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賦得是什麽意思啊?

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賦得是什麽意思啊?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壹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壹種方式,稱為"賦得體"。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古原: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廣闊原野之所。“古”字與詩中“遠芳侵古道”中的“古”相應,都是很久遠之前的意思;"原",是"塬"的另壹寫法。塬是西北黃土高原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桌狀高地,四邊陡,頂上平。

詩名的意思為:在這有著悠久歷史的廣闊原野之所,賦得送別之情。

全詩釋義: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麽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幹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妳征程。我又壹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原詩:

《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註釋:

賦得:借古人句或成語命題作詩。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壹歲壹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壹次,枯萎壹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壹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後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

擴展資料:

“對這首家喻戶曉的詩,從來沒有人解釋"離離原上草"的"原"字,即使解釋,也是"原野"。然而,探索這個"原"字的內涵後,我們會發現,它絕不是可有可無的。

這個"原",並不是通常認為的平原,而是"塬"的另壹寫法。塬是西北黃土高原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桌狀高地,四邊陡,頂上平。

毛澤東《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象的體形比喻原,是非常恰當的。塬頂平,四邊陡峭,轉動角柔和,正好像大象的樣子。毛澤東這精彩的比喻,也是對原的形象描述,正是因為毛澤東生活、戰鬥在陜北高原,日日與"原"相伴,才作出了這樣恰如其分的比喻。

鹹陽原處於渭河之北,九山之南,從周武王封其十五弟畢公高於此起,曾稱"畢原"。周平王東遷後,這裏又成為秦襄公的封地,歷經周秦漢唐,是中國文明古老的搖籃之壹,是名副其實的"古原"。

鹹陽原還是著名的秦直道的起點。秦始皇為人類留下兩個巨大工程,壹是長城,二是秦直道。長城是守衛,秦直道是進攻。有了直道秦軍可以迅速從鹹陽開進到長城腳下。從秦到唐,秦直道上演出了無數威武、雄壯的武戲。

李白的《憶秦娥》"鹹陽古道音塵絕",就是對秦直道悠遠歷史的感慨。

認可了"離離原上草"的"原"是黃土高原上的壹種特殊地貌,我們應該對這首詩重新認識。

壹、白居易的這首詩,雖然是"賦得"詩,是"高考模擬作文",但是,從壹個"原"字可以看出,詩人是看到了什麽就寫了什麽,並沒有虛構。這首詩是源於生活,是寫實的,是真實的生活記錄。

二、詩中所寫的"草",不是通常所見的草,而是塬上之草。在黃土高原,塬有相對好壹些的耕作條件,但是,畢竟是黃土高原,塬上土層薄,墑情差,這裏的草,是不會茂盛的。塬上的草應該有頑強的生命力。從南方來的白居易,看到這種草,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三、從"原"聯系到"古道"--秦直道,再聯系到"荒城",將草置於秦始皇時代悠遠、古老、宏大的背景之中,這首詩的意境就更加深沈了。”

百度百科——賦得體詩

百度百科——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詩作)

百度百科——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