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小雪的詩詞如下:
1、小雪疏煙雜瑞光,清波寒引禦溝長 —— 宋·蘇軾《和吳安持使者迎駕》
2、農事未休侵小雪,佛燈初上報黃昏 —— 宋·蘇軾《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其壹》
3、元祐六年十壹月壹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與客會飲聚星堂 —— 宋·蘇軾《聚星堂雪(並敘)》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小雪是壹個氣候概念,氣候要素包括降水、氣溫、光照等。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從而帶來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
中國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壹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父為蘇洵,弟為蘇轍,父子三人並稱“三蘇”。
嘉祐二年(1057年),參加殿試中乙科,賜進士及第(壹說賜進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僉書鳳翔府判官。宋神宗時,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