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西洲曲》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西洲曲》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賞析:

《西洲曲》的藝術特色

其壹、是情思百轉,含渥躊躇。像是壹幕話劇,我們見到這位少女聽“風吹烏桕”,以為郎至,壹起相思;“采蓮南塘”,蓮子懷袖,二起相思;“仰首飛鴻”,樓高不見,三起相思。相思三起三落,本以為可以於結尾傾訴,卻只是付與“南風”,言不盡情亦不盡。這確乎是壹個懷春少女真實的心理寫照。

其二、是四句壹韻,連珠相綴。開頭四句壹行的列法正是基於四句壹韻,在音韻效果上,造成若即若離的效果,不要小看韻腳的作用,因為音韻直接感觀就是感受詩歌的氣脈,氣脈壹暢,則通體精爽;氣脈不暢,則怏怏若病,這同人是壹個道理。

其三、是用了連珠格的修辭,這壹點壹般解讀都會說到,其實就形如頂針,前尾即後首,顯得如行雲流水。清朝沈德潛在《古詩源》評論說“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意思是壹樣的。在回環往復的相思之情中,我們看到了壹個可憐可愛的少女形象

釋義: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

(她那)單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樣紅,頭發如小烏鴉那樣黑。

西洲到底在哪裏?搖著小船的兩支槳就可到西洲橋頭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勞鳥飛走了,晚風吹拂著烏桕樹。

樹下就是她的家,門裏露出她翠綠的釵鈿。

她打開家門沒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門去采紅蓮。

秋天的南塘裏她摘著蓮子,蓮花長得高過了人頭。

低下頭撥弄著水中的蓮子,蓮子就像湖水壹樣青。

把蓮子藏在袖子裏,那蓮心紅得通透底裏。

思念郎君郎君卻還沒來,她擡頭望向天上的鴻雁。

西洲的天上飛滿了雁兒,她走上高高的樓臺遙望郎君。

樓臺雖高卻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欄桿上。

欄桿曲曲折折彎向遠處,她垂下的雙手明潤如玉。

卷起的簾子外天是那樣高,如海水般蕩漾著壹片空空泛泛的深綠。

如海水像夢壹般悠悠然然,伊人妳憂愁我也憂愁啊。

南風若知道我的情意,請把我的夢吹到西洲(與她相聚)。

擴展資料: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寫作時間和背景沒有定論,壹說是產生於梁代的民歌,收入當時樂府詩集,另壹說是江淹所作,為徐陵《玉臺新詠》所記載。還有壹說在明清人編寫的古詩選本裏,又或作“晉辭”,或以為是梁武帝蕭衍所作。

這首詩主要是寫壹個少女,刻劃她思念情侶的熾熱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壹人稱口吻來寫,也不作詩人第三人稱的客觀描述,而是讓這位少女的情侶用“憶”的方式來抒寫,所以全詩都作男子訴說的口氣。

後來杜甫的《月夜》,寫詩人對月懷念妻子,卻設想妻子對月懷念自己,正是使用同樣的手法。通過她的種種情況的描寫,生動地塑造了壹位美麗輕靈、純潔多情的少女形象。這是全詩在藝術構思上的總的設想;若不這樣理解,那將是越理越亂,最終變成壹團亂麻,使人讀來神秘恍惚,造成似懂非懂的印象。

百度百科——西洲曲 (南朝樂府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