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描寫洞庭湖的蒼涼的詩句是什麽?

杜甫描寫洞庭湖的蒼涼的詩句是什麽?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嶽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壹片,壹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

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壹起的吳地和楚地,壹下子分裂成為兩塊。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擴展資料

唐代杜甫《登嶽陽樓》,原文為: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嶽陽樓。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壹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壹葉孤舟。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官場不得誌,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百度百科-登嶽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