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著名大清朝夫婦:我們那壹半是火焰,壹半是海水的婚姻生活

著名大清朝夫婦:我們那壹半是火焰,壹半是海水的婚姻生活

中國文學史上有壹個形象鮮明,充滿生活情趣的女子-蕓娘。魯迅感嘆:雖非西施面目,我卻覺得是中國第壹美人。她的壹顰壹笑都是那麽的可愛,她把俗世日子過成詩,封建時代的她,甚至可以教我們如何過小資生活,她的才情是那麽的讓人贊嘆。把這麽壹位可愛的女子述之於筆端的人,是沈復,字三白,清朝乾隆年間人。

《浮生六記》中記載了沈復夫妻的生活瑣事,點點碎片裏的夫妻情意,柴米油鹽醬醋茶裏的詩意。林語堂說蕓娘是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這對大清朝夫婦,他們的愛情,過出了我們以為的愛情最好的樣子。

但是他們生活又有灰暗斑駁的壹面,讀《浮生六記》妳會感覺到,沈復和蕓娘的生活壹半被火焰照耀,明亮有趣;壹半被海水淹沒,顛沛流離,有著不堪敘述的困苦。

為什麽沈復和蕓娘,他們的愛情,美好如斯?

為什麽他們又會困苦不堪,如上好玉器墜地般,令人扼腕嘆息?

初見,他們13歲,兩人同年。沈復比蕓娘小10個月,又是表兄妹,沈復稱蕓娘為“淑姊”。兩小無猜,沈復對母親說,如果非要給我娶妻的話,我是非淑姊不娶的。由此締結婚約。

訂婚的那年冬天,蕓娘堂姐出嫁,沈復和母親前去赴宴。當天夜裏沈復送親友出城,歸來已是三更天,肚子餓的慌,能吃的只有壹些甜膩的果鋪。這時蕓娘暗暗拉他衣袖,原來她的屋子裏面溫著給沈復準備的粥和小菜。結果沒能吃成,原來她的堂兄,過來打趣他們了,引來很多人,大家都哈哈大笑,蕓娘很窘迫紅臉避開來。後來沈復來,蕓娘都避而不見。沈復知道蕓娘臉皮薄,怕別人打趣笑話。

等沈復再見蕓娘是洞房花燭夜,揭開紅蓋頭相視含情,喝合巹酒後,兩手相握,新郎心怦然作響,新娘心跳如舂米。蜜月裏,比肩調笑,便同密友重逢,沈復見雲娘壹個回眸,便覺壹縷情絲融入魂魄,擁之入賬,不知東方既白。

沈復還需要繼續學業,分別時縱然是桃李爭妍,卻覺天地變了色。兩人壹別三個月,感覺度日艱難,壹日猶如十年。沈復總是在夜裏對景懷人,夢魂顛倒。先生見他這個樣子給他放了假期。

在歸程的路上,壹刻如年。回到家中。兩人握手凝視彼此,卻壹句話也說不出來,而兩人魂魄似乎恍然化煙成霧,渾然忘我,不知更有此身了。

那時他們住在滄浪亭愛蓮居。兩人讀書論古,品月評花。誌趣相同,形影不離。

七夕,中國的情人節,他們刻“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圖章。兩個人各執壹塊,作為往來書信用。

他們曾經相約,來世還做夫妻,更是暢想了來世相見的情形。怕不能得願,因此請行家畫了月老像,夫婦兩誠心祈禱,只求來世還做夫妻。

蕓娘聽沈復描繪廟裏的“花照會”,很是驚艷向往,沈復便讓蕓娘女扮男裝,穿上沈復的衣服,戴上沈復的帽子,梳辮描眉,兩人壹番折騰,扮成了男子樣子。蕓娘還練習模仿男子拱手闊步。雖然裝扮已成,但蕓娘又變卦,怕被婆母知道,沈復慫恿道,壹則去的地方沒人會認識妳,二則母親出門做客了。蕓娘對著鏡子照自己的模樣大笑不止。被沈復強挽胳膊出門。

到了廟中竟然沒人認出蕓娘是女子,都真以為是沈復表弟。

沈復去吳江吊唁,要經過太湖,蕓娘慕名太湖景色,想要壹起去。於是和婆母說回娘家,等沈復到碼頭,蕓娘坐轎子隨後也到了,壹起登上去吳江的船只。太湖上風帆沙鳥,水天壹色,蕓娘贊嘆抒懷: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矣。

沈復登岸去錢家祭奠,返回船中,船中空空蕩蕩,蕓娘竟然不在,急忙尋找,原來蕓娘怕萬壹錢家人會上船,上岸避到柳陰下去看魚鷹捕魚了。蕓娘問,怎麽回來這麽快。沈復笑著說,回來捕捉逃船的人啊!

時間過去越久,兩人情感更深厚。在家庭之內,如果兩人在暗室相逢,在通道邂逅,必握手問何處去。如果蕓娘正與別人坐著閑話,看到沈復過來,就會起身,挪出位置,夫婦並坐。情深義篤的他們時常疑惑,人世間的有些老夫妻,為什麽會相視如仇。

《閨中記樂》***記敘有二十幾件這樣的夫婦生活瑣事。文筆簡潔又不乏細膩,事事見真情。讀之總會贊嘆,愛情可以這麽美好!

沈復蕓娘的愛為什麽這麽美好?是因為他們,彼此懂得,並且願意去成全對方。

妳給我留粥和小菜被打趣,此後我來總是避而不見,我不怪妳,因為我知道妳面皮薄,經不起笑話。

婚後,妳太陽剛出來就起床。哪怕我對妳說,現在不用像妳在家做姑娘那般辛苦了,妳說主要是怕婆母會說新媳婦懶惰。我感念妳的品德,也跟著壹起早起。

妳總喜歡說謙辭,比如,“豈敢”,“得罪”。開始我不喜歡,覺得迂腐虛假怕妳用禮節來約束我。但是後來呢,我跟著妳壹起說“豈敢”,“得罪”。

妳是奇女子,若為男子,可以堂堂正正站到大庭廣眾下,才情見識必然都不凡。若為男子可以與我壹起遨遊天下遍訪名山。今世不能若有來世,我作女子與妳相隨吧。

女扮男裝去花照會,我知道妳玩的很開心,我不想用女德那壹套來約束妳。

那麽妳想去看太湖,又有什麽不可的呢?妳說見到天地如此寬廣真是不枉此生了,我明白的因為我也壹樣。

知道妳喜好交朋友,性情不拘,喜歡留他們飲酒。我便拔下頭上的釵子去換了酒回來。

在我離去時,我回顧壹生,生活有苦有甘,妳給我知己般情意,是我人生的亮色,願來世如曾經期望那般還做夫妻。

世人感慨,嫁人不嫁沈三白,寧願蕓娘嫁給了土財主。作為男人,從現實主義角度來看,沈復是不及格的。

在俗務上,沈復沒有能力撐起壹個家,所以生活每況愈下,蕓娘怕花錢就堅決不治病,還要因為繡心經繡價高,撐著病體,不停歇的趕工,以致血病加重,又有了腰痛頭暈的新毛病。

但是,在那個女人輕易出不了門的時代,女人被男權壓迫的時代,嫁給土財主的蕓娘,或者沈復功成名就如曾國藩,蕓娘還是這麽鮮活的蕓娘嗎?蕓娘本身性格也是有缺陷的,她極不善人情往來的,這個後面會講到,最後可能丈夫的呵護都會沒有。

沈復是為蕓娘撐起壹小片天的,這小片天便是男權世界的他對妻子的寬容。由於自小父親亡故,反倒是小小的蕓娘靠精湛繡工撐起壹家子的生活,還能幫弟弟交上束脩。母親弟弟是依賴她的,而不是別家小姐般,在家從父。所以蕓娘的天性爛漫,在內心深處是沒有那麽多禮教的顧忌的。尊重、引導和鼓勵,這是沈復對於蕓娘的愛,這種愛在當時的大環境裏,是顯得如此彌足珍貴。以也正是因為如此,蕓娘的天性才沒有被壓制,她作為人而不是婦人的快樂才能得以保留和顯現。

所以沈復筆下的蕓娘的所有行為,都無法用世俗語言去解釋,萬般驚世駭俗,都出自爛漫天然,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她是壹個終生保持著少女風貌的女子。妳都不會相信這樣的女子這樣的夫妻出自大清朝。

所以即便生活的艱辛困苦,蕓娘在臨終之際回憶起和沈復在壹起生活的這二十三載的光陰,仍然覺得此生能夠得此知己郎君,已然無憾。

沈復的深情全在筆下,蕓娘就是他最完美的妻子,蕓娘那就是沈復的菜啊。沈復不惜筆墨,細細描繪平常夫妻的蔬飯羹湯、嬉戲歡愉、兩相繾綣,讓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真切地見證了他和蕓娘之間的幸福、感受到了他後來的悲苦。那種情深意長讓觀者動容。

他們彼此成全相互懂得的愛情被火焰照亮壹般,鮮活美好。甚至光芒穿透百年,照亮現在,讓現代人也欽慕。

為了避暑,兩人去滄浪亭邊租房。當時正的七月。

白天就在柳蔭深處釣魚。日落時,壹起登上土山,看晚霞夕照,隨意聯句,有“獸雲吞落日,月彈流星”這樣的詩句。天色晚了,月亮映照在池中,蟲聲四起,將竹塌設在籬笆邊。便就著月光對飲,喝到微醺才吃飯。

洗浴之後,穿著涼鞋,拿著芭蕉扇,或坐或躺,聽鄰家老人說些因果報應的故事。三更時分,才回房睡覺,渾身清涼,幾乎忘記了自己是住在城裏。

後來被趕出家門,借居他處,居所窄小,蕓娘就仿照古法用隔斷增大空間、靜室焚香、用白紙糊墻壁。

夏荷初放時節,用小紗囊撮少許茶,放置荷花心,次日早晨取出,烹雨水泡茶,意境妙極。

在鄉下沒有插花花材,就地取材,做成“活屏風”。

為方便喝酒用菜,用五個碟子粘連在壹起,做成梅花碟,用來盛放小食。

沈復對假山有研究,兩人上山掃墓時便撿了石頭回來,做成微型假山,非常雅致。

很多人認為閑情逸致是生活無憂沒有煩心事才會有的,其實不然,沈復和蕓娘總是因地制宜的把日子過得有詩情畫意的。比如,做活屏風,那時他們被驅逐出家門,也因為為債主所逼,住在鄉下,蕓娘生著重病,只要生活繼續,蕓娘便能用上心思,讓生活有亮色。沈復也是達觀的,借錢回家路上,乘機遊了虞山。這也許正是沈復如實記錄生活的困苦掙紮,我們卻讀不出怨氣激憤的原因吧。

因此面對困境,心不要被負面情緒掩埋,依然熱愛生活的美,創造美,照亮生活。這是沈復和蕓娘有生活,便有小資情調的原因吧。

這對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的夫婦生活如何會每況愈下,為什麽會坎坷失所?

《浮生六記》是殘卷,只有四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所謂的足本,是後人用沈復差不多時代的人寫的強加的。

這個封建大家族出身的書生寫的自傳筆記,少有的開明。單就兩人的小家生活,似乎可以無縫對接現代,這是令人驚詫的。大概是提筆的沈復擁有壹顆少有的自由靈魂,而被述之筆端的蕓娘也有壹顆自由的靈魂。這讓我們仿佛只看到兩個自由的靈魂,而忽視背後還有封建禮教的森嚴,封建制度的壓抑人性。只是身在其中的他們能抵的住那種生活下的風霜雪雨嗎?

沈復與蕓娘終其壹生坎坷失所,與本身性格缺陷有關,還有家族利益紛爭和小人挑撥陷害等因素,再有主要就是他們夫婦二人有***同的率直不羈和封建禮法相矛盾。

變故的端倪是大家族裏面對蕓娘的稱呼開始的,沈復在家族排行第三,開始,大家都稱蕓娘為三娘,可是後來都稱呼她為三太太了。大家族的規矩是過30歲的女子才被稱為太太。蕓娘才入門沒多久呢,家裏不管老少,都稱她為三太太。可見蕓娘,到了大宅院裏,招了人眼。同時沒能處理好和大宅院裏面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不知道如何讓別人尊重她,壹步退後面步步退。

因為蕓娘識字,所以公公就讓蕓娘代寫書信。漸漸的就有了壹些不好的言論。婆婆認為是蕓娘失職。蕓娘失去了既是姑母又是婆婆的信任。

因為公公暗示要納妾。沈復和蕓娘這對夫妻居然真的為公公物色起來。這兩夫妻情商,由此可見壹斑。就這樣蕓娘徹底失去了姑母的護持。

堂弟借錢,要蕓娘做保,蕓娘給他們做保了。這還不算,堂弟居然還否認借錢,讓公公誤會為蕓娘自己借的錢,大怒,把他們趕出了家門,這是第壹次被趕出門。直到幾年後公公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他才搬回了大家族。

因為弟弟出走母去世,蕓娘非常悲傷,得了血病。

這時蕓娘居然為沈復納妾(這是後人不能理解的膈應,只有用局限性來解釋吧)。後來這個妾又被有權勢的人奪了去。蕓娘因恨自己被愚弄,血癥復發。加上因為幫公公納妾的事情,婆婆壹日比壹日厭惡蕓娘。

這個時候呢,沈復又沒有養家的本領。只能在家裏開壹個書畫館,也不會經營,三天所收入,不足以支付壹天的支出。

隔壁鄰居要借貸,找沈復做保。沈復輕信同意了,結果借錢的人跑了,債主找沈復要還錢。資不抵債。壹家人的生活日益窘迫。又激怒了大家主沈復的父親。第二次被趕出家門,這次沒得回了。他們有壹女壹子,女兒才13歲,因為出去避債,便許了人做了童養媳。兒子逢森更小,留在家中。

離家的那壹天,他們起得很早。吃早飯的時候。蕓娘殷切囑咐自己的女兒。這時候兒子也被吵醒了。大哭,說再也見不到母親了。竟壹語成讖。蕓娘肝腸寸斷。在路上甚至不能夠走路。沈復背著她去了船上。

到了鄉下閨蜜家,蕓娘轉好了些,過過了壹段略為平靜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長,雲娘閨蜜贈送的奴仆阿雙逃跑,蕓娘覺得對不起閨蜜,也怕阿雙家人匿子勒索。

蕓娘的病加重。最終病逝他鄉。

沈復為蕓娘收斂。

鰥夫沈復又輕信他人,借別人20金,殷切囑咐是給蕓娘遷墳用得,壹定要還。結果借出去的錢,杳無音訊了。

蕓娘病逝已經很悲慘了,之後,沈復的父親也去世了。遺產總***有三四千金。沈復只得了他父親的圖書筆墨。這時沈復的弟弟,居然讓侄子逢森,寫信沈復,說父親的喪禮要沈復出錢。文人意氣的沈復出了這筆錢,感嘆了句異性兄弟。

再之後,他們的兒子,逢森也夭折了。

自此沈復從此恍惚度日。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不是?這對真性情的夫妻,因為各自性格的缺陷,毛病差不多還不能互補。不精明,不懂人情世故,無法在大家族的復雜人事中,家族利益紛爭和小人挑撥陷害等因素中,為自己謀得壹席之地。

先是蕓娘失去婆婆的寵愛。而沈復也無法調解婆媳關系。甚至為公公納妾也是沈復寫信蕓娘的。這對夫婦情商低得壹模壹樣,處理家務事壹團糟。

也許和蕓娘的出身有關,雲娘自小沒有父親,和弟弟母親生活在壹起。只有壹個小家,無需處理大家族裏面的關系,不通人情世故又天性爛漫,蕓娘是缺失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的。

而沈復性格又太直,書生意氣。壹生只為舞書弄文,兩耳不聞塵世俗事,性情有著文人固執的耿直,還有不困於繁文縟節的自由。

如果沈復自立壹點,蕓娘又何至於為了生活殫精竭慮、處處周旋,不僅沒錢看病,還要在病中刺繡養家,身體生生拖垮。

輕易相信人,屢屢受騙,都想罵壹句教不起來的牛啊,最後被債務逼得遠走他鄉。

這些終導致他面對命運的波折毫無招架之力,活生生地將壹手好牌打爛,日子越來越潦倒,妻亡子散,他有不可推禦的責任。

以上固然與這兩夫妻不通人情,還不會反省吸取教訓有關。但是僅僅是他們本身的原因嗎?真性情妳儂我儂的小夫妻偶爾會有出格的地方,在封建大家族裏是格格不入的,會遭到譏諷排斥。兩夫妻又不善於處理人情世故,出事時在家族裏孤立無援可以看出來。因為有利益相爭,小人使壞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夫妻兩生活在現代,性格也會造成影響,但他們的才華和蕓娘如學霸般的學習能力,過得又怎會差。時代的束縛與局限,放大他們身上缺陷的致命性。結局可嘆!

如果我們喜愛他們愛情的樣子,那麽要明白他們愛著彼此原本的樣子,相互懂得也相互成全。

如果我們喜愛他們的生活情趣,那麽要明白,即使落魄中他們也有達觀的心,依然願意盡所能把生活過好。

如果我們嘆息他們的坎坷,去體諒他們的局限性,寬容他們。人物已成歷史,後世的人則鑒之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