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韓國簡介(二)

韓國簡介(二)

穿著傳統服飾的王宮衛隊成員在漢城德壽宮外吹奏軍樂,重現李氏王朝時期王宮衛隊換崗儀式的盛況

 韓國人民十分喜歡運動,尤其愛好參加民間遊戲。主要民間遊戲有蕩秋千、踩蹺蹺板、放風箏、踏地神等。韓國的民間體育活動種類頗多,主要有圍棋、象棋、擲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壹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面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韓國是壹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全國各類大專院校數以千計。國立漢城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等。

 名勝:

 景福宮(Gyongbokkung)位於韓國首都漢城鐘路區,是壹座的古代宮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於公元1394年開始修建的。中國古代《詩經》中曾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詩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宮苑正殿為勤政殿,是景福宮的中心建築,李朝的各代國王都曾在此處理國事。此外,還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寧殿、交泰殿等。宮苑還建有壹個10層高的敬天奪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韓國的國寶之壹。景福宮宮外建有圍墻,圍墻長3626米、高 6.7米。王宮的南面有光化門,東邊有建春門,西邊有迎秋門,朝北的為神武門。光化門裏有興禮門,興禮門外有壹條東西向的運河,河上橫跨壹造型精巧的錦川橋。在宮苑蓮池的中央有壹石舫——慶會樓,曾是當年國王大宴賓客的樓閣。1553年由於火災燒毀了宮北角的壹部分,日軍入侵時又將宮苑的大部建築物破壞,到1865年重建時只有10個宮殿保持完整。

 昌德宮(Changdokkung)又名樂宮,是韓國的“故宮”,位於首都漢城市院西洞,是李朝王宮裏保存得最完整的壹座宮殿。公元1405 年,李朝第三代國王在此建為離宮。壬辰之亂時被燒毀。現存的建築為公元1611年重建的。這座建築作為王宮長達300年。整座宮殿內為中國式的建築,入正門後是處理朝政的仁政殿,公元1804年改建,宮殿高大莊嚴,殿內裝飾華麗,設有帝王禦座。殿前為花崗石鋪地,三面環廊。殿後的東南部分以樂善齋等建築為主,是王妃居住的地方。寢宮樂善齋是壹座典型的朝鮮式木質建築,殿內陳列著王冠、王服以及墨寶、武器和其他手工藝品。院內陳列著王室使用過橋、馬車和末代國王所使用的早期汽車等。此外,還有大造殿、宣政殿和仁政殿等。仁政殿後的秘苑建於17世紀,面積約6萬坪,是壹座依山而建的禦花園。苑內有亭臺樓閣和天然的峽谷溪流,還有科舉時代作為考場的映花堂及建在荷池旁供君王垂釣的魚水亭、釣魚臺和池中的芙蓉亭等。

 廣寒樓(Kwanghanrn)位於全羅北道南原郡邑川渠裏,是韓國的古跡。傳說為李朝初期宰相黃喜所建,原名廣通樓。公元1434年(李朝世宗16年)重建後才改稱現名。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時曾被焚毀。公元1635年(李朝仁宗13年)又按原貌重建。雕梁畫棟、形制絢麗的廣寒樓是韓國庭院的代表,其中包括三座小島,石像,鵲橋,它的整體構造象征著宇宙。現在樓上懸有“廣寒樓”、“桂觀”的大字匾額。相傳,傳奇故事《春香傳》就發生在這裏。樓北側的春香閣是1931年建立的春香祠堂,堂內供有春香的肖像。每年陰歷4月8日人們都在這裏舉行春香祭。

 青瓦臺(Chong Wa Dae)是韓國總統官邸,位於漢城市鐘路區世宗路壹號。這裏原來是高麗王朝的離宮,1426年朝鮮王朝建都漢城後,把它做為景福宮後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壹些建築物,並開了壹塊國王的親耕地。1927年日本入侵後毀掉五雲閣以外的所有建築,建立了朝鮮總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後變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的同時,它成為總統官邸並改名為景武臺(Kyung Mu Dae)。1960年4月19日*李承晚政權後,尹譜善當選總統並入主景武臺。不久,因為尹譜善忌“武”字並為了同美國白宮相對應,給白墻藍瓦的這群建築起名為青瓦臺,所以也有人稱其為“藍宮”(Blue House)。現在,青瓦臺主樓為總統官邸,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居室,配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

 濟州島(Chejudao)是韓國第壹大島,又名耽羅島、蜜月之島、浪漫之島,位於朝鮮半島的南端,隔濟州海峽與半島相望。濟州島總面積 1826平方公裏,包括牛島、臥島、兄弟島、遮歸島、蚊島、虎島等34個屬島,東北距全羅南道100公裏,是理想的旅遊和垂釣勝地。在這裏可以觀賞名勝古跡、欣賞自然景觀,還可以登山、騎馬、兜風、狩獵、沖浪和打高爾夫球等。這裏人煙稀少,土地廣闊,不是高山森林,就是農田村舍。農家種的主要是稻米、蔬菜、水果,最多最壯觀要屬油菜花,春天,遍地壹片金黃,非常好看。自古以來,濟州島就有“三多三無”之說。即:風多、石多、女人多;無門、無盜、無乞丐。

 韓國民俗村位於京畿道首府水原市附近,占地163英畝,它將韓國各地的農家民宅、寺院、貴族宅邸及官府等各式建築聚集於此,再現朝鮮半島500 多年前李朝時期的人文景觀和地域風情。村內有240座傳統的建築物,有李王朝時的“衙門”、監獄、達官貴族的宅邸、百姓的簡陋房屋、店鋪作坊、兒童樂園等等不壹而足。民俗村內的店鋪和露天集市上的商品大都是當地傳統手工制品及別具風味的食品,有木質雕刻、彩繪紙扇、民族服裝、彩色瓷器等。瓷器是這裏的特產,有60余種,均有較高的保存價值。民俗村內的食品種類繁多,遊客喜歡的是菜餅和米酒。露天場上每日定時都有精彩節目表演,如:民俗舞蹈、雜技和鄉主鼓樂,熱鬧非凡。這裏的村民穿著古代李朝時的衣著、演譯著古代村民的風俗,迎娶新娘、送亡人入土等禮儀都真實地仿照李朝時代的模樣。

 歷史名人: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於沒落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他頗有學問,能騎善射,32歲時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他剛直不阿、壹生憂國憂民,追求正義,幾處逆境而無悔無怨。47歲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後,積極操練水軍,構築防禦陣地,並創建了鐵甲戰艦龜船,防範倭寇的進犯。當時日本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國內四島的統壹,妄圖以武力征服朝鮮和中國。1592年,他率領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攻陷漢城,占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壹段歷史為“壬辰倭亂”。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同抗擊日寇的戰爭,史稱“壬辰衛國戰爭”。李舜臣將軍和中國水軍並肩作戰,多次擊敗日軍,屢立奇功。1598年12月,他與明朝水軍重創敵寇,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兩年後,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壹級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後的45年,贈謚“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忠武公”。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於1706年,位於芳華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抱,祠內松柏成蔭。顯忠祠占地50多萬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還有“號”、“古宅”、“家廟”以及李氏家族使用過的水井等古式建築。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制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裏。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顯忠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下壹度荒頹,1945 年日本投降後,紀念忠武公的活動得以恢復。1966年,韓國政府將此地辟為“聖域”,重建顯忠祠,園區的綜合景觀工程壹直持續到1974年。

 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以對美、日外交為主。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推行門戶開放政策。1998年2月,金大中就任總統後,繼續致力於鞏固與美、日的同盟關系,同時加強與中、俄的友好關系。在對朝政策上,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提出互不使用武力、不搞吸收統壹、加強南北交流與合作的“對北三原則”,主張以結束朝鮮半島冷戰結構的“壹攬子方案”根本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韓國於1991年9月17日同朝鮮壹起加入聯合國。

 與中國關系: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