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的白龍潭,最有名的當屬北京市密雲縣白龍潭風景區了,它的具體位置是密雲縣太師屯鎮龍潭溝境內,地處密雲水庫的東岸,北靠長城,距北京市壹百公裏。它地處南北兩山的峽谷地帶之中,這個峽谷,古稱石盆谷,又稱龍潭溝。在這裏,山泉水從二十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流下來,從而形成有三潭三瀑之美景,它們被統稱為三潭瀉玉。這水從山崖上沿著兩道水溝,旋轉而下,沖入壹潭,在壹潭中打了幾個圈後再跌入二潭。二潭也有三丈深,往西是沙灘。水漫過沙灘,流入三潭。白龍潭通常指頭潭,頭潭為甕形,深三丈有余。潭邊的山崖上,有壹棵平頂的松樹,斜斜的伸出來,正遮在白龍潭上,就像給龍潭撐了壹把傘。後來這些都在修水庫時炸掉了。二潭中的下潭沿也被炸下六、七尺深,三潭至今仍保持原樣。
經過從元代至明清幾百年間的建設,這裏的白龍潭,古建林立,香火旺盛。在舊時,它隸屬皇家森林公園。這裏景美,山美,水也美。景區內文物古跡眾多,如有始建於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的龍泉寺和五龍祠,白龍塔,明朝戚繼光書寫“同遊不少攀鱗誌,獨有波臣愧此身” 的詩句。還有清末李鴻章墨寶的詩碑;乾隆,嘉慶的禦筆碑以及清朝皇帝去承德避暑山莊途中,在此地下榻,而修建的行宮等等。
這座白龍潭,最輝煌年代應為清朝康、乾時期,傳說那時這裏有四殿十八亭臺及大戲樓等景觀。它們因地制宜、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龍潭溝谷中。四殿十八亭臺古建築,歷經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修建而成。瀑布兩側的八字石上,有乾隆禦筆:“飛聖境,則靈潭”。潭南側山下有壹塊巨石,上有康有為親書鐫刻“神氣風庭”。“白龍晝飲潭,修尾掛後壁”是北宋蘇轍留在這裏的詩句。由於此地山川瑞麗,水波蕩漾,景色優美,故此,許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也常聚於此。而四方的民眾,也經常來白龍潭求雨、祈福。但來這裏遊玩的朋友,往往容易忽略了,景區裏石佛亭內的元代佛造像,這裏原名為石佛寺。寺內有壹高2.46米,寬2.1米的花崗巖上雕有釋迦摩尼的浮雕坐像,周圍刻有脅侍,飛天和供養人,這些坐像,雕工細致,神態自然。文革期間石佛寺被拆毀,造像被沙石掩埋,後經修繕,並在原處建石佛亭,加以保護。
據傳,在這裏,從漢代以來,就有“應龍能致雲雨”傳說,其至今已有千年的 歷史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壹白龍,曾居住在這座深潭裏,那小白龍是東海龍王的小兒子,他同情百姓疾苦,為造福生靈來到這裏,並造就了這座“白龍潭”。並千百年來,壹直在這裏行雲布雨,為四方百姓耕耘造福。
而在當地的傳說中,白龍潭封潭、開潭的時候,是非常靈驗的。這封潭,是指沙子把潭填滿。上遊的河裏,不知道哪裏來那麽多沙子,象沙米壹樣,流進潭裏,大約四五天時間,直到把三個都填滿了。以後再發多麽大的水,沙子也沖不走了。而開潭的過程,正好相反:上遊會流下壹股清淩淩的泉水,而這時在潭裏的沙子,象有人在用棍子攪拌,它們隨著旋轉著的水,就全都給帶了出去,而潭裏只留下幹幹凈凈的水。在時間上,開潭比封潭快,只需兩、三天。據說封潭和開潭,是對這三個潭的壹次徹底的清洗的過程,說白了,就是做次大掃除啊。當地人還傳說,在北洋政府軍閥混戰時期,馮玉祥的部隊和奉軍打仗的時候,這裏每當馮軍占領時,就封潭。馮軍壹走,就開潭。抗日戰爭時期,小日本以來到這裏,就封了潭,到了日本投降時,這裏又自己開了潭,中間壹直封著,沒開過潭。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白龍潭的靈性。
在其鼎盛時期,清朝的乾隆帝,曾多次派官員,來這裏祭龍、祭潭,並有時也禦駕親臨此地,來為民眾祈雨。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這裏進而形成了每年二月、八月祭龍的皇家典制。“安定必農本,盛世必親民,明君與民樂”,這是中國古代 社會 的壹個基本規律。每年的農歷三月三前後,上遊流下水來,之後的某壹天,壹聲巨響,大塊大塊的冰從潭裏被掀出來,動靜極大。傳說,這座白龍潭底的側壁上,有個能聯通東海的海眼。那動靜兒,就是小白龍從東海帶足全年所需要的雨水回來了。屆時潭口泥沙噴濺而出,繼而湧出清澈的泉水,此景便叫做了“開潭”。這時正是春天農作物播種時節的開始,周邊農戶無不歡呼雀躍,繼而有了“三月三”廟會盛況。這“三月三”的廟會,壹般舉行三天,而“三月三”是正日子,千百年來,這天人最多,規模也最大,更是有眾多的遊客是專程的慕名而來。
而圍繞白龍潭裏白龍的身世來歷的傳說,民間有四種說法兒:1、不明說:也就是不講白龍的出處,只說白龍某日化身為壹白衣俊男,突然出現在了當地,其來歷不得而知。2、北海說:白龍原住北京的北海,明朝時因皇帝朱棣派劉伯溫在北京建都,不便於在北京居住,遂出北京東行,溯潮河、清水河而上,來至白龍潭。3、龍宮說:此說白龍與黑龍同為龍子,黑龍年長為兄,白龍為弟。奉父東海龍王之命,到燕山利民。行至密雲地界,黑龍北入雲蒙山居黑龍潭,白龍進霧靈山安身於白龍潭,哥倆各鎮壹方。4、沙場說:有當地老人說白龍是從白龍溝向南,過了梁二裏,那裏有個地名兒叫沙場,他是從那兒過來的。
關於白龍的形象,各家說法比較統壹,均為白衣英俊的小夥。只是在傳說之外有人說,五龍祠裏的白龍形象,為壹位微笑著的白衣慈愛的長者。這兩種說法,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和願望,壹方面,人們希望白龍用青春的活力打敗和鎮住惡勢力;另壹方面,人們也希望白龍有長者之風,能夠寬仁厚待百姓。白龍住在白龍潭裏,人們送禮、祭拜自然就要送到這座潭裏。根據當地的習俗,要將所送之禮,投入白龍潭三個潭中的頭潭之中,白龍對禮品滿意就收下,如不滿意禮品就順著旋轉的潭水進入二潭、三潭裏。民諺有雲:“壹潭龍、二潭龜,三潭王八堆成堆”。二潭、三潭的這些居住者,按次序選擇完畢後,剩余的,被淘汰的禮品便隨流遠去。
在當地,還有段關於白龍從天庭回來後,懲治下屬的故事。這裏面兒有兩種說法兒:1、大義滅親說:講的是,有次白龍去天上匯報工作,而這潭水裏的王八們,給當地降雨後不收,從而造成了災害。白龍回來後,怒而盡殺之;另說在白龍潭上遊的山上,有塊巨大的、形似古代當官的人所帶的烏紗帽的奇石,其左右還各有壹帽翅,這塊奇石,據說就象征著白龍的官位。白龍去天上開會,這裏的王八、龜、螳螂、猴子等等,為了爭紗帽(大概就是臨時的管理權)打得不可開交,白龍回來後,大怒,於是就用神力將它們定在原地,使其各具原形,永世為石。在這兩種說法兒中,白龍下屬所犯的過失,壹類屬於瀆職,壹類屬於統治階級,其下層之間的內訌。它們的這種行為,都嚴重的影響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因此這也是百姓們所厭惡的,但人們又別無它法,只好通過白龍來出氣了。
從上述傳說中可以看出,白龍潭作為是古老中華民族,幾千年農耕及民俗文化,在當地(即太師屯地區及密雲)的產物,如果說,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那麽就可以說,作為當地文化結晶的白龍,便是白龍潭人民的魂了。
那好了,今兒就先和各位聊怎麽多,咱們回頭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