勻,家家戶戶都不缺用水。

不料有壹年,天氣忽然變了:晴空萬裏無雲,接連幾個月不落壹滴雨。

曬得西湖水幹,田地裂縫,連人吃的水也難找到。

官府怕百姓鬧事,便請來許多和尚道士,築壇做法事;又硬叫大家去叩頭跪拜。

那時,有個老頭兒也被趕來了;可是,他偏偏不肯下跪。

當官的見了很生氣,就把他抓起來,安上“違抗官府”的罪名,要殺他的頭。

老頭兒壹點也不慌張,反而仰天大笑,說:

“我活了八十歲,死了不值什麽!可惜杭州人就不會有水吃啦,連妳們也得壹同渴死!如果給我三天時間,我壹定能尋到水源。”

當官的聽老頭兒這麽講,心想:難道真有這等事!給他尋尋看也好:尋到了,壹切作罷;尋不到,再殺他的頭也不遲。

便答應了。

老頭兒回到家裏,把他五十歲的兒子叫來,說:“快去縛壹頂竹轎來給我坐!”

“阿爸,阿爸,妳坐轎子做啥呀?”

“我老啦,走不動了,坐上竹轎子,我要到外面去尋水源!” 兒子把竹轎子縛好了。

老頭兒拐進菜園,把他二十歲的孫子叫來,說:“快去拿兩根竹杠子來擡我走!”

“爺爺,爺爺,妳要擡到哪裏去呀?”

“站得高,望得遠,妳和妳阿爸,擡我到城墻上去轉轉!”

孫子把竹杠子拿來了。

兒孫倆擡著老頭兒,在杭州城墻上面繞圈子。

壹日繞三圈,三日繞九圈。

繞呀繞呀,竹轎子繞了三日;看呀看呀,老頭兒看了九圈。

他發現在城隍山腳下,有壹股煙不象煙、霧不象霧的東西,不斷地往上冒,不斷地往上升,升到天上結成壹朵白閃閃的雲朵兒,對他兒孫說:

“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就是龍脈呀,有壹條龍在地底下呼氣呢。”

老頭兒找來許多人,在城隍山腳下挖井。

挖呀挖呀,挖下去三丈三尺深,可是,井底下壹滴水也沒有!當官的看看井裏幹幹的,不容分說,就把老頭兒殺了!

兒孫倆大哭了壹場,把老頭兒的屍體埋了。

孫子含著眼淚,攙扶他阿爸,仍舊爬到城墻上去繞圈子。

繞呀繞呀,又繞了三日;看呀看呀,又看了九圈。

他們看到城隍山腳下挖過井的地方,那股煙霧更濃了,天上那朵白閃閃的雲朵兒也更大了。

阿爸指著雲朵兒,對他兒子說:

“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真是龍脈呢,*爺找地方沒有錯嘛!”

他們又找來許多人,在城隍山腳下挖過井的地方繼續往下挖。

挖呀挖呀,又挖下去三丈三尺深,但是,井底下還是沒有壹滴水!官府知道了這回事,就不問青紅皂白,把老頭兒的兒子也殺了。

孫子大哭了壹場,把阿爸的屍體埋在爺爺的墳堆旁邊。

剩下他獨個人,孤淒淒的,還是爬到城墻上去,跟爺爺和阿爸壹樣繞圈子。

繞呀繞呀,再繞了三日;看呀看呀,再看了九圈。

他看到地下那股煙霧越冒越濃,天上那朵白閃閃的雲朵兒也越結越大了。

孫子指著雲朵兒,對自己說:“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壹定是龍脈,爺爺、阿爸,妳們死得好冤枉啊!”

他再去找來許多人,仍舊在城隍山腳下那挖過井的老地方,接連往下挖。

挖呀挖呀,再挖下三丈三尺深,挖到下面全是鼓鼓突突的巖石,再也挖不動了。

孫子在九丈九尺深的井底下,東摸摸是幹的,西摸摸是幹的,壹摸摸著壹塊圓鼓鼓的大巖石,象是龍的眼睛。

他把心壹橫,大聲喊道:

“龍呀,龍呀,妳為啥不睜眼哪!天上不下雨,地下不放水,妳叫大家怎麽過日子,今天我跟妳拚啦!”就壹頭向圓鼓鼓的巖石撞過去。

只聽“轟隆”壹聲巨響,巖石裂開壹條縫,縫裏汩汩地冒出水來,壹會兒,就把九丈九尺深的水井灌得滿滿的。

清洌洌的井水,把孫子托上井口;可是,他已經死了。

老百姓大哭了壹場,把孫子的屍體埋在他爺爺和阿爸的墳旁。

自從有了這口水井,人們就不愁沒有水吃了。

後來,大家照樣到處去挖井,漸漸地,杭州的水井就越挖越多。

不過後來挖出的水井,總沒有比最早挖的那口更大、更深的。

因此,人們就把它叫做“吳山第壹泉”,還把城隍山腳下的那條巷叫做“大井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