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連州地下詩歌

連州地下詩歌

8.從第壹副對聯來看,作者登上山頂,看到眼前壹片遼闊的景象,觸景生情,只覺惆悵如浩瀚的海天。(2分)從尾聯來看,作者被貶至蠻荒之地,難免仕途失意;從詩的題目和最後壹句來看,詩人和他的朋友們彼此隔絕,杳無音信;另外,遠離家鄉,生活在異鄉,難免會有思念親朋好友的擔心。(3分;分號前後分三分,壹分給2分,兩分給3分)

9.平行對聯和頸聯,動靜有別,遠近有別。對聯描繪的是突如其來的風雨中的情景,是壹幅特寫動人的場景;項鏈對聯描寫的是登樓所見的密林和蜿蜒的河流,是壹種長遠的眼光和寧靜的景象。(3分;回答壹個方面給2分,回答兩個方面給3分)

駢文、頸聯以比喻為主(答“象征”、“雙關”、“借景抒情”、“動靜結合”也可)。《顓頊》表面上看似是在描寫夏季“驚風密雨”襲擊“芙蓉薜荔”的情景,實則是在暗中書寫朝廷保守勢力對改革派的圍攻和迫害,用自然意象隱喻世態人事,曲折含蓄;頸聯把詩人的憂愁比作“彎彎如九回腸”的河流,自然恰當。(3分;《手法》給1分,每篇具體分析給1分;如果回答“象征”、“雙關”、“借景抒情”、“動靜結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3分)

附:《去柳州塔送張庭封四州》賞析

公元805年,死,太子李雍(順宗)繼位,改袁為永貞,重用王、柳宗元等改革派。但由於保守勢力的反擊,“永貞革新”在短短5個月內就被殘酷鎮壓。永貞帝改革失敗後,維新派相繼遭到打擊和迫害。王、王來被判死刑,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今湖南邵陽市)。上任途中,被貶為永州司馬。同時,劉禹錫、魏誌毅、韓泰、韓曄、陳建、靈準、程頤等七人被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春天,朝廷的壹些執政大臣才賞識他們的才能,想到了用他們。除魏誌毅、淩準已死,程頤已被先用外,柳宗元等五人壹同被召回京。誰知憲宗的怨恨還沒有消失,又因為宰相吳的強烈反對,不出壹個月,憲宗就把他們驅逐出京。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韓泰為漳州刺史(今福建省龍溪縣),韓曄為汀州刺史(今福建省長汀縣),陳建為鳳州刺史(今廣東省鳳川縣),劉禹錫為連州刺史(今廣東省連縣)。雖然官職比司馬高,但地域更偏遠,這其實是政治迫害的延續。柳宗元和他的同事劉禹錫在晚春的落花季節失望地離開了北京。這真是“十年憔悴去秦鏡,誰料化為俗人”(《衡陽與夢別離》)。壹路上,他們相互交換了許多詩歌,他們的友誼在政治思想和生活經歷的基礎上加深了。他們壹起走到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依依不舍地分開了。

柳宗元到柳州後,情緒低落。盛夏六月的壹天,他登上柳州城樓,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想到朝廷的黑暗和戰友的疏遠,感到心酸,於是寫下這首七言律詩,送給劉禹錫等四位同僚。

詩的前兩句,總寫登塔傷感情。“在這個高塔上,城鎮結束了,荒野開始了”,寫塔的情況,是現實的。柳州城外偏僻,高樓林立,四野參天,雜草叢生,人煙稀少。當妳爬上這座塔時,妳可以看到壹片廣闊的荒野。這句話上升的很高,意境很廣,各種場景,悲涼的氣氛,籠罩了全詩,很自然的打開了下壹句“而我們的向往有海洋或天空那麽遠”。面對遼闊的原野,詩人不禁感到悲傷和憂慮。他以為自己帶著救世之誌參與政治革新,是為了替朝廷除弊興利,做些有益於民的事,不料“風波逝於萬裏,空囚崩於勇氣。”(《冉熙》)遠在永州,被棄十年,壯誌未酬。終於被召回,滿懷希望的回到長安,想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又可以實現了。沒想到,他被貶到了更偏遠的柳州,離開家鄉去了北京,這讓他倍感孤獨,對戰友的思念也更深。他盡可能向南望去,曠野的顏色無邊無際,讓他感到“悲涼無邊”,如大海。“無邊”既是寫“海天”的無限,也是寫“憂郁”的無限。

中間的四句話,跟在最後壹句後面,表達的是上樓時看到的東西的感受,由近及遠。前兩句是特寫,描寫夏天的風雨。"芙蓉-護城河邊的花在狂風中起伏",寫的是風吹蓮花,是水中的壹景。夏天,池邊開滿了嬌艷欲滴的荷花,風卻起,隨意吹,嬌艷欲滴的荷花被吹得東倒西歪,在水面上搖擺。句子中的“驚”字表示風在吹。“亂”字來源於“震”,“亂”生動地寫出了風肆意吹拂荷花的情景。“且沿墻藤被斜雨抽打”,說的是暴雨打薜荔,是陸上壹景。城墻上長滿了香噴噴的薜荔,景色美不勝收。不料被密集的雨滴猛烈撞擊,滿目瘡痍。“斜”字來源於“風”字,因為風狂,所以雨斜。《斜侵》寫了暴雨猛烈擊打薜荔的場景。在這裏,芙蓉和薜荔象征著人格的美麗和優雅。上面兩句話表面上描述的是夏天壹場突如其來的風雨景象,但這裏所說的卻另有所指,實際上是比喻朝廷保守勢力對改革派的打擊和迫害。以自然景物比喻人物是壹種藝術表現手法,常用於古典詩詞中。這種曲折的藝術表現是潛移默化的。

後兩種是遠景,寫風景。“方圓三百裏,除了壹片模糊的樹林和山,什麽也看不見”,寫的是山。詩人登上這座塔,為的是看看遠處的同誌們。他站在塔上向南看。山上有很多樹,擋住了他的視線,讓他看不到遠在千裏之外的戰友。他不禁黯然神傷。他收回目光,俯視著城外的柳江。柳江蜿蜒東去,讓他感受到了“和江九環,在我們腸中翻卷”的悲涼。這是關於河流的。用蜿蜒的河流來比喻詩人自身的煩惱是非常恰當的。這句話出自司馬遷的《致任安書》,意思是腸子壹天九回。詩人只是在上面加了壹點點,然後意境就獨特了。這句話不僅照顧到了開頭那句“而我們的渴望有海洋或天空那麽遠”,也自然引出了下面的感嘆。

在詩的最後兩句,我哀嘆了童童的不幸遭遇,直抒胸臆,並指出了送書的意義。詩人和劉禹錫等四位戰友壹起遭受流放,“* * *帶著刺青來到壹百個地方”,天各壹方。這種情況下,彼此要經常發有聲書,經常來往,消息不斷。然而,“而且連信也沒有,讓我們和家保持聯系”,隔著消息,不能互相安慰。我真的不知道怎麽才能擺脫這種憂郁。“遊子”壹詞,表現了詩人對戰友的殷切懷念。

這首詩借景抒情,通過對柳州塔上所見景物的描寫,壹波三折地譴責了當時朝廷保守勢力對改革者的打擊和迫害,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的悲憤和對戰友的深深懷念。全詩構思巧妙,抒情委婉,婉轉含蓄地表達了壹腔難以言說的思想感情。雖然情緒低落,但卻充滿了感染力,是場景交融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