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解釋下滕王閣序中的23個典故(仔細看補充)

解釋下滕王閣序中的23個典故(仔細看補充)

1、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

2、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西漢梁孝王劉武建了壹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裏的文人雅士壹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壹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4、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雲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有深層含義。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遊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壹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遊》”,“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天柱,極言其高。“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托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象的神靈。《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我叫天門守衛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壹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後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8、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於是壹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

9、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後漢書?梁鴻傳》《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陜西鹹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史子集無所不通。學成後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壹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裏打滾。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妳們的。從前有壹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料餵養,又披以紋繡,舒服是舒服,可壹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壹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願意做卿相,不願意被國事羈絆,我寧願作壹個小豬在汙水溝裏遊戲,這樣我的心誌倒可以愉快。”壹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後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麽財物,就讓我為妳幹幾年活吧。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壹起責備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過京城,作了壹首《五噫歌》,壹***五句詩,每句後面有壹個“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麽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後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後,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並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裏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壹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壹帶)後,在富商門下做雇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擡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壹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余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壹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10、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前壹個典故出自《晉書?吳隱之傳》。晉人吳隱之上任途中,經過壹處泉水,名叫貪泉,據說喝了這水人就變得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寫了壹首詩,大意說不存貪心的人喝了這水不會變貪。他到任後,非常廉潔。後壹個典故出自《莊子?外物篇》。大意說莊周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答應等封邑地方的賦稅征收到手後借給他壹大筆錢。莊周聽了生氣說,車轍中的鮒魚需要的是鬥升之水,如果拖延時間去取西江之水,就等於將鮒魚置於枯魚之肆。

1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 而上者九萬裏。”文章借此表達作者不甘沈淪的思想

12、“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後來終於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後努力還不遲。出自《後漢書?馮異傳》。

13、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為民興利除弊,百姓稱為神明。但由於誌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後來隱居耕田。桓帝時,雖有人多次舉薦他,但終不見用。年七十,死於家。

14、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是消極的,不打算仿效。這是反面用典, “猖狂”與今義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氣勢洶洶。這裏指狂放,不拘禮節。

15、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給他壹根長繩,定把南越王縛至漢朝宮廷來。後果然說服南越歸漢。

16、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班超最初在官府中從事抄寫工作,他從軍以後,帶兵將西域全境統壹於東漢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今天把大學生當兵服役叫“攜筆從戎”。宗愨:字元幹,南朝宋南陽人。《宋書 ?宗愨傳》:“宗愨,字元幹,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愨年少時,炳問其誌,答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現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也形容事業迅速地向前發展。成語壹般寫作“乘風破浪”。

17、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謝家:晉朝謝安、謝玄的家庭。寶樹:謝玄曾以“芝蘭玉樹”比喻好子弟。所謂“芝蘭玉樹”,其典出自《晉書?謝安傳》:“(謝玄)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契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孟母三遷是有名的典故孟子,其實小的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其母親花費了很多心思。據說其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第壹次他家住在墳墓附近,孟子小時候專門學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覺得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裏去了,誰知這是壹個農貿市場附近,孟子又和小夥伴玩起做買賣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於孩子專心讀書,再次搬家,搬到壹所學校附近。

18、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對:指庭對,有接受教誨之意。

19、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陜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裏水險流急,河裏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

20、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事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撫:撫弄。淩雲:指司馬相如的《大人賦》。楊得意是漢武帝時壹位掌管天子獵犬的官員,向武帝推薦了司馬相如。

21、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鐘期:即鐘子期,春秋時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裏在想高山或流水,鐘子期就壹定能猜到。後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難得的知音、知己。

22、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西南。晉朝王羲之曾和群賢宴集於此,賦詩作文,作有《蘭亭集序》,文壇上傳為佳話。梓澤:晉朝石崇的金谷園,又名梓澤,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會於此。

23、“請灑潘江,各傾陸海”。潘江陸海:鐘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嶽)才如江。”作為成語,壹般寫作“陸海潘江”。這裏用來形容眾賓客的文才。

樓主啊。能精簡的我都已經刪了,剩下的實在拿不準了。您自己再斟酌壹下吧。如果覺得好的話,就把分給我吧。。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