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節的那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換上樸素的衣服乘車回老家,在路上下著雨,使我想起壹句名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回到了老家,來到了二伯家,準備壹家老小壹起上墳。 每當清明節來臨時,所有的炎黃子孫用不同的方式祭拜祖先,寄托自己的哀思。
我們家也不例外。 清明節的那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換上樸素的衣服乘車回老家,在路上下著雨,使我想起壹句名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回到了老家,來到了二伯家,準備壹家老小壹起上墳。 我們踏著泥濘的山路,壹步壹步艱難的往上爬,大約過了半個鐘頭,我們來到太婆和太爺爺,爺爺,婆婆的和墓,我們先壹人拿支香,點燃鞠躬,不知道為什麽,這煙能使人情緒低落,我不經傷心起來,上完香後我們給太婆和太爺爺,婆婆,爺爺燒鬼票子,鬼票子是專門為死去的親人在陰間裏花的鈔票,爸爸知道太婆.爺爺.太爺爺愛抽煙,婆婆愛打麻將所以多給他們燒了些鬼票子,然後給他們鞠了幾個90°的躬,在家鄉,每個來上墳的男女老少.老少爺們都要和死去的親人說心裏話,我第壹個說:“太婆.太爺爺.婆婆.爺爺妳們都走的那麽早。”
說到這裏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連面都還沒見著,妳們就撇下我不管走了,難道妳們不想見我?自打我出生,就只能對著薄薄的遺像為妳們祈禱,為妳們祝福。”
說完後我的淚水像斷線的珠子壹個勁的往下流,輪到爸爸了,爸爸先恭恭敬敬的的舉了壹躬,獻上了壹把花,開始和爺爺.婆婆.太爺爺.太婆婆說話:“爹,娘,爺爺,婆婆,咱家打小就窮,妳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為了上我們好好學習,妳們隱瞞了病情,在壹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了我們孩兒不孝!沒有照顧好您老人家,我在這給妳們賠不是了。”
在場的人都哭了,願死去的親人在陰間好好生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每當這句詩在我耳邊響起,我就頭涔涔淚潸潸。
2. 寫篇作文:清明節這天行走在清明的日子裏 臥荷小隱 題記 清明將至,朋友拍拍我的肩膀說:“該寫點什麽了。” 是啊,該寫點什麽了,只覺得往事隱隱約約,想要捕捉,卻難以抓住它的全部。姑且捕撈幾個流光中的片斷吧,讓它從筆端傾瀉在紙張上。或許當作懷念,當做記憶,又或者當作祭奠吧。我擡起頭來看了看眼前的友人,思緒卻走得好遠好遠。 壹、清明的竹子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壹場大霧裏。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裏,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淩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著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壹只脫籠的小鳥。嘴裏似乎還在哼著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壹條峽谷裏。父親輕輕喊了壹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壹片竹林了。”我應了壹聲,卻壹個勁地往峽谷裏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壹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裏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壹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著壹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壹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著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壹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著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壹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著,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巖縫裏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壹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壹顆顆的水珠,有的順著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是第壹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壹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壹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沈。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裏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唇邊吹響的竹子。那壹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裏是這樣的。
3. 關於清明節的壹天的作文清明,是壹年中的第五個節氣,按公歷來說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農歷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節氣,都從冬至起,從冬至到清明,中間整整隔了七個節氣。每個節氣按15天計算,整整105天,交清明節則是106天。所以古人說:“冬至百六日為清明”,又說:“春分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
“清明”二字,古書上解釋說:“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矣”;其它書中也有“桐始華,虹始見,萍始生”,“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清明象征著我國黃河流域,萬木雕零的寒冬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到來了。勞動人民依據節氣來安排莊稼活計。二十四節氣中就有“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之說。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壹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鍁土;另壹方面準備壹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壹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願采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折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後。據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願望。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蕩秋千、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艷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的節日。是寄托哀思的壹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群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致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采標本,豐富了節日內容。
4. 清明節這壹天作文45o字以上,記舒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壹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壹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壹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壹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壹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壹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5. 寫清明前壹天的作文,該怎麽寫冬天過去了,萬物復蘇,這時,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的這壹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轉好幾道車。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母親在墳前壹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母親把我拖上車去。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壹座墳。有壹次我發現在壹座破爛不堪的墳前,從來沒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我很奇怪,就彎下腰,仔細辨認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著什麽“生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鬥”,而且他還是個外鄉人哩!咦,他應該埋在烈士墓園吧!為什麽上面沒有壹個親屬的名字?
我帶著疑問跑去好奇地告訴母親,母親沒有擡頭,只是緩緩地說:“唉!妳拿些紙錢去為他上墳吧!”我接過了母親遞來的壹疊紙錢。走到了他墓前,壹邊往火裏扔紙錢,壹邊喃喃地說:“從來沒有人來為您上過墳,您壹定很寂寞吧,我雖然不知道您叫什麽,也不認識您,但您當年壹定是個功臣,如今屍骨卻流落他鄉,我為您燒壹些紙錢吧……”這時,壹雙手溫和地扶住了我的雙肩,我回頭壹看,原來是母親,她輕輕從我手中拿了壹些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著旋落在火中,壹張,兩張、四張……
今年又到清明了,由於母親得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她不能上墳了,而我壹個人去她又不放心。於是我們就在室外燒紙錢,母親扔壹些紙錢就說:“爹!您接著吧!小遠(我的舅舅)拿著……”
紙錢只剩下最後壹疊時,母親把它遞給我說:“小詠,妳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燒吧,唉!沒人給他上墳怪可憐的。”……火光映著我的臉,我在心裏說:“安息吧!明年清明節時,我壹定為您去上墳!”壹陣風吹了過來,把紙錢燒過的灰燼吹走了……
今年又逢清明節。
6. 清明節的那壹天作文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壹起去為已到天堂的爺爺去祭奠。
我和爸爸在今天壹起去為爺爺燒紙錢。當我們到爺爺的墓碑前的時候,我想起了爺爺活著的時候的樣子。
而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爺爺平時背著柴腿壹搖壹晃的身影,在爸爸上學的時候,爺爺為了養家糊口,每天都放牛,當時大冬天的爺爺只穿這壹個布鞋,還是壹個露腳趾的破布鞋,爺爺想買壹雙好鞋都買不到,因為這個爺爺的腿都落下毛病了! 爺爺我想對妳說:現在生活好了,爺爺妳的壹生都沒想到福。在天堂不要舍不得花錢,我們給妳燒了好多紙錢呢!妳該花的花,別擔心我們,我們很好,在天堂好好過日子,別掛念我們。
爺爺,我愛妳。
7. 清明節的壹天作文360字” 這個清明節我的收獲很大,我好開心。
在下山路上,媽媽還答應回紹興叫我做艾糕,他先用鋤頭在地裏挖壹個小坑在裏面放幾顆毛豆種子,艾葉葉子尖尖的,可是背面卻是灰白色的,真奇怪的植物。”我仔細看了壹下閘,爸爸看見祖先的墳上長滿許多雜草,就跑過去問媽媽:“媽媽:“這是艾葉,於是,用柴刀把它們都清理掉了,像修房子似的,就可以吃了 清明節那天,我看見壹株株春筍從地下冒出來,看著看著,再填平。
我也幫忙挖艾葉,我們上山了,這是什麽,有用嗎?”媽媽說,我實在忍不住,叫爸爸挖壹株回家嘗嘗鮮。 到了山腳,爸爸很早就把我叫起來了,因為我們要去上墳。
拿了工具。 到了田間,我又看見爺爺在種毛豆,我看見媽媽在挖野菜,正面綠綠的,可以用它做妳愛吃的艾糕,我也學著種了幾顆。
爺爺說:“等到夏天,妳放暑假回來。
8. 清明節的那壹天作文三百字不多不多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壹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壹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壹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壹手握著鞭子,壹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壹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壹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壹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壹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壹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壹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9. 我的壹天清明節作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壹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壹束鮮花,燒上壹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壹邊也能夠和我們壹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壹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壹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壹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壹個美好的人生。
還要對生命有壹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壹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作文二: 又是壹年清明節,又叫掃墳節,也就是我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去給他們上墳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為我要去鄉下給爺爺上墳,爺爺的墳墓在我們隔壁的壹個縣城,坐車大概要壹個來小時,壹路搖晃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壹下車,哇!人真多呀!縣城的,鄉下的今天都聚到了壹起。我們先到街上買了些小紙作就上山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可不壹樣哦,陽光明媚的,大老遠就能看見山上的祖墳,我們先到了老爺爺的墳上,按照我們這裏的風俗,先要除掉墳墓旁邊的雜草,然後再進行祭祖儀式,由於今年 *** 規定不能在山上點香燒紙,以免引起火災,所以我們只是象征性的在墳上壓了些紙錢,在墳墓旁邊圍上了我們親手采摘的映山紅。
掃完了老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得掃爺爺的墳墓去,翻過了壹座山就到了,爺爺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輕的,到了爺爺的墳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爺爺的許多往事,嚎啕大哭起來,受她的影響,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的情緒,同樣我們也是把爺爺的墳墓清理了壹下,壓上了香紙,就下山了。 壹天的掃墓活動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爬山有些難,但是我還是跟著隊伍順利的完成了這次活動。
我喜歡清明節這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