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可以燒香拜佛的寺廟有以下7座:
1、重慶羅漢寺
地址在重慶市渝中區羅漢寺街7號。羅漢寺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得名於清光緒十壹年(1885年),當時的方丈隆法和尚仿效四川新都寶光寺羅漢堂的形式在寺內建造了五百阿羅漢堂。
羅漢寺香火壹直很旺。寺中可以“數羅漢”,找到自己的護法羅漢。自從拍攝了電影《瘋狂的石頭》後,名聲大震,成為遊客的必遊之地。
2、華巖寺
華巖寺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巖鄉大老山,因寺南側有華巖洞而得名。該寺始建年代無史可考。華巖寺高百丈,形狀像笏,寺內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萬嶺松濤等八景;華巖寺分大寺、小寺。
大寺殿堂建築系傳統庭園式磚木結構建築群;分為前、中、後三殿堂,即大雄寶殿、聖可祖師堂和觀音堂;寺左側為接引殿;大雄寶殿內的十六尊者木浮雕,為寺院所少見,寺內還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銅、玉、石、木、泥雕像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華巖洞,與大寺隔湖相望,為華巖寺之祖廟。
3、慈雲寺(重慶市南岸區)
慈雲寺,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玄壇廟的獅子山上,是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佛教界管理使用。慈雲寺建築具有中西風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獨樹壹幟。
該寺創建於唐朝,初名觀音廟,1927年雲巖法師募資擴建,更名慈雲寺,是當時全國惟壹僧尼合廟的佛教寺院。寺廟現存佛教建築有十八亭樓、大殿、普賢殿、六殊殿、觀音殿、韋陀殿、千手觀音殿、古佛洞等,大部為唐代所建,最後壹次修整是在1936年。
4、大佛寺(重慶市潼南縣)
潼南大佛寺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壹公裏的定明山下,始建於唐鹹通年間,初名“定明院”,又名“南禪寺”。後因宋朝在寺內依山鑿壹大佛,改稱“大佛寺”。大佛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
不僅有世界第七、第壹大室內裝金摩巖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頂的古建築“七檐佛閣”、我國四大回音建築之壹的“石磴琴聲”、全國最大的摩石刻書法頂天“佛”字、罕見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等十八勝景,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5、縉雲寺
縉雲寺位於重慶市北碚。它坐落在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勝地——縉雲山中,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後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縉雲寺為國內唯壹的迦葉古佛道場,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雲書院”。
縉雲寺為國內唯壹的迦葉古佛道場,所以大殿裏供奉的佛像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師---迦葉古佛。大殿裏的迦葉古佛,立於康熙二十二年,高約兩米,左為大梵天,代表欲界法相,右為帝釋天,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塑像。
6、天心寺
天心寺位於重慶市巴南區天星寺鎮,蓮花山,山勢自然形成蓮花,與佛教蓮花佛臺有著某種契合,蓮花之奇,重慶市絕無僅有。天心寺廟其名“天心”更有深不可測的佛意。天心寺屬區級保護文物.
據向楚《巴南誌》記載,天心寺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清同治六年(1867年)維修並建關帝殿,民國三年修建大雄殿,民國十五年重修法堂,解放前是重慶地區四大佛教聖地之壹,許多重要的佛事活動都是在這裏舉行。
7、凈音寺
凈音寺原名古劍山寺,是巴蜀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位於重慶綦江雞公嘴(古劍山),始建於公元960年(前宋時期),雄居海拔1146米的古劍山上,距綦江縣城9公裏,距重慶主城區1小時車程。
常年香火旺盛,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千裏之外慕名而來,故有“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之諺語,聞名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