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迎客松雙鶴起舞詩句

迎客松雙鶴起舞詩句

1. 關於雙鶴詩句

關於雙鶴詩句 1.關於雙鶴的成語

鶴發童顏、

強鳧變鶴、

鶴立雞群、

鶴鳴九臯、

慚鳧企鶴、

愛鶴失眾、

鶴唳華亭、

壹琴壹鶴、

梅妻鶴子、

鶴鳴之士、

杳如黃鶴、

閑雲野鶴、

鶴發雞皮、

龜鶴遐壽、

延頸鶴望、

雲中白鶴、

風聲鶴唳、

驂鸞馭鶴、

鶴知夜半、

鳧鶴從方、

龜年鶴壽、

梟心鶴貌、

鶴短鳧長、

鶴歸華表、

駕鶴西遊、

駕鶴成仙、

松形鶴骨、

騎鶴維揚、

鶴背揚州、

鶴骨霜髯

2.關於鶴的詩句

唐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劉禹錫《鶴嘆》)、“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鶴二首》)、“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杜牧《鶴》)、“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鮑照《鶴舞賦》)、“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鄭谷《鶴》)、“丹砂結頂煜有輝,咳吐璀錯生珠璣”(劉伯溫《雲鶴篇贈詹岡》)、“丹砂作頂耀朝日,白玉為羽明衣裳”(謝縉《題松竹白鶴圖》)。

鶴行走時,細腿高擡,挺胸昂首,邁著“矩步”,從不萎萎縮縮,徐緩而高雅,有壹種“紳士”風度,透著陽剛之氣。詩人們寫道:“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張籍《和裴司空以詩請刑部白侍郎雙鶴》)、“徐引竹間步,遠含雲外情”(劉禹錫《鶴嘆》)、“夕陽灘上立徘徊,紅蓼風前雪翅開”(韋莊《失鶴》)。

詩人們寫鶴的飛,淩霄直上,翺翔萬裏。“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羨鶴》)、“翺翔壹萬裏,來去幾千年”(李嶠《鶴》)、“匝日域以回鶩,窮天步而高尋”(鮑照《鶴舞賦》)、“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東遊扶桑略西極,上下九天僅咫尺”(謝縉《題松竹鶴圖》)、“分飛***所從,六翮勢摧風”(杜牧《別鶴》)、“蒼波萬裏茫茫去,駕風鞭霆卷雲路”、“四海明月五湖風,飛沖直上淩虛空”(友鶴仙《友鶴吟》)。

“應吹天上律,不使塵中尋”(孟郊《曉鶴》)、“閑整素儀三島近,回飄清唳九霄聞”(李紳《憶放鶴》)、“秋霄壹滴露,聲聞林外天”(元稹《和樂天感鶴》)、“清音迎曉日,秋思立寒蒲”(杜牧《鶴》)、“清響徹雲霄,萬籟悉以屏”(於謙《夜聞鶴唳有感》)。

:“雙舞庭中花落處,數聲池上月明時”(劉禹錫《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驚身蓬集,矯翅雪飛”(鮑照《舞鶴賦》)、“羽毛似雪無瑕點,顧影秋池舞白雲”(李紳《憶放鶴》)。

3.有關為鶴的詩句

詠鶴

[陳·陰鏗]

依池屢獨舞。對影或孤鳴。

乍動軒墀步。時轉入琴聲。

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

[唐·裴度]

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未放歸仙去,何如乞老翁。

且將臨野水,莫閉在樊籠。好是長鳴處,西園白露中。

樂天感鶴

[唐·元稹]

我有所愛鶴,毛羽霜雪妍。秋霄壹滴露,聲聞林外天。

自隨衛侯去,遂入大夫軒。雲貌久已隔,玉音無復傳。

吟君感鶴操,不覺心惕然。無乃予所愛,誤為微物遷。

因茲諭直質,未免柔細牽。君看孤松樹,左右蘿蔦纏。

既可習為飽,亦可薰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終棄捐。

獨鶴

[唐·韋莊]

夕陽灘上立裴回,紅蓼風前雪翅開。

應為不知棲宿處,幾回飛去又飛來。

飛來雙白鶴

[梁·元帝]

紫蓋學仙成,能令吳市傾。逐舞隨疏節,聞琴應別聲。

集田遙赴影,隔霧近相鳴。時從洛浦渡,飛向遼東城。

感鶴

[唐·白居易]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遊不同誌,如此十餘年。

壹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不惟懷稻粱,兼亦競腥膻。不惟戀主人,兼亦狎烏鳶。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時遷。壹飽尚如此,況乘大夫軒。

放鶴招鶴歌

宋·蘇東坡《放鶴亭記》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

翻然斂翼,宛將集兮,乎何所見?矯然而復擊!

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飽汝。

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4.贊美“仙鶴”的詩句有哪些

1.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秋詞》

2.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劉禹錫《送上人》

3. 我本海上鶴,偶逢江南客。——白居易《代鶴》

4. 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郡中見群鶴》

5.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愛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棲。——劉禹錫《鶴嘆二首》

6. 寂寞壹雙鶴,主人在西京。故巢吳苑樹,深院洛陽城。——劉禹錫《鶴嘆二首》

作者簡介:

7.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壹員。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後因王叔文事貶為朗州(今屬湖南)司馬。元和十年(815)召還,又貶連州刺史。晚為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禹錫在朗州,曾仿民歌為新詞。有《劉賓客集》。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壹。他的家庭是壹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8.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後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後為杭州刺史,又為蘇州、同州(今屬陜西)刺史,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詩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晚年又與劉禹錫齊名,稱“劉白”。[1]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詞不多,但影響後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9. 張九齡(678—740),壹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唐中宗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壹人”。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每宰相薦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壹直為後世人所崇敬。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z/q769998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