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句來形容清爽的短發

詩句來形容清爽的短發

1. 關於短發詩句

關於短發詩句 1. 形容頭發的詩句要詩句,作者可有可無,有了最好

無題 李商隱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經古行宮 杜牧 先皇壹去無回駕,紅粉雲環空斷腸.長恨歌 白居易 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恃寵 曹鄴 三十六宮女,髻鬟各如鴉.河湟 杜牧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贈溪翁 王建 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傷春 陳與義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壹萬重.北來人 劉克莊 淒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南歌子 溫庭筠 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菩薩蠻 馮延巳 玉箏彈未徹,鳳髻鸞釵脫.菩薩蠻 馮延巳 欹鬟墮髻搖雙槳,采蓮晚出清江上.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山坡羊 王實甫 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壹覺傷春睡.。

2. 描寫短發的古詩詞

短發的古詩詞 :

《九日藍田崔氏莊》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安公子·帝裏重陽好》

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禮

帝裏重陽好。又對短發來吹帽。滿目風光還似舊,奈樽前人老。暗憶當年,伴侶同傾倒。誇俊遊、爭買千金笑。到如今憔悴,恰似華胥壹覺。

此恨何時了。舊遊屈指愁重到。小曲深坊閑信馬,掩朱扉悄悄。怎得個多情,為我傳音耗。但向伊、耳邊輕輕道。道近來應是,忘了盧郎年少。

《臨江仙·君似蒼崖千仞竹》

年代: 宋 作者: 晁補之

君似蒼崖千仞竹,壹枝孤映蒿蕭。簞瓢不減萬鍾豪。閑情搔短發,佳句詠纖腰。罷酒蘭舟回楚柂,相思何處今宵。淮南幽桂水雲饒。他年春草恨,應有小山招。

《水調歌頭 追和》

年代: 宋 作者: 張元幹

舉手釣鰲客,削跡種瓜侯。重來吳會三伏,行見五湖秋。耳畔風波搖蕩,身外功名飄忽,何路射旄頭。孤負男兒誌,悵望故園愁。夢中原,揮老淚,遍南州。元龍湖海豪氣,百尺臥高樓。短發霜黏兩鬢,清夜盆傾壹雨,喜聽瓦鳴溝。猶有壯心在,付與百川流。

《漫興 十五》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秋風清瘴癘,明月照山河。

絕國幹戈少,空城鼓角多。

脫巾憐短發,醉酒覺身和。

漫對黃花坐,無勞白苧歌。

《病思》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短發蕭蕭不滿簪,更堪衰疾日侵尋。

數匙淡飯支殘息,壹篆清香印本心。

小徑古苔遺鶴毳,空堂壞甃有蟲吟。

悠然更起扁舟興,秋水門前五尺深。

《和耿天騭以竹冠見贈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竹根殊勝竹皮冠,欲著先須短發乾。

要使山林人***見,不持方帽禦風寒。

3. 形容頭發的詩句

無題 李商隱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經古行宮 杜牧

先皇壹去無回駕,紅粉雲環空斷腸。

長恨歌 白居易

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恃寵 曹鄴

三十六宮女,髻鬟各如鴉。

河湟 杜牧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

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贈溪翁 王建

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

傷春 陳與義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壹萬重。

北來人 劉克莊

淒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南歌子 溫庭筠 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菩薩蠻 馮延巳

玉箏彈未徹,鳳髻鸞釵脫。

菩薩蠻 馮延巳

欹鬟墮髻搖雙槳,采蓮晚出清江上。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山坡羊 王實甫

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壹覺傷春睡。

4. 關於頭發與剪頭發的詩句

頭發與剪頭發的詩句: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白發三千丈(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 何處得秋霜!

這是壹首抒憤詩。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郁宣泄出來,發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發三千丈”壹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怎麽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人所***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壹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送惠師》 唐 韓愈

惠師浮屠者,乃是不羈人。

十五愛山水,超然謝朋親。

脫冠剪頭發,飛步遺蹤塵。

發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臺望,眾壑皆嶙峋。

夜宿最高頂,舉頭看星辰。

吹木石,澎湃聞韶鈞。

……

《送惠師》是唐代詩人韓愈的詩詞作品之壹。

韓愈(768~824) 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鄧州壹說,是唐宋八大家之壹。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壹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壹地域國範圍內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