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各壹方
謂遠隔兩地,各在壹方。語出漢蘇武《詩》之四:“良友遠別離,各在天壹方。”
由於穎川人徐庶的幫助,劉備打敗了來犯的曹軍,並乘機奪取了樊城。
曹操騙取了徐庶母親的筆跡,以徐母的名義寫信給徐庶,要他速來許昌相會。徐庶接信方寸大亂,來和劉備辭行。有人私下勸劉備不要放走徐庶,免得他被曹操所用。劉備說:“我把他留下來,斷絕了他們母子之道,這是不義的行為,我做不出來。”
第二天,劉備為徐庶餞行。劉備依依不舍,拉著徐庶的手說:“先生此去,天各壹方,不知相會卻在何日!”
“天各壹方”指各在天底下的壹個地方。形容相隔極遠,見面困難。
(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成語
名稱
天各壹方
拼音
tiān gè yī fāng
解釋
指各在天底下的壹個地方。形容相隔極遠,見面困難。
出處
漢·蘇武《古詩四首》:“良友遠離別,各在天壹方。”
事例
先生此去,~,未知相會卻在何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近義詞
千裏迢迢、天涯海角
反義詞
近在咫尺、難分難解
用法
作謂語、賓語;形容兩地相距遙遠
2. 天各壹方什麽意思,是專門形容愛情的嗎出處與詳解 聽語音
指各在天底下的壹個地方。形容相隔極遠,見面困難。
1、漢·蘇武《古詩四首》:“良友遠離別,各在天壹方。”
2、唐 李朝威《柳毅傳》:洎錢塘季父論親不從,遂至睽違。天各壹方,不能相問。父母欲配嫁於濯錦小兒某。遂閉戶剪發,以明無意。雖為君子棄絕,分見無期。而當初之心,死不自替。
2、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壹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備自關外得拜君顏,嗣後天各壹方,不及趨侍。[1]
3、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取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先生此去,天各壹方,未知相會卻在何日。
用法 聽語音
作謂語、賓語;形容兩地相距遙遠
3. 朋友的心緊緊連在壹起,盡管天各壹方,但仍像近鄰壹樣的詩句是天涯若比鄰詩句天涯若比鄰,表達對遠方友人的情誼。
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文名天涯若比鄰外文名tiān yá ruò bǐ lín作者王勃作者年代初唐出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詞義解釋名稱:天涯若比鄰拼音:tiān yá ruò bǐ lín解釋:1、表達對遠方友人的情誼。2、指遠處的親人就象鄰居壹樣近,用於形容網絡。
出處:唐朝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用法:作定語、分句;指友情。
原詩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4. “雲在遠遠的天涯飄蕩,山在遙遙的海角企望雲在遠遠的天涯飄蕩,山在遙遙的海角凝望,彼此就是這樣天各壹方。
雲說:那山怎麽這麽熟悉,相對時那樣近,想念時卻那樣遠。
山說:這雲怎麽那麽熟悉,看她時心靜,想她時心絲絲的有些疼。
初相遇,山說:我就是這樣滄海回望中笑著的———樂天派。雲說:我就是這樣,“也無風雨也無晴”,輕輕的來,悄悄的去,不帶走亦不留下的———自然派。
山的樂天感染著雲,雲的自然觸動著山。漸漸的不覺中,雲在樂天中感受到山的不樂天,山在自然中看到了雲的不自然。。。。雲在自然中蘊含著淡淡的揮不去的傷感,山在樂天中流露著感悟透徹生命的蒼涼。。
雲在天涯飄蕩,山在海角追求,明智的他們都知道:雲就是雲,山就是山,雲無法離開天空環繞山,山也無法離開大地擁抱雲,因為那樣,雲就不再是雲,山亦不再是山,可是他們真實的想念。。
不知哪壹天,雲變成了樂天派,話語間常讓山笑的那麽自然。。。有壹天,雲說:山啊,和妳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什麽揮手的那壹刻總好象沒有明天,山聽了忽然無言。。。有壹天,雲望著山小聲的說:山啊,其實其實我很想妳。。山說:壹樣的心情。。。這是唯壹的好似關於情感。。
山的心語:“妳從天邊飄來,壹路尋求心靈上的依靠,妳尋的好累好累,山的默契是否讓妳常常想歇歇腳,心,知道什麽是順暢。。”雲的思緒:“我是飄來的壹首小詩,是否給妳帶來清新和愉快,為妳卸下征途上的負擔,讓妳笑的從容,笑的很好。。”
也許哪壹天,雲飄的已無痕跡,也許哪壹天,山上的樹是山最好的依靠,也許哪壹天,所用的心都會輕輕的來,悄悄的去,就算來的措手不及,去的悄無聲息,來時帶來了什麽?去時攜走了哪些?山知道,雲知道,心知道。。。
那天的雲
是否都已料到,
所以腳步才輕巧,
以免打擾到
我們的時光,
因為註定那樣少,
風吹著白雲飄,
妳到哪裏去了?
想妳的時侯,
哦,擡頭微笑,
知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