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州東山夕陽詩句

蘇州東山夕陽詩句

1. 關於東山的詩句

關於東山的詩句 1. 關於“東山再起”的詩句有哪些

1. 唐代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2. 唐李白《行路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3.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4. 唐代杜牧《天山行》只聞豪傑棄官走,不見東海大潮落。

5. 宋蘇軾《烏臺詩案》縱有神龍起滄海,難賦豪情祭烏臺。

6. 明末項聖謨《大樹風號圖》抑郁十年棟梁傾,怒濤頓從膽邊生。

7. 佚名《打油詩》誰無虎落平陽日,待我風山再起時。

8.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9.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10.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1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12.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嶽飛《滿江紅》)

1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東漢曹操《觀滄海》)

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金杯裏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世上行路呵多麽艱難,多麽艱難;眼前歧路這麽多,我該向北向南?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註釋:1、珍饈:名貴的菜肴。2、垂釣坐溪上:傳說呂尚未遇周文王時,曾在溪(今陜西寶雞市東南)垂釣。3、乘舟夢日邊:傳說伊尹見湯以前,夢乘舟過日月之邊。合用這兩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無常,多出於偶然。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濕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朋友啊,再幹壹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註釋: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⑵渭城:秦時鹹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濕。⑶客舍:旅店。⑷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 (qíng) 蒼,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騎(jì) 卷 (juǎn) 平岡。為(wèi)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bìn)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qiǎn)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我姑且施展壹下少年時打獵的豪情壯誌,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隨從將士們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那樣威猛。我雖沈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麽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壹樣,朝著弓矢西北瞄望,奮勇射殺西夏軍隊!

註釋:(1)江城子:詞牌名。(2)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3)聊:姑且。(4)狂:豪情。(5)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6)黃:黃犬。(7)蒼:蒼鷹。

2. 關於東山的古詩

東山

作者:佚名先秦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於飛,熠耀其羽。之子於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3. 關於“東山再起”的詩句有哪些

唐代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唐李白《行路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代杜牧《天山行》只聞豪傑棄官走,不見東海大潮落。宋蘇軾《烏臺詩案》縱有神龍起滄海,難賦豪情祭烏臺。

明末項聖謨《大樹風號圖》抑郁十年棟梁傾,怒濤頓從膽邊生。佚名《打油詩》誰無虎落平陽日,待我風山再起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嶽飛《滿江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東漢曹操《觀滄海》)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金杯裏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世上行路呵多麽艱難,多麽艱難;眼前歧路這麽多,我該向北向南?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註釋:1、珍饈:名貴的菜肴。

2、垂釣坐溪上:傳說呂尚未遇周文王時,曾在溪(今陜西寶雞市東南)垂釣。3、乘舟夢日邊:傳說伊尹見湯以前,夢乘舟過日月之邊。

合用這兩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無常,多出於偶然。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濕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幹壹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註釋: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⑵渭城:秦時鹹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濕。⑶客舍:旅店。

⑷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 (qíng) 蒼,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騎(jì) 卷 (juǎn) 平岡。

為(wèi)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bìn)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qiǎn)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我姑且施展壹下少年時打獵的豪情壯誌,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

隨從將士們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那樣威猛。

我雖沈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麽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壹樣,朝著弓矢西北瞄望,奮勇射殺西夏軍隊! 註釋:(1)江城子:詞牌名。(2)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

(3)聊:姑且。(4)狂:豪情。

(5)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6)黃:黃犬。

(7)蒼:蒼鷹。

4. 關於東山再起的勵誌絕句詩

關於東山再起的勵誌絕句詩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誰無虎落平陽日,

待我東山再起時。

淺灘臥龍終得水,

倒海翻江立乾坤。

虎落平原被犬欺

人在江湖名莫虛

但到雲開月明時

且聽猛虎霹靂聲

汝才高可同天地,

卷土重來登峰極。

成敗平常事,

東山可再起。

雖鵬翅之偶垂,

豈鴻肩之就息?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5. 詩經·東山的詩詞鑒賞

這是壹篇分為四章的長詩。我們在通過名物訓詁,也就是解決了字、詞、句之後,需要註意的,首先是思想內容,然後看它是如何表現內容的。就內容看,這是壹篇行役詩。行役有兵役、勞役、事役。行役詩在《詩經》中,占著重要的位置,說明行役在當時人民身上和心上壓力之大。反映這壹史實詩,有廣泛的社會意義。這篇所寫,屬於兵役。是寫詩中的主人從軍出征,經過三年之久,才得回來時的悲喜交加的心情的。

每章的開頭,都是“我徂東山”等四句。這雖是音樂疊章的慣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義看,這種寫法,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層層推進。壹章寫將歸,二章寫歸途,三章寫歸至(到家),四章寫歸後,而以重疊的前四句為總綱。前四句,從“徂東山”到“來自東”,是從“不歸”到歸“來”,也是從過去到現在。“慆慆”,極言“不歸”的時間之久,細“雨”迷“蒙”,卻是到家時的氣候特征,這是印象很深,難於忘掉的時刻。而長期的苦悶和當前的喜慰,盡在不言之中。在壹章裏,象電影鏡頭壹樣,剛顯出了細雨衣歸人,就轉對過去的回憶。回憶的首先是將歸時的心情:決定要回去了,卻面向著西方傷感。沒有親身的感受,是不會體味到這壹點的。因為人們對沒有希望的事,可以不去想;而希望到眼前,情緒卻會立刻波動起來。於是,他從心底發出了願望:從今以後,再不要穿軍裝了①!接著又把思想拉回到現實。現實的具體生活,是大家還象聚集在桑葉下的野蠶那樣,仍蜷縮在兵車下露宿著啊!二章重復前四句,再展現了壹下現景,回頭轉寫歸途看到的荒涼景象:栝蔞雖然仍蔓延在人家的房上,但沒有人!妳看:土鱉在室內緣爬,蜘蛛網在門口,田邊留著野獸的蹄印,夜裏閃灼的鬼火。壹幅幅畫面,組織成壹片淒涼!但征人認為沒有什麽可怕,倒很值得想壹想。想什麽?沒有說。可是眼前的荒涼殘破景象,“孰實為之,孰令致之?”不正是想的主要內容嗎!三章首四句和下八句,聯系得更為密切,壹個畫面是細雨歸人,另壹個畫面是“鸛鳴”、“婦嘆”。婦不只嘆,而是行動起來,忙著迎接親人。她剛把房屋打掃修補好,征人恰好進門。真象柴堆上垂下的壹個個苦瓜,受盡了苦!在悲喜交集的情況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惟壹的寒暄,只是壹句:“自我不見,於今三年!”語是那麽淡,情卻是無限的深。四章是征人到家後的事了。也許已隔了壹段時間。和平為人們帶來了幸福。年青人的紛紛結婚,就是標誌。黃鶯閃耀著美麗的毛羽,比翅齊飛;青年女子出嫁,熱鬧非凡,儀式隆重,壹片歡樂!和壹、二章,形成強烈對比。難道這歡樂只限於年青人?最後用反問語氣說:新婚誠然是美好的,但那久離重聚的舊夫妻,不是更感到欣慰嗎?沒有歌頌和平,沒有歌頌為取得和平而付出代價的人,但卻是最切實、最真摯的歌頌。

這篇抒情詩寫作上的主要特點,就是通過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來體現具體環境經歷中的思想感情的。詩的著筆點是第三章細雨迷蒙中到家的那壹刻。因為那是出征三年的結束。“我徂東山”等四句,概括了出征的全過程,而“我征聿至”壹句,是轉折點。從此倒推,便有未歸、將歸、途中、到家各階段;從此下推,便出現了後來的新生活。詩的具體寫作時間,當然在四章所寫情景之後,但著筆點,卻定在三章,因為這是從全部回憶中總結得來的表現方式。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這篇詩不只形象地寫了感官接觸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寫了人物的意識活動。而意識活動,正是精神面貌的依據,也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壹個作者能如實地把所經、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通過象形思維,具體地寫出來,就會成為佳作。我們正可以從三千年前的作者那裏,得到啟發。

6. 關於詩經《東山》的解析

《東山》解析 全詩四章,章首四句疊詠,文字全同,構成了全詩的主旋律。

詠的是士卒在歸來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氣,在寫法上與《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相近。

王夫之說“以樂景寫哀,復以哀景寫樂,壹倍增其哀樂”,這裏既是“以哀景寫樂”,又不全是。蓋行者思家,在雨雪紛飛之際會倍感淒迷,所以這幾句也是情景交融,為每章後面幾句的敘事準備了壹個頗富感染力的背景。

每章的後四句,則是敘事性內容;大抵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兩章寫主人公還鄉途中的悲喜交集,喜勝於悲的心情。

詩人首先抓住著裝的改變這壹細節,寫戰士復員,解甲歸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對戰爭的厭倦,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寫歸途餐風宿露,夜住曉行的辛苦。

把詩中人比作桑林的野蠶,頗有意味:令讀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也有擺脫羈勒,得其所哉的喜悅。(壹說這幾句是寫回憶軍中生活,雖也可通,總不如解為直敘歸途中事順理成章)二章寫途中想像家園荒蕪、民生雕敝,倍增懷念之情。

詩中所寫的雜草叢生、野獸昆蟲出沒、磷火閃爍的景象,與漢樂府“十五從軍征”,及曹操《蒿裏行》所寫類似,可見戰士家鄉當時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戰亂,難怪在家鄉越來越近時,詩中人的心境更加復雜。壹方面是“近鄉情更怯”,另壹方面則是“近鄉情更‘切’”。

所以詩人壹面寫著可畏的景象,壹面又說著“不可畏也,伊可懷也”那樣自相矛盾的話。後兩章承上寫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卻是專寫對妻子的懷思。

有推想妻在家中的憂思(“婦嘆於室”),有回憶新婚的情景,也有對久別重逢的想像。詩中特別提到葫蘆(瓜瓠),是因為古代婚俗:夫婦合巹時須剖瓠為瓢,彼此各執壹瓢,盛酒漱口以成禮。

這裏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進而回憶三年前舉行婚禮的情景,寫鶯歌燕舞,迎親的車馬喜氣洋洋,丈母娘為新娘子結上佩巾,把做媳婦的規矩叮嚀又叮嚀(“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這些快樂情景既與前文的“婦嘆於室”形成對比,同時還暗示著主人公曾經有過“新婚別”的悲痛經歷。回憶還會引起詩中人對重逢更強烈的渴望。

俗話說“久別勝新婚”,詩的結尾說:“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既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在古代農業社會,人際關系較為單純,夫婦關系實是最深摯的壹種人際關系。戰士在軍中及歸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別是“暮婚晨告別”的妻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體。

此詩最大的藝術特色之壹是豐富的聯想,它也許是國風中想像力最為豐富的壹首詩,詩中有再現、追憶式的想像(如對新婚的回憶),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對家園殘破的想像),於“道途之遠、歲月之久、風雨之淩犯、饑渴之困頓、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廬之久而荒廢、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無遺的描寫。而放在章首的疊詠,則起到了詠嘆的作用,這詠嘆就像壹根紅線,將詩中所有片斷的追憶和想像串聯起來,使之成為渾融完美的藝術整體。

擴展資料:

作品簡介 《詩經·東山》是《詩經·豳風》七篇詩中的壹篇。這是壹篇分為四章的長詩,還是壹篇行役詩。

每章的開頭,都是“我徂東山”等四句。這雖是音樂疊章的慣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義看,這種寫法,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層層推進。

壹章寫將歸,二章寫歸途,三章寫歸至家,四章寫歸後,而以重疊的前四句為總綱。這篇抒情詩通過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來體現具體環境經歷中的思想感情的,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作品原文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鸛鳴於垤,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倉庚於飛,熠耀其羽。之子於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白話譯文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

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才說要從東山歸,我心憂傷早西飛。

家常衣服做壹件,不再行軍事銜枚。野蠶蜷蜷樹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

露宿將身縮壹團,睡在哪兒車底下。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

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栝樓藤上結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

屋內潮濕生地虱,蜘蛛結網當門掛。鹿跡斑斑場上留,磷火閃閃夜間流。

家園荒涼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

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白鸛丘上輕叫喚,我妻屋裏把氣嘆。

灑掃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轉。團團葫蘆剖兩半,撂上柴堆沒人管。

舊物置閑我不見,算來到今已三年。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

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當年黃鶯正飛翔,黃鶯毛羽有輝光。

那人過門做新娘,迎親駿馬白透黃。娘為女兒結佩巾,婚儀繁縟多過場。

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該美成什麽樣!百度百科-《。

7. 求東山再起的詩句

12.天山行

心潔自愛天山雪,

羞與群賊論功過。

只聞豪傑棄官走,

不見東海大潮落。

忍看壯士負離恨,

莫問青天懸日月。

巨人眼裏乾坤小,

英雄心中天地闊。

13.烏臺詩案

縱有神龍起滄海,

難賦豪情祭烏臺。

惡奴群起吠堯舜,

萬民齊聲嘆良才。

誓將寸管化長劍,

殺盡世間狼與豺。

他年若有凱旋日,

是我卷土又重來。

14.大樹風號圖

抑郁十年棟梁傾,

怒濤頓從膽邊生。

壹腔豪氣貫日月,

疑是長虹化雄鷹。

大展經綸補天手,

激揚神鞭驅雷公。

高談霸業偉烈在,

蒼天為我起東風。

8. 關於詩經《東山》的解析

被譽為中國寫實主義詩歌的源頭的《詩經》,其地位不僅僅在於它的開創性意義,同時也在於它的題材廣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間的歷史、經濟、文化、愛情、戰爭等內容;而且藝術手法高超,寫景、敘事、抒情都相當形象細膩,耐人尋味。

且賦、比、興等藝術手法對中國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中的《豳風》中的《東山》,就是壹篇表現戰爭題材的,抒情真致細膩的作品。

《東山》以周公東征為歷史背景,以壹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後歸家前的復雜真致的內心感受,來發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 詩的開篇,以開門見山,直賦其事的手法,簡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緣由。

“慆慆不歸”,既是對離家久戰的直接表述,也是離人思鄉的間接流露。“我來自東,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寫,這是這首詩的壹個創舉。

這種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為後世文人所祖並發揚光大。“零雨其蒙”,既點出了當時的天氣,屬細節描寫。

使人更能如臨其境,感受故事,又為全詩定下壹個淒美感人的基調。更能夠表現主人公的心理活動。

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為什麼思鄉的愁絮會在此刻表現得如此強烈呢?因為作為壹名拼殺疆場的軍人,每天是過著“曉戰隨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無時無刻不為性命擔憂時,思鄉情緒會被時刻繃緊的神經暫時壓制。

但到了戰爭結束,歸家指日可待時,思鄉之情就會壹湧而起,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戰士能夠結束戰爭生活,都趕緊解開軍裝,匆匆穿上平時的衣裳。

通過這樣壹個細節描寫,戰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以“行枚”這樣典型的行為,代指軍旅生活,是用了壹種借代的寫作手法。

《詩經》的藝術手法之成就可見壹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對三年軍旅生活的回憶。

首先用“比、興”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過桑蟲的生活不堪,來比喻軍旅生活的艱辛。使人還得還對戰士產生同情。

“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就是軍人風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實寫照。“獨”字又是主人公內心孤獨的體現,敘事與抒情融為壹體,天衣無縫。

《東山》的每段回環往復地吟誦,不僅僅是音節的簡單重復,而是情節與情感的推進。 第壹節是對過往艱辛危險生活的回憶,第二節就是對家鄉的變化與前途的猜測。

“果蠃之實……燿燿霄行”,這壹小節說到,家破屋殘,果蟲相生,田園荒蕪,鬼火燿燿……這是主人公內心揮之不去的擔憂,也是戰爭破壞生產,使廣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的困境的現實的反映與對戰爭的無情控訴。這種寫法,使我們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其寫作方法可謂如出壹轍。

可以看出《詩經》對後世的影響。我們可以註意到,《東山》的控訴戰爭的視角上,是與後代相同題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戰爭之苦面流離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別》;或者是從征兵的角度,控訴統治者窮兵黷武,如《木蘭詩》《兵車行》。而《東山》的主人公是壹位參戰的士兵。

參加的是被人認為是正義的戰爭的周公東征,並且以勝利壹方的身份凱旋。這裏沒有雄糾糾的勝利者的姿態,而是同樣以受難者的身份出現。

勝利沒能使他逃脫戰爭的厄運,更說明了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災難性的。從而給我們壹個思考戰爭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遙想家中的妻子。通過寫妻子對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對妻子的懷念。

兩者感情交相輝映,從而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弦。這裏的寫作手法,在後代詩人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去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愰,雙照淚痕幹。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當時結婚時的器物,不禁勾起對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時也反映出他們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開的。

更加突現詩的悲劇色彩。由此我們不禁想起題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別》。

杜甫的現實主義風格源自《詩經》不無道理。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繼續沈緬於對往事的甜蜜回憶當中。

想到當年新婚時,那打扮奪目的皇駁馬,那派頭十足的接親隊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飾……壹切壹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壹下子從美好的回憶掉回現實當中,“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離,這三年來,家中變成怎樣,她這三年的孤獨如何難當,他三年的苦水又從何說起……想到見面,只怕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當時的心情如何復雜,如何澎湃難平!但詩中沒有太多的敘說,只用了“其舊如之何?”留下壹個大大的問號,留下壹個大大的懸念,也留下了壹片廣闊的審美空間,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思……《詩經》的藝術美也壹樣,永遠品味不盡,探究不完。因此,我們要繼承好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