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裏。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壹問之”。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人間是壹個極具魅力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問,對無限時空裏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這與白居易“萬裏清輝不可思”迥然不同,白居易害怕“添愁益恨繞天涯”。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神往的情態。這情態從把酒“停杯”的動作中可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壹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二句語序倒裝,以壹問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開篇從手持酒杯仰天問月寫起,以下兩句換景換意,盡情詠月抒懷。後來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是從此詩化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