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莊子·在宥》的原文加解釋

求:《莊子·在宥》的原文加解釋

原文: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樂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

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陰。陰陽並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傷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處無常,思慮不自得,中道不成章。於是乎天下始喬詰卓鷙,而後有盜跖、曾、史之行。

故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賞罰。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白話譯文:

只聽說聽任天下安然自在地發展,沒有聽說要對天下進行治理。聽任天下自在地發展,是因為擔憂人們超越了原本的真性;寬容不迫各得其所,是因為擔憂人們改變了自然的常態。天下人不超越原本的真性,不改變自然的常態,哪裏用得著治理天下呢!

從前唐堯治理天下,使天下人欣喜若狂人人都為有其真性而歡樂,這就不安寧了;當年夏桀治理天下,使天下人憂心不已人人都為有其真性而痛苦,這就不歡快了。不安寧與不歡快,都不是人們生活和處世的常態。不合於自然的常態而可以長久存在,天下是沒有的。

人們過度歡欣,定會損傷陽氣;人們過度憤怒,定會損傷陰氣。陰與陽相互侵害,四時就不會順應而至,寒暑也就不會調和形成,這恐怕反倒會傷害自身吧!

使人喜怒失卻常態,居處沒有定規,考慮問題不得要領,辦什麽事都半途失去章法,於是天下就開始出現種種不平,而後便產生盜跖、曾參、史?等各各不同的行為和作法。

所以,動員天下所有力量來獎勵人們行善也嫌不夠,動員天下所有力量來懲戒劣跡也嫌不足,因此天下雖很大仍不足以用來賞善罰惡。自夏、商、周三代以來,始終是喋喋不休地把賞善罰惡當作當政之急務,他們又哪裏有心思去安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真情呢!

出處: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莊子·外篇·在宥》。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壹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壹位不朽的散文家。

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壹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其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莊子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壹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詞匯豐富,描寫細致,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百度百科-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