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豐富而內斂的古人眼中,這流轉於天的銀河,就成了他們失眠之夜眺望的對象。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就是唐玄宗所經歷的每壹個夜晚。唐代另壹個詩人李商隱《嫦娥》壹詩寫道: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初秋季節,長河漸落,又是壹夜過去,詩中寂寥淒清的情緒感動著每壹位讀者。詩人在寫銀河時,總是把它與牽牛星、織女星壹起描寫。唐代詩人杜牧《秋夕》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詩境與李商隱的《嫦娥》相類似,不過壹寫在天之人,壹寫在地之人罷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寫道:“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與以上兩詩不同,獨具豪邁的浪漫主義色彩。牽牛織女的神話傳說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同時也經歷了壹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著名的《古詩十九首》中繼承並發展了《詩經》中故事元素: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牽牛星遙遠,織女星明亮,終日相望卻不能相聚,“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詩意含蓄雋永,余味悠長。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民間傳說中有了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聚的情節。到了後世詩人手裏,這個頗富悲劇色彩的故事獲得了更多的同情。宋代詞人秦觀《鵲橋仙》寫道:“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詞已經成為對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的最高贊頌而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