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
唐貫休
莫訝書紳苦,功成在壹毫。自從蒙管錄,便覺用心勞。
手點時難棄,身閑架亦高。何妨成五色,永願助 *** 。
筆
唐李嶠
握管門庭側,含毫山水隈。霜輝簡上發,錦字夢中開。
鸚鵡摛文至,麒麟絕句來。何當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筆
唐楊收
雖匪囊中物,何堅不可鉆。
壹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筆
唐徐寅
君子三端擅壹名,秋毫雖細握非輕。
軍書羽檄教誰錄,帝命王言待我成。
勢健豈饒肥水陣,鋒聒還學歷山耕。
毛乾時有何人潤,盡把焚燒恨始平。
紫毫筆
唐白居易
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壹毫。
毫雖輕,功甚重。
管勒工名充歲貢,君兮臣兮勿輕用。
勿輕用,將何如?
願賜東西府禦史,願頒左右臺起居。
搦管趨入黃金闕,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動言直筆書。
起居郎,侍禦史,爾知紫毫不易致。
每歲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
慎勿空將彈失儀,慎勿空將錄制詞。
寓筆
唐司空圖
年年鑷鬢到花飄,依舊花繁鬢易雕。
撩亂壹場人更恨,春風誰道勝輕飆。
詠宣州筆
唐耿湋
寒竹慚虛受,纖毫任幾重。影端緣守直,心勁懶藏鋒。
落紙驚風起,搖空見露濃。丹青與文事,舍此復何從。
筆精詩
唐唐無名氏
昔荷蒙恬惠,尋遭仲叔投。夫君不指使,何處覓銀鉤。
學問從君有,詩書自我傳。須知王逸少,名價動千年。
能令音信通千裏,解致龍蛇運八行。
惆悵江生不相賞,應緣自負好文章。
詠筆二首
唐徐夤
秦代將軍欲建功,截龍搜兔助英雄。
用多誰念毛皆拔,拋卻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應歸道直,江淹何獨偶靈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擲翻從萬裏戎。
君子三歸擅壹名,秋毫雖細握非輕。
軍書羽檄教誰錄,帝命王言待我成。
勢健豈饒淝水陣,鋒铦還學歷山耕。
毛幹時有何人潤,盡把燒焚恨始平。
筆離手
唐薛濤
越管宣毫始稱情,紅箋紙上撒花瓊。
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裏擎。
戲筆
宋楊萬裏
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
天公支予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
2. 班超投筆的譯文(古文)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誌向,不計較壹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壹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誌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麽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麽能了解壯士的誌向呢!”。
3. 文言文10篇 筆譯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誌向,不計較壹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壹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誌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麽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麽能了解壯士的誌向呢!”
縣令捕蝗
錢穆甫擔任如埠的縣令,適逢當地爆發蝗蟲引起的旱災,而泰興的縣令卻欺騙郡的長官說:“當地沒有蝗蟲。”不久,蝗蟲成災,郡長官責問,泰興的管縣無話可說,說當地的蝗蟲,大概是從如埠飛來的。於是下公文給如埠的官縣要求捕捉蝗蟲,不能讓它侵害鄰近的地區。錢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對方公文的末了寫了首詩恢復他:“蝗蟲原本是天災,而不是管縣沒有能力。既然是從我的地盤上飛出去的,就請妳們從妳的地盤上將它們押回來。”
4. 投筆從戎的文言文翻譯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誌,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
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安陵人,是徐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為人有遠大誌向,不拘小節。但在家孝順父母,常幹辛苦的事,不以勞動為恥辱。能言善辯,粗覽歷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到洛陽。家裏窮,常給官府雇傭抄書來養家。長期的勞苦,曾經停下活,扔筆感嘆:“大丈夫沒有更好的誌向謀略,應該模仿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地,以得了封侯,怎麽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人物怎麽能了解壯烈之士的誌向呢!”
5. 有關書法的文言文原文: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
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譯文: 唐代歐陽詢,有壹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壹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
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 學書為樂 蘇子美嘗言:明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壹樂。
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體不工,不能到古人佳處,若以為樂,則自是有餘。
學書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來,或厭而不為,或好之未厭,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厭者,書也。至於學字,為於不倦時,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賢留意於此,不為無意也。 學書作故事 學書勿浪書,事有可記者,他時便為故事。
學真草書 自此已後,只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名。
然虛名已得,而真氣耗矣,萬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為勞也;有以樂其心,不知物之為累也。
然則自古無不累心之物,而有為物所樂之心。 學書工拙 每書字,嘗自嫌其不佳,而見者或稱其可取。
嘗有初不自喜,隔數日視之,頗若有可愛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較其工拙,而區區於此,遂成壹役之勞,豈非人心蔽於好勝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於靜坐中,自是壹樂事。
然患少暇,豈其於樂處常不足邪? 用筆之法 蘇子美常言用筆之法,此乃柳公權之法也。亦嘗較之斜正之間,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虛腕,則羲、獻之書可以意得也。因知萬事有法。
揚子雲:“斷木為棋,刓革為鞠,亦皆有法。”豈正得此也。
蘇子美論書 蘇子美喜論用筆,而書字不迨其所論,豈其力不副其心邪?然“萬事以心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獨以為不然。此所謂非知之難,而行之難者也。
古之人不虛勞其心力,故其學精而無不至。蓋其幼也,未有所為時,專其力於學書。
及其漸長,則其所學漸近於用。今人不然,多學書於晚年,所以與古不同也。
蘇子美蔡君謨書 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
往年予嘗戲謂:“君謨學書如口,用盡氣力,不離故處。”君謨頗笑以為能取譬。
今思此語已二十餘年,竟如何哉? 李邕書 余始得李邕書,不甚好之,然疑邕以書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為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篤。
譬猶結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余雖因邕書得筆法,然為字絕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見邕書,追求鐘、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然邕書未必獨然。
凡學書者得其壹,可以通其餘。余偶從邕書而得之耳。
《筆說》 學書靜中至樂說 有暇即學書,非以求藝之精,直勝勞心於他事爾。以此知不寓心於物者,直所謂至人也。
寓於有益者,君子也;寓於伐性汨情而為害者,愚惑之人也。學書不能不勞,獨不害情性耳。
要得靜中之樂,惟此耳。 夏日學書論 夏日之長,飽食難過,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銷晝暑者,惟據案作字,殊不為勞。當其揮翰若飛,手不能止,雖驚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顧也。
古人流愛,信有之矣。字未至於工,尚已如此,使其樂之不厭,未有不至於工者。
使其遂至於工,可以樂而不厭,不必取悅當時之人,垂名於後世,要於自適而已。 《雜題跋.跋李翰林昌武書》 昌武筆畫遒峻,蓋欲自成壹家,宜***見稱於當時也。
風雅寂寞久矣,向時蘇、梅二子以天下兩窮人主張斯道,壹時士人傾想其風采,奔走不暇,自其淪亡遂無復繼者,豈孟子所謂“折枝之易”第不為耶?覽李翰林詩筆,見故時朝廷儒學侍從之臣,未嘗不以篇章翰墨為樂也。 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字為難。
羲、獻以來,遺跡見於今者多矣,小楷惟《樂毅論》壹篇而已。今世俗所傳,出故高紳學士家最為真本,而斷裂之餘僅存者百餘字爾,此外吾家率更所書《溫彥博墓銘》亦為絕筆。
率更書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見前人於小楷難工,而傳於世者少而難得也。
君謨小字新出而傳者二:《集古錄目序》橫逸飄發,而《茶錄》勁實端嚴。為體雖殊而各極其妙,蓋學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書者,以接君謨之論久,故亦粗識其壹二焉。治平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