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高中具有暗示性的詩句

高中具有暗示性的詩句

1. 關於草暗示性的詩句

2. 關於月的暗示性詩句

關於草暗示性的詩句 1.草在古代詩歌中暗示著什麽

1、屈原以芳草喻賢才君子,而以蕭艾比變節退化了的人才。

從屈原作品開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貞”的傳統(陰陽失和喻君臣不協)。這壹傳統在中國詩史上影響深遠。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屈原《離騷》)“香草為君子,名花為長卿”(王維《春過賀遂員外花園》

2、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

文天祥詩句“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興》),文天祥希冀復國

如孟浩然詩句“欲尋芳草去,惜與古人違”(《留別王維》),孟浩然期望歸隱。

3、草成為寄托離別情懷、懷人相思的物象。

《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在江淹《別賦》中就有這樣的描寫:“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軍南浦,傷如之何!”這壹意境常常在古詩中出現。比如:“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謝眺《酬王晉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詩人著眼於草每到春來總要重現新綠,著眼於春草重生像回歸壹樣,即由草的“歸”聯想到人的歸,好像回歸壹樣,所以常把草作為抒情的依托。再如:“故人壹別幾時見,春草還從舊處生”(顧況《贈遠》)及“春水悠悠春草綠,對此思君淚斷續”(姚月華《怨詩》),都是如此。綠草重生,而友人難見,詩人對此難免頓生惆悵,悲傷斷腸。所以古典詩詞中,經常看到“芳草”與“斷腸”聯系在壹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韋莊《謁金門》)、“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朱淑真《謁金門》)。比如,漢樂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冶詩句:“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送閻二十六赴郯縣》),還有李煜的著名詞句“離情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這些都是著眼於草的連綿,以連綿不絕、無處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樣連綿不絕、無處不在的愁情。

宋範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倚危亭,恨如春草,萋萋 盡還生。 秦少遊

4、移情:同樣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詩人筆下,表現總是多彩多姿。詩人常用壹種移情的手法,即將主觀感情外化到客觀事物上。比如,“故人形跡滅,秋草向南悲”(顧況《別李別駕》)、“上有如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李白《灞陵行送別》)。實際上是人悲、人傷心,詩人卻說草悲、草傷心,這樣就顯得靈動含蓄,讓人覺得余味無窮。在表達懷人情愫的詩句中,還有壹十分成功的、類似借代的表現手法,如“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綠羅裙顏色與草色相同,所以詩人就“愛屋及烏”,由於想起愛人羅裙的顏色,故而憐愛普天下的芳草了。本是以羅裙代指愛人,繼而以羅裙的顏色代指愛人,後又以羅裙顏色相同的芳草來代指愛人了。牛希濟詞句大致經歷了這樣壹個藝術流程。

5、草又常被用來表現悲傷的情感,這大概是因為秋草、荒草極易觸動人的感傷情緒。比如“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寇準《踏莎行》)、“高梧月白繞非鵲,衰草寒露啼鳴螀”(陸遊《秋興》)。草在渲染悲哀氣氛中的作用極強,因而在挽歌、懷古詩中,草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意象。前者如“荒草和茫茫,白楊亦蕭蕭”(陶淵明《挽歌詩》)、“春草何茫茫,王孫舊此遊”(劉長卿《過漂母墓》),後者如“君王不少見,芳草舊宮春。猶帶羅裙色,青青向楚人”(劉長卿《青草宮懷古》),“傷心欲問前朝事,唯見長江流不回。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竇鞏《南遊感興》)至於杜甫與崔灝的名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黃鶴樓》)就更為人們所熟知了。

6、顯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白居易名句:“野火燒不訂梗斥妓儷幻籌濰船璃盡,春風吹又生”。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7、感時傷世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以寸草難以回報春光的照臨比喻子女難以報答母親的撫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草色人心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是以碧綠的草色比喻消閑的人心和淡泊寧靜情懷;

“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形容讀書之樂如窗前春草綿綿無際。

2.帶有草字的詩句並有相同的暗示意義的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3.在我國詩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聯

梅花表示自己道德高尚,品格突出,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體現了梅花堅韌的品格,壹般在詩歌中文人以梅花自己,體現自己的品格高古和不屈

柳很經典,壹般出現在送別之中,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還有就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柳的詩句很多,用在送別之中。

草的意象就多了,不像上述兩者的意象基本上就是壹個,有表示不屈的“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有表示心儀之人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基本上這兩個意象是比較常見的,還有表示自己低落心情的,衰敗之感的。。草的意象非常多。

4.有暗示性象征性事物的古詩詞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關於月的暗示性詩句 1.“月”具暗示性的詩句,及象征意義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壹:月亮是母親與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會的靜溫與和諧,她反映著女性世界的

失意與憂傷.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二:月亮時晦時明,時圓時缺,周而復始,它

既是運動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於是它總是引導人們對生生不已的

哲學精神的禮贊,也啟示人們對宇宙永恒的思考,激發人們宏大 的天問

意識和人生喟嘆.

3.映照在中國人心靈世界裏有兩種不同的月亮世界:壹種是神話觀念中的月亮,神話的月亮是詩化的月亮,它談泊靜溫空寂通脫給中國的古典藝術以深刻的象征啟示;壹種是科學本體的月亮它盈虧變化,時晦時明,啟迪著中國的科學與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廣泛的衍生意:

(1)思鄉或相思:

(2)月亮反映著古代詩人騷客孤獨與寂寞的心態,反映著失意者尋求慰藉與解脫

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虛的循環變化,讓人想到時間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兩面之間的辯證發展.

(4)月亮作為壹種永恒與自然的象征它又成為士大夫逃避紛紜的現實苦難、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現實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後,月亮就成為壹種飄逸的風範.

2.“月”具暗示性的詩句,及象征意義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壹:月亮是母親與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會的靜溫與和諧,她反映著女性世界的失意與憂傷.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二:月亮時晦時明,時圓時缺,周而復始,它既是運動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於是它總是引導人們對生生不已的哲學精神的禮贊,也啟示人們對宇宙永恒的思考,激發人們宏大 的天問意識和人生喟嘆.3.映照在中國人心靈世界裏有兩種不同的月亮世界:壹種是神話觀念中的月亮,神話的月亮是詩化的月亮,它談泊靜溫空寂通脫給中國的古典藝術以深刻的象征啟示;壹種是科學本體的月亮它盈虧變化,時晦時明,啟迪著中國的科學與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廣泛的衍生意:(1)思鄉或相思:(2)月亮反映著古代詩人騷客孤獨與寂寞的心態,反映著失意者尋求慰藉與解脫的心理.(3)月亮的永恒和盈虛的循環變化,讓人想到時間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兩面之間的辯證發展.(4)月亮作為壹種永恒與自然的象征它又成為士大夫逃避紛紜的現實苦難、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現實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後,月亮就成為壹種飄逸的風範。

3.關於寫月的詩句,及分類分析

(明月:明月松間照(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麗,給人以愉悅美感。)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滄海月明珠有淚 (滄海月明泣淚成珠,以美景襯跡長管短攮的歸痊害花感傷之情) 冷月: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冷月即冷心,橋雖在,時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見痛惜之情,傷今懷古之意躍然紙上) 秋月:春花秋月何時了;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暗示曲聲的感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寫謫居的郁悶心情,感慨)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夜月:又聞子規啼夜月 (哀愁,更覺蜀道之難) 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殘月: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透別後心境的淒清冷落。

曲折寫出作者的離情,細致深婉,被視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江月: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寫餞別時的淒涼情景。“別”句借江邊月影烘托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月圓人不圓) 舊時月: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從城垛(女墻)後邊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古城。

有“今月曾經照古人”之意,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沈感傷。) 《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為蜀人,李白對故鄉峨嵋山的月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

此詩寫出了詩人與峨嵋山月,也可以說是故鄉的自然山水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江上望月,月影隨人;峽行月隱,思念不絕。)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望、思於俯仰之間,凝縮的語言,凝縮了鄉思和鄉愁。) 《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以濃郁的詩情道出,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4.關於月的詩句,名言,語段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靜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 張九齡《望月懷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 王昌齡《出塞二首》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王維《山居秋暝》

5.有暗示性象征性事物的古詩詞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6.關於詩的暗示性的文章

淺談詩詞的暗示性 作者 李正連 在唐宋詩詞中,有許多以含蓄、蘊籍的語言來表達主題思想,這種含蓄、蘊藉的表現方式叫做詩詞的暗示性。

詩詞的暗示性大體上有兩種,壹是含蓄,壹是寄托。錢鐘書說:“夫‘言外之意’,說詩之常,然有含蓄與寄托之辨。

詩中言之而未盡,欲吐復吞,有待引申,俾能圓足,所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此壹事也。詩中所未嘗言,別取事物,湊泊以合,所謂‘言在於此,意在於彼’,又壹事也。

前者順詩利導,亦即蘊於言中,後者輔詩齊行,必須求知文外。含蓄比於形之與神,寄托則類形之與影。”

這番話對含蓄與寄托作了明確的詮釋。(壹)含蓄 詩詞中的含蓄壹般采用的是意象象征法,避開對於對象的直接描寫,而把視角轉向對象周圍的景物,以環境來暗示人物的性格。

試看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壹首《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這是壹首宮怨詩。作者運用委婉含蓄的筆觸,采用以景托物的手法,寫出壹個被剝奪了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形孤影單在深宮中長夜無眠,臥聽宮漏的情景。

在這個不眠之夜裏,詩中人憂思如潮,愁腸百結,那份傾訴不盡的滿腔怨情,難以言表。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的詩裏,即便字字都寫怨字也難以表達主人公的怨情。

所以,詩人幹脆就不寫怨,而是用以景托物的手法來表達主題。前三句全是寫景,以井邊的梧桐,秋深的黃葉點題,渲染色彩,烘托氣氛,把壹個蕭瑟淒苦的環境顯現在讀者的面前。

接著以珠簾不卷,夜寒霜重來表明此刻正是深夜。然後,筆鋒壹轉,視角轉入室內,突出描寫了室內具有代表性的兩件生活用品,即熏籠、玉枕,最關鍵的是“無顏色”三個字。

為什麽是“無顏色”,是用舊了呢?還是主人公對這些已是視空見慣了呢?實際上,在主人公百無聊賴的境況下,此刻即使是雕欄玉砌,對壹個孤獨淒苦之人又有什麽意義呢?最後,“臥聽南宮清漏長”,孤女徹夜不眠,在壹聲聲清漏聲中輾轉反側,此時此地此人的淒苦心境不言而喻。詩人在這首《秋詞》中,以含蓄蘊藉的手法濃墨重彩地點染背景,描寫環境,只是末句中客觀地介紹了女主人公臥聽宮漏。

不去說怨,而怨言自現。暗示的巧妙運用,道出了弦外之音。

這就是詩中含蓄所生發出來的奇妙作用。如果整篇都寫怨字,讀起來便索然無味。

再來欣賞壹下宋朝詩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在這首小詞裏,詩人的“昨夜雨疏風驟”,“ 應是綠肥紅瘦”,把風雨過後葉茂花稀的暮春景象呈現在讀者面前。

其妙處就在詩人沒有“多”、“少”等常見的話語,而是選用了“肥”和“瘦”兩個字,格外傳神。“肥”和“瘦”不僅表述了花與葉整體的稀與密、多與少的對比內容,同時也表現出花與葉的個體形態。

雨後葉子的繁茂和花瓣雕零,都婉然如見。《蓼園詞選》雲:“按壹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

短篇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難怪,此詞蜚聲詩壇,膾炙古今,其絕妙就在於敘事彰顯,“雨疏風驟”、“綠肥紅瘦”傳情暗隱,做到了顯與隱的辯證統壹。

(二)寄托 寄托比含蓄要更隱蔽壹些。含蓄是意思隱藏在字裏行間,有跡可循。

而寄托則把暗示部分埋伏在語境中,讀者必須要聯系具體的語境去尋找,即劉勰所謂“義生文外”。 試看王維詩《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膾炙人口的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中寄托著詩人高潔情懷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點出了此處的幽靜清新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壹新,又是初秋雨後的傍晚,明月當空,微風習習,清泉鳴唱,樹影婆娑,景象之美無可名狀。

接下來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打破了這裏的“空山”靜謐的氣氛,告訴人們,在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壹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

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內心所追求的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 詩中頷聯和頸聯都是寫景,但各有側重。

頷聯寫物,頸聯寫人。泉水,青松,翠竹,蓮舟,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

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寫寄托人生的追求,以物芳而明誌高,以人和而望政通。內涵豐富耐人尋味。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道出了詩人歸忍山林的心聲。

再看北宋馮延巳的詞《謁金門》:風乍起,吹皺壹池春水。閑引鴛鴦芳徑裏,手挼紅杏蕊。

鬥鴨欄桿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詞中描寫了壹個女子相思的種種情態。 這首詞大致分三個層次來表現主題。

第壹個層次,是開篇的“風乍起,吹皺壹池春水。”既描繪了自然景象,點明了時令,交待了主人公的生活環境,又暗示了主人公在這明媚的春光裏,心情並不平靜。

好像猛然的春風在平靜的水面上蕩起了層層漣漪。這兩句寫景自然,達情含蓄,情和景緊緊交織在壹起。

第二個層次描述了主人公“閑引鴛鴦芳徑裏,手挼紅杏蕊。”、“鬥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