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壹重重山,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
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象征將來革命的勝利。“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對建設偉大新中國的的美好向往。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壹帶散步,遊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壹段難忘的崢嶸歲月,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
擴展資料:
沁園春·長沙-賞析
萬山紅遍 壹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壹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壹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壹。
風華正茂 壹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壹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