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嵇康(公元224 -263年,寫於公元223 -262年)羅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從小聰明。他有7英尺8英寸長,容止是出類拔萃的。他博覽群書,學習各種藝術,尤其是老莊學說。早年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閣之妻,拜官醫,授中三大夫,世稱“中三”。司馬氏掌權後,隱居不仕。靖遠四年(公元263年),當朝大將司馬昭因被校尉鐘會陷害而被處死,時年40歲。
嵇康、阮籍等人倡導玄學新風,主張“教得越有名,越自然”,“越高尚,越明白事”。他們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被列為“竹林名人”之壹。他的事跡和經歷對後世的風氣和價值取向影響很大。
嵇康公的詩寫得好,作品風格鮮明,反映了時代的思想,給後來的思想界和文學界帶來了很多啟發。他還註重養生,曾寫過《論養生》。紀代代相傳。
家庭背景:
嵇康在魏文帝黃初出生五年(公元224年),在黃初工作四年(公元223年)。他的祖先原名Xi,住在會稽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其曾祖父後遷居譙國洛郡,改姓姬。
嵇康的父親趙佶是壹名官員學者。嵇康的哥哥嵇早年以秀才身份參軍,後歷任仆從、揚州刺史和等職。
文學成就:
嵇康的文學創作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他的詩有五十多首。有四字、五字、七字、雜字,四字成績較高。何超《文選》曰:“四字不囿於風雅,而寫於胸中,高於潘、魯。”他的四言詩是繼曹操之後的壹批成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