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靖江鼓山簡介

靖江鼓山簡介

孤山位於江蘇省靖江市孤山鎮,海拔55.6米,周長1.5公裏,面積5萬平方米。它是靖江最早的陸地,原本是海上孤島,大約形成於7000-250萬年前。與天目山、黃山(江陰)壹脈的孤山,是天目山的殘脈,也是南通狼山以西、連雲港雲臺山以南的蘇北平原唯壹的山。是名副其實的“孤山”。孤山如坐獅,古木蔥郁。孤山的發育時間約為1800年前。文化景觀包括鼓山廟、聶方雲和靖江革命烈士陵園。65438至0993,孤山被列入市政府建設計劃。今天,孤山更綠,林間更幽,晨鐘敲響,香煙繚繞。再次成為人們求勝探幽、登高望遠的旅遊勝地。

鼓山位於靖江城北五六公裏處,是長江北岸唯壹的壹座山,在南通之上,金陵之下,因此頗有名氣。據史料記載,孤山原是長江上壹座巍峨的礁石。後來由於河流的影響,泥沙不斷堆積在山腳下,東漢前後逐漸形成陸地。這片土地繼續延伸和擴張。明朝弘治元年(1488),孤山全部落地,成為這片平原上獨壹無二的山峰。

關於孤山的形成,有兩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有壹種說法是,鐵拐李裝滿山種子的袋子破了,於是大大小小的種子掉了壹地,最小的壹顆長成壹座孤山。還有壹種說法是,秦始皇壹怒之下,把壹座山打成三段,壹段飛到南通叫狼山,壹段飛到江陰叫黃山,壹段飛到靖江叫孤山。

自明代以來,靖江人對這座孤山進行了刻意的裝飾和裝扮,並在山上相繼修建了寺廟、廟宇和寺院,使其成為壹個知名的旅遊景點。聶方雲、摩崖石刻、布谷亭、望江樓等景點令人神往。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講座,民間手工藝泥叫雞,三月三鼓山廟會,孕育了鼓山深厚的文化底蘊。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廟會,商賈雲集,百貨商場人頭攢動,場面壯觀。近年來,靖江開發區城北公園投資12萬元建設鼓山文化廣場,鼓山腳下裝點著景觀樹、綠色草坪、景觀石,使鼓山成為靖江招商引資的新名片。

“順著南山路走,路有壹半叫‘聶雲’。老路挺陡,但東邊略平,幾十道曲折,與聖皇祠有關。折向西,登上平臺,在樊宇的右邊,略偏南的土地廟,甚至向西向北,就是山門。在大門東側的巖石上,有三毛真君廟,大門西南有仙人臺,柏樹數百棵,郁郁蔥蔥,蔭下有觀音寺。北面有壹間房,是山的重門。再往前走,爬上大祭臺,就是半山腰,有壹座寺廟叫東嶽宮。明朝鄭德十年(1515),知縣王卓孝在戲臺下建了壹座亭子,東西向,是寺廟的翼衛。廟的後面有幾英尺高,有壹個供遊客參觀的大廳。大殿升起五六尺後,便是孤山之巔;樓頂有壹座建築,叫‘玉環’,俗稱‘望江樓’。樓前,知縣趙手書“恒水恒沙”,師史董其昌手書“海柱峰”。樓後毀,僧養復建。它的柏、竹、雜樹都是縣令義幹栽種的。清順治六年(1649),彜人被盧俊重建,歷經二百余年,疲憊不堪。道光二十六年(1846),村民集資繼續修繕,但規模和形制不如從前。”(《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