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憫農·其壹》
唐代? 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壹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天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2、《謫居糧絕請學於農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明代:王守仁
謫居履在陳,從者有溫見。
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
夷俗多火耕,仿習亦頗便。
及茲春未深,數畝猶足佃。
豈徒實口腹,且以理荒宴。
遺穗及烏雀,貧寡發余羨。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釋義:
謫居龍場呵遇到孔子在陳絕糧般的困境,我的隨從們都有不滿的表現。
好在這到處的荒坡亦可開荒墾田,農具也還容易籌辦。
當地的農人多是刀耕火種,學習模仿也很方便。
趁現在春天還沒有過去,趕快種好這幾畝田。
難道僅僅是為吃口飽飯,待豐收了還要用它請客設宴。
收割遺下的顆粒就留給烏雀吧,多余下來的糧食散發給窮困人家。
明天早晨就的帶著農具去墾荒,山間寒冷易結冰霜莫誤了時光。
3、《農家》
唐代: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釋義:
半夜裏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裏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裏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
壹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裏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4、《憫農·其二》
唐代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5、《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釋義: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