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大海寬廣的文言文

描寫大海寬廣的文言文

1. 描寫海的文言文

莊子·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tí 1,稗子壹類的草,子實像糜子:“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米之在太倉乎?”2,楊柳新長出的嫩芽:“枯楊生~。” )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壹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壹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具體的可以看/view/2635724

寫河神和海神的對話,有深刻含義

2. 形容大海寬闊的壹個字

大、深、廣、美、寬、藍、洶、奇

成語

挨山塞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川歸海 碧海青天

拔山超海 八仙過海 才大如海 醋海翻波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滄海橫流 滄海桑田 滄海壹鱗 滄海壹粟 滄海遺珠

曾經滄海 辭金蹈海 持蠡測海 愁山悶海 春深似海

地負海涵 蕩海拔山 倒海翻江 東海鯨波 大海撈針

東海撈針 東海逝波 東海揚塵 刀山火海 堆山積海

倒山傾海 道山學海 東洋大海 恩山義海 法海無邊

覆海移山 翻江倒海 翻江攪海 放龍入海 福如東海

放魚入海 放諸四海而皆準 放之四海而皆準 海不波溢 河奔海聚

海北天南 海不揚波 韓潮蘇海 胡打海摔 海底撈月

海底撈針 海沸波翻 海沸河翻 海沸江翻 黑風孽海

海沸山崩 海沸山裂 海沸山搖 河海不擇細流 海涵地負

火海刀山 宦海風波 宦海浮沈 河涸海幹 恨海難填

河海清宴 韓海蘇潮 海涸石爛 航海梯山 後海先河

海懷霞想 海角天涯 海角天隅 海枯見底 海枯石爛

海闊天高 海闊天空 河落海幹 河溓海晏 河溓海夷

海立雲垂 河目海口 河門海口 侯門如海 侯門似海

海盟山咒 海納百川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鼎沸 海內無雙

河清海竭 河清海晏 河清海宴 浩如煙海 海水不可鬥量

回山倒海 海桑陵谷 海水難量 海水群飛 海市蜃樓

洶湧澎湃 大浪滔天 源源不斷 滔滔不絕

3. 描寫大海寬廣無垠的詩句

《觀滄海》

東臨碣石bai,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du,歌以詠誌。

此乃壹代梟雄曹操所寫!是古代詩詞中借海喻情最經典的壹首!

此詩詞極致地抒發了曹操躊躇滿誌、叱咤風雲的雄心氣概,作品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當真見詩如見人!

附註譯文:

向東zhi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我站在山巔,心中的波濤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圍是蔥蘢dao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寧靜的似在沈思。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多麽博大的胸懷啊,日月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權河裏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4. 形容大海寬廣的詞語有哪些

無邊無際、壹望無際、無窮無盡、漫無邊際、不著邊際

壹、無邊無際

白話釋義:形容範圍極為廣闊。

朝代:清

作者:錢采

出處:《說嶽全傳》第66回:“白茫茫壹片無邊無際,原來是太湖邊上。”

二、壹望無際

白話釋義:壹眼看不到邊,形容遼闊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出處:《西遊記》第六十四回:“壹望無際,似有千裏之遙。”

三、無窮無盡

白話釋義:窮:完。沒有止境,沒有限度。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出處:《西遊記》第四十回: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能到得!

四、漫無邊際

白話釋義:非常廣闊,壹眼望不到邊

朝代:近代

作者:陶菊隱

引證:《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四章:“徐世昌只向黎元洪說了壹些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話。”

五、不著邊際

白話釋義:形容言論空泛,不切實際。

朝代:近代

作者:巴金

引證:《春》十五:周氏和張氏又談了壹些不著邊際的閑話。

5. 關於大海詩歌朗誦稿古文最好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作品:觀滄海

內容: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年代:明

作者:李夢陽

作品:泰山

內容:

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

鬥然壹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

君看秦始後,仍有漢皇臺。

年代:金

作者:折元禮

作品:望海潮

內容:從軍舟中作

地雄河嶽,疆分韓晉,

潼關高壓秦頭。

山倚斷霞,江吞絕壁,

野煙縈帶滄州。

虎旆擁貔貅。

看陣雲截岸,霜氣橫秋。

千雉嚴城,五更殘角月如鉤。

西風曉入貂裘,

恨儒冠誤我,卻羨兜鍪。

六郡少年,三明老將,

賀蘭烽火新收。

天外嶽蓮樓。

想斷雲橫曉,誰識歸舟?

剩著黃金換酒,羯鼓醉涼州。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作品: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內容:

三萬裏河東入海,無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6. 描寫海水撞擊石頭和海岸的聲音 的壹篇古文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02 17:10 觀 滄 海 (三國)曹 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詩意: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麽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註釋: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這時指的大碣石山。

壹說即指今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 ②淡淡:水波搖蕩貌。

③竦峙:聳立。 ④星漢:銀河。

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

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賞析: 《觀滄海》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

漢代樂府詩壹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

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歌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賞析中華古典詩歌理當知人論世。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許攸之計,揮鞭北指,以少勝多,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當時遼東半島上的壹個少數民族政權)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壹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歸途中登上碣石山(位於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

此山現已不存,相傳已沈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誌,意氣昂揚,揮筆即書,便有了《觀滄海》壹詩。

這首詩寫景由近及遠,由實到虛,動靜結合,虛實並用,層次分明,狀盡大海浩渺無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氣勢,實際上是極寫詩人那如“滄海”般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決心消滅所有殘敵,誓統中國的壯誌豪情。建議讀者不妨在文本閱讀在中,按照詩人暢懷獨立大海之濱,“看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抒發了什麽”的創作思路來賞析這篇千古名作。

詩的正文可分三層: 詩的開頭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交代詩人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滄海,即大海,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向東登上碣石山,以便來把滄海觀。”

這兩句點出了詩人觀望滄海的地點——碣石山,其中的“臨”、“觀”二字,傳達出了詩人躍馬揚鞭,高瞻遠矚的昂揚氣概。滄海,又可理解為英雄詩人對滄海桑田的感慨。

此時的曹操所向披靡,得勝而歸,躊躇滿誌,意氣昂揚,雄心勃勃,氣吞山河,壹副“得誌才子”的形象(遠非後來赤壁敗戰,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第二層(“水何淡淡”至“洪波湧起”) 以下六句描寫詩人憑海觀景所見。

海水蕩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壹層全是寫實景。

此時的曹操看到的壹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壹樣美好。“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何:何其,多麽。淡淡: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峙:高高聳立。 竦,同“聳”,高。

峙:立。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的聲音。

洪:大。意思是“海水蕩漾多麽遼闊,山島聳立於水的中間。

樹木蔥蔥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陣陣秋風瑟瑟響,激起大海滔天浪。”

滄海勝景,在凱旋班師的曹操看來,是多麽的遼闊、何等的壯麗啊!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寫的是俯瞰滄海的全景;“樹木”、“百草”二句寫的是靜景,是近看所見之景,是特寫;“秋風”、“洪波”二句寫的是動景,是遠觀所見之景,描寫先總後分,由近及遠,壹靜壹動,有力地刻畫了大海的壯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伏筆。

下接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為第三層。

詩人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星漢:指銀河。

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遠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燦爛無比的滿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間。”這四句從兩個“若”字看,虛寫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即詩人看到海水洶湧浩蕩所想像出的景象。

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既是樂府格式的附文,又巧妙地凸顯了詩人直抒胸臆之筆,意思是“慶幸慶幸多慶幸啊,我吟詩作歌抒豪情。”

能遠征到此,“臨”碣石山,且有閑情逸致“以觀滄海”,非勝利者莫能為之也。 《觀滄海》這首詩的基調是蒼涼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氣度,詩中亦透露出些悲涼感慨之意,耐人尋味,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這首詩表象句句寫景,實際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樣的景物入各人眼,經思考提煉成文字又是各個不同了。

詩人把自己遠眺大海時湧上心頭的那種豪情壯誌寄寓在景物的描寫之中,“壹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本詩很好的體現了寫景詩的這壹特點,堪稱寫景詩的上品,也應是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寫景和我們作文寫景狀物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