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的《絕句二首》中,鴛鴦讀音為yuān yāng。
原詩:
《jué jù èr shǒu 》táng dài :dù fǔ?
《絕句二首》唐代:杜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ní róng fēi yàn zǐ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釋義: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泥土隨著春天的來臨而融化變得松軟,燕子銜泥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jiāng bì niǎo yú bái , shān qīng huā yù rán 。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jīn chūn kàn yòu guò , hé rì shì guī nián ?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釋義: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組五言絕句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賞析:
這壹首寫於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壹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壹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
“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釋義:春來日子漸漸長)”。這裏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壹“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百度百科——絕句二首 (杜甫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