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水機場下飛機後,我們壹行28人當晚入住了大連郊區山坡上的“百度酒店”。這裏非常僻靜,沒有城市的喧囂。對面的幾棟高樓燈光昏暗,只有幾扇窗戶透射著昏暗的光線,給夜晚增添了壹份寧靜悠閑的氣氛。想起壹年前在張家界武陵源度假村的“偶遇”,我和同伴多次召見服務員看房,從不放過壹絲壹毫的損傷。好在這個中年婦女的態度永遠是那麽的耐心和溫柔:“不要聽導遊的警告,放心,大連不會為難客人的。”
我們從酒店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 30多了。我們走下“山”。在模糊的街燈下,丁香樹的花朵盛開著,或紅或白或紫...在夜裏吐著它們的香味,隨著海風吹來,沁人心脾。這裏的土地很綠,很省地。總之,它非常善於利用土地。街道兩旁的每壹個坡地和田埂都被改造成了帶狀田地,上面種滿了成排的杜松和油松。松柏環繞,臨街有丁香樹、榕樹、芙蓉樹、銀杏樹、梧桐樹...或高或低,或綠或紅,或濃或淡,或繁花或綠葉,或花香或暗香浮動...樹和燈相得益彰,變成美麗的城市夜景,簡潔而代表大連的。
夜深了,路上行人很少。只有我哥在車裏咆哮穿梭,絲毫沒有疲勞感。壹天的喧囂過後,路上依然沒有壹絲灰塵。細雨過後,濕漉漉的,空氣中彌漫著花香。街道整潔,建築獨特,草地蔥郁,氣氛寧靜。走在大連街頭,壹種清新的感覺油然而生。
如果這種感覺只是在“百度酒店”周圍,在夜深人靜,在這零星小雨的時刻,那也沒什麽。在大連,這種環境無處不在,大連的“品質”就是這樣,體現在對每壹個細節的關註上。在接下來的三天裏,我們將乘車遊覽濱海路、五彩城,漫步星海公園、星海灣廣場和俄羅斯風情街,參觀世紀足跡、百年城市雕塑和老虎雕塑,欣賞金石灘和狩獵場,感受大連獨特的廣場文化,中山音樂廣場,體驗西部高爾夫球場。我關註過郊區和小巷,關註過正在改造的環境和設施。我所聽到的,所看到的,也是幹凈的,安靜的。不像有些城市,顯眼的地方都保持幹凈漂亮,可謂綠化、凈化、美化、硬化、亮化,供人參觀欣賞。至於僻靜的地方,就不是這樣了。記得2005年5月,縣工會組織我們去蘇杭旅遊的時候。我們從Xi安上了火車,壹路從東到南。我們壹路上看到的城市“背景”,要麽是被蚊蠅啃過的成堆垃圾,要麽是不起壹絲漣漪的臭水塘。我當時就在想,城市建設什麽時候才能給郊區和周邊帶來壹片美景,像江南的洞庭湖區,什麽時候才能回到範仲淹那種“浩湯水,海闊天空”的壯美。這次在大連的後面,我看到了希望!
大連的綠地沒人踩,大連的鴿子沒人抓。大連的公交車大部分都很幹凈,不像有些城市總是很臟,像壹只灰色的駱駝穿過城市的街道。大連的公共設施,包括電話亭、垃圾桶、廣告牌,都是嶄新的,可見大連人對公共設施的保護。大連星海灣廣場到處都有“食品存放窗口”,方便遊客。透過玻璃,可以看到方便面、冷飲等。遊客只需投入硬幣等待。在壹扇“窗戶”前,我在想,如果這被放在我生活的小縣城,我的命運會是怎樣的?我很清楚:要麽我的眼睛被挖出,要麽我的鼻子被割掉。記得2006年,為了辦好第二屆“中國-環縣道教皮影戲藝術節”,城建局購買了壹批綠色垃圾桶,擺放在街道兩旁。第二天,我不想這些垃圾桶幾乎全是沒鼻子沒眼睛的。幾天後,都被“賣”到了幾個廢品收購站。之後我電話跟朋友說了這件事,蘭州的朋友開心的笑了。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隨處看到濱江路沿線的霓虹燈被砸碎,管道被轉移,框架被扭曲...簡而言之,他們被壹個個肢解了;河邊堅固的石柵欄上,寫滿了低俗淫穢的八卦。可見人們的文明程度還是很低的。這和大連是多麽的不同啊!
大連街頭有許多綠色的草地,壹片壹片,如同壹張掛毯,在這座鋼鐵打造的城市裏浸透了綠色。大連人熱愛綠色,把對綠色的熱愛傳遞給孩子。那天,我們在虎雕廣場參觀了壹組老虎雕塑。因為拍照的需要,我們踏進了草叢的壹個小邊緣,被壹個小女孩發現了。她悄悄走過來,用小手輕輕拉著我的褲子,用眼神告訴我,她腳下留下了“綠色”,這種綠色不能踩。小女孩的行為讓我感動。我突然把這壹幕想象成壹個小小的“公益廣告”,或者壹幅風情畫卷。很美很精彩,在我心中激起壹種莫名的情感,揮之不去。
(2)
從百度酒店客廳壹角整齊擺放的大連晚報,我們知道,這條山坡上的“勝利路”,是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壹條穿山而過的高速公路。在數千米長的道路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建造了許多高樓。因為轉角好,靠近大連最熱鬧的旅遊景點星海灣。所以這些高層建築的建築風格還是不錯的。再加上交通便利,從星海灣出發的勝利路沿線公交大概是最好的公交路線了。因為是壹條沿山而行的路,人行橫道很少,公交車沿山路行駛速度很快,紅燈很少。壹路快速,窗外風景如畫,坐這樣的公交車心情不錯。
從大連晚報上看到這樣壹篇文章:《大連,處處帶著名人的印記》,裏面寫的是高爾基路。我們坐長途汽車走過這條街,導遊很熟悉,滔滔不絕地講著這條街豐富的文化底蘊。下面是《大連》雜誌上的壹段話:“這裏是國際建築風格和日本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特殊區域,是大連城市建設由東向西發展的重要見證。這是壹條獨特的街道,法國梧桐矗立在道路兩旁,非常古老。也是解放戰爭時期,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紅色根據地和民族精英的聚集地。”據介紹,民族精英居住區是指解放初期,許多高級幹部居住的地方。高爾基路上有許多日本建築。她們雖然不高不華麗,但精致優雅。大概就是因為這種精致和優雅,蓋房子和房子的人往往都是歷史上的名人。因為大連的特殊環境,很多清朝的軍閥和青年都曾經在大連有私房。
大連是壹座具有殖民文化的城市。大連的建築受俄羅斯和日本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俄羅斯風格的。現在除了高爾基路兩側的壹些日式風格的小樓,這些建築大多已經無處可尋。從壹本刊物上讀到了郭沫若先生的日籍妻子安娜和他的兒子、孫子的資料。人們都知道郭沫若有壹個日本妻子,卻不知道這個日本女人安娜,據說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她沖破重重阻礙,來到中國尋找丈夫。可惜郭另有妻子,於是留在了大連,住在高爾基路的這座日式小樓裏。她和兒子郭和夫已經在這棟樓裏住了45年。據有關記載,當時民間流行的版本是安娜和她的兒子住在大連,郭的兒子不承認他的父親郭沫若。有壹次,郭到大連視察,到兒子的工作單位參觀時,領導特意把郭帶到兒子的工作室,但沒有和父親說壹句話。“當然,這都是道聽途說,沒有證據。”作者前面用了“大眾版”,後面強調,顯然是為了避嫌。
資料顯示,郭和夫曾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她壹直和母親安娜生活在壹起,並娶了壹位日本妻子上田·清子。平靜的生活在1994發生了變化。安娜於1994年8月5日去世,享年101。這是壹個心態平和,大智慧的女人。她漂洋過海來找丈夫,卻在遠離北京的大連無人理睬。但她還是堅強地把兒子養大,把他培養成科研人才,安享晚年。然而,她的離開對兒子是壹個巨大的打擊。在漫長的歲月裏,他已經習慣了母親的存在,她是郭和夫的靈魂。當他的母親離開時,他的靈魂也跟著飛走了。不到壹個月後,1994年9月3日,78歲的郭和夫跟隨母親,只留下妻子上田·清子獨自生活。
在此之前,他們的兒子郭昂已經移居日本。年邁的郭夫人只好帶著兒子去日本生活,郭昂也娶了壹個日本女博士為妻。郭氏家族三代的妻子都是日本女人,這大概是郭沫若沒有想到的。他們在家裏住了近半個世紀,從那以後就空了。
這座建築總是很安靜。第壹次來大連,路過高爾基路,徐導告訴我們,這裏並不像有些建築因為無人居住而破敗枯萎,或者成為收購廢品的地方。徐導壹邊介紹壹邊給我們看,但他看到的是幹凈、整潔、安靜、尊貴,是業主和建築特有的氣質。
歷史就是這麽詭異詭異,好像曾經有人生活在其中。當然,壹切都沒了,但壹切都還存在。有時間的痕跡。人們看到它,自然會想到郭沫若。不管學術界的人怎麽議論他,他的壹個兒子在文革中被槍斃了,但是日本老婆生的兒子卻沒有和他來往。作為父親,他的內心壹定是淒涼的。
坐遊覽車經過高爾基路,還可以看到小樓前的梧桐樹。幾乎每棵梧桐樹都需要兩個人來擁抱。導遊說這些梧桐樹都是100年左右的。現在是5月中旬,道路兩旁郁郁蔥蔥的梧桐樹葉在路中間交匯,枝葉交錯,覆蓋了壹條幾千米的道路。來自樹葉的陽光變得溫柔而細膩。無論驕陽似火還是酷暑難耐,高爾基路上的梧桐樹下總會有陣陣涼風。導遊告訴我們,梧桐葉保持綠色很長時間。即使在立冬之後,它們仍然長滿了葉子,顯示了冬天樹和葉子的優雅。
(3)
蔚藍的天空,浩瀚的大海,讓人無限懷念大連。在大連海邊,我撿了47顆彩色的河卵石,作為我47歲生日的紀念品。我曾經在我的QQ留言裏寫道:“我們去看海吧。”“看海”是我從壹幅書法作品中看到的前四個字,充滿哲理,充滿張力,像壹壇老酒壹樣意味深長。2009年國慶前夕,我們壹行來到北戴河海邊,我的願望實現了。這次在大連的海邊,我看到了藍天和清澈的海水。坐在海邊,海風壹吹,整個我都會被海風吹成海水。1984年秋天,我被分配到山背後的壹所初中教書。我走進山裏,想到了大海。海在我心中是壹個廣闊的世界,代表著壹種境界和胸懷。多年以後,每次遇到挫折,我都想去海邊看看。我深信,大海能帶給我們勇氣,撫慰我們在塵世喧囂中疲憊壓抑的心靈,滌蕩我們世俗塵封的心境。
我們來到壹塊凸出海面的巨石前眺望,只見海鷗翺翔,時而掠過水面;腳下,波濤激蕩,波濤洶湧。突然想起曹操的詩:“碣石在東,所以能看海,水如何,山島高聳。”大海不僅能凈化心靈,還能帶給我們偉大的氣魄和偉大的胸懷。只有親自來到海邊,站在巖石上,才能有迎接海浪沖擊的體驗。
之後,我們在三月和五月去海邊聽成群的海浪,靜靜地坐在巖石上聽:有時海浪拍打著海岸,有時海浪襲來,有時海風帶著腥味...無論在塵埃中有多少追逐、算計、煩惱,都可以在大海的波濤中溶解、融化、粉碎。......
我們脫下鞋襪,卷起褲腿,走在海邊的沙灘上,讓海浪舔著我們的腳。在大連的海邊,五顏六色的石頭奇形怪狀,被海浪沖刷得光滑閃亮。許多彩色石頭的自然紋理與漢字的筆畫相結合,如"豐"、"壽"、"年"、"打"等。遊客撿到這壹個,受石之福,受石之珍貴,吉祥有紀念意義。導遊告訴我們,去年,壹對中年夫婦在海浪中發現了壹塊彩色的石頭。彩色的石頭只能雙手托起,瓜光滑圓潤,質地光亮,黃綠相間,紋理清晰。此外,從質地來看,似乎還有“壹生富貴平安”的字樣,成了無價之寶。後來有遊客以1000元的價格收藏,同樣被婉言拒絕。聽了導遊的話,大家都認真了起來,但是在河卵裏找到的彩色石頭大多是雞蛋大小,從質地到最大只能用壹個字來形容。看來寶藏真的很難得。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我把白天撿的彩色石頭涼在床上,和同伴們壹起辨認。清澈潤澤,像少女的肌膚;有的是藍色的,像藍天;血淋淋的,應該叫雞血石;有綠色和紅色,有波浪狀紋理;如果有壹個方圈,可以刻壹個印章.....所有的彩色石頭都體現了大連海水的氣質:幹凈、清澈、藍色、包容...我還是認真的。河卵的重彩石用銅版紙包好,放在旅遊包裏。即使他們上上下下,他們也不會離開家。這也是我對大海和大連最美好的記憶。
已故作家三毛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提到海邊淘金的情況。三毛去海邊撿了壹筐外觀賞心悅目的石頭,回家補顏料和線。壹個接壹個的啞石突然看起來活靈活現,或笑或哭,或活靈活現的坐著,有的傻傻的,有的安靜可笑,有的調皮搗蛋...完成這些藝術作品後,三毛最初是興高采烈的,親戚朋友也以得到三毛的“作品”為榮,或者伸手要。但是有壹天三毛發現所有有靈氣的鵝卵石都變成了白癡,於是她把撿到的石頭放回了大海。
現在我明白了“三毛撿石頭”的故事。就在我用壹盆清水把撿來的河卵石弄濕後,我發現這些彩色的石頭並沒有我撿來時那麽漂亮和生動。我想三毛應該是發現了每壹塊石頭都是海的孩子,才把它放回大海的。當壹個孩子離開母親,壹塊石頭離開大海,他的表情會變得呆滯,毫無生氣。只有當它們再次回歸大海,年復壹年,日復壹日地接受海水的漫長洗禮,才算真正走完了人生旅程。比起三毛,我把河卵石放在包裏,帶到這個缺水的世界。好像我做錯了什麽。我只能在心裏說對不起,不知道大海有沒有聽過?!
大連的故事,讓我們舉壹反三。
大連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情感。
大連有著無盡的夢想。
大連,永遠在昏暗的燈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