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趙飛燕,還有獨孤皇後的典故

趙飛燕,還有獨孤皇後的典故

身輕如燕

出處  出自趙飛燕,傳說趙飛燕身材瘦削,體態輕盈多姿,起舞翩翩猶如燕子自如。

趙飛燕是陽阿公主家的舞女,面目嬌好,體態輕盈。歷史上有“燕瘦環肥”的說法,燕,就是趙飛燕;環,就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壹次,漢成帝“微行”經過陽阿公主家,公主盛宴款待,喚出幾名美女歌舞助興。成帝見其中有位光艷照人的女郎,歌聲清脆,舞姿裊娜,不禁意蕩神搖,便乞請公主將飛燕送給自己,帶回宮去,讓她成為昭陽殿的新主人。

趙飛燕的父親叫馮萬金,做江都王府裏的舍人,與江都王的孫女姑蘇郡主私通,生下了趙飛燕和趙合德兩個孿生姐妹。因為姑蘇郡主嫁給江蘇中尉趙曼為妻,所以飛燕姐妹從趙姓。長大後被賣到陽阿公主的家令趙臨的府中學習歌舞,由於體態輕盈,姐姐獲得了“飛燕”的稱號。

許皇後被廢黜後,種種原因之下,趙飛燕成為新皇後。

成帝為了取悅新皇後,令工匠在皇宮太液池建造了壹艘華麗的禦船,叫“合宮舟”。壹天,成帝帶著飛燕壹同泛舟賞景。飛燕穿著南越所貢雲英紫裙、碧瓊輕綃,壹面輕歌《歸鳳送遠》之曲,壹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馮無方吹笙以配飛燕歌舞。舟至中流,狂風驟起,險些將身輕如燕的趙飛燕吹倒,馮無方奉成帝之命救護,扔掉樂器,拽住皇後的兩只腳不肯松手,飛燕則繼續歌舞。此後,宮中便流傳“飛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話。

騎虎難下 “騎虎難下”原作“騎獸難下”。《隋書·後妃傳》關於獨孤皇後的記載中有此說法。

獨孤皇後,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皇後。她是北周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的女兒。她的姐姐是周明帝的皇後,長女又是周宣帝的皇後,連代的皇親國戚,威風之大,可想而知。楊堅在那時,先是北周的隨州刺史,被封為隨公。周宣帝死後,靜帝繼位,他藉口靜帝年幼,需要輔助,便擔任相國,住進宮去,把國家大權輕輕奪取過來,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靜帝不過是個小傀儡,實際上的皇帝是楊堅。

獨孤氏見丈夫楊堅已經完全掌握了政權,便慫恿他索性進壹步奪取帝位,並對他說:

大勢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楊堅也認為發動政變的形勢已經造成,時機也已經成熟,便把周靜帝殺害,自立為帝。他把原來的封號隨公的“隨”字改為“隋”,作為國號,就是隋朝。他的妻子獨孤氏就成了皇後。楊堅死後,謚文,因此歷史上稱為隋文帝。

《晉書·溫嶠傳》載,溫嶠也說過:“騎猛獸安可中下哉!”那時,溫嶠為江州刺史,蘇峻叛變,逼攻京師,溫嶠等由陶侃為首,聯軍討伐,壹時不能取勝。陶侃情緒有些消極,溫嶠便對他說了這句話,意思是說:“騎上了猛獸,中途豈可下來”。與“騎獸之勢,必不得下”相同。這句話後來簡化為成語“騎獸難下”。到唐代,因為避諱,改“獸”為“虎”。如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壹般都以“騎虎難下”或“勢成騎虎”、“勢如騎虎”比喻事情既已著手,即使遇到困難,也沒法中途停止,只能幹到底。好比人騎在虎背上,發覺很危險,想要下來就更危險了,因此形容進退兩難的窘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