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sòng ān dūn xiù cái shī jiè xī guī
2、詩詞原文: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
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
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癡。
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翻譯:
讀過的舊書要壹遍遍的再去誦讀,讀熟了妳就會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
妳以後肯定會成為壹個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飄泊失意妳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經在家裏斷掉壹切的交際應酬,著書到了連院子裏的花草都沒空去看壹下
離開家後東遊求官,拋開舊學,同從兒輩們胡鬧
算計百出卻事事成空,到現在只有頭上的白發如期而來
想起在故鄉手種的松柏,到我還鄉的時候怕是要兩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註定的,那我十年來的浪跡求官行為不是極度無知
現在我和妳說千萬別去計較壹時的得失,在這臨別時和妳說這些又讓我感慨長嘆了
3、《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是宋代詩人蘇軾所作詩詞,作品體裁是七言律詩。
擴展資料
與《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類似的詩詞:《記承天寺夜遊》
1、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賞析:
東月朗照,激發了作者的遊興,想到沒有“與樂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尋伴,這時錯覺生趣,情感觸動,於是記下此景此情,順理成章,壹切是那麽的和諧自然,毫無雕飾造作之感。這“美”來自語言的“純”。
筆記如同拉家常,娓娓敘來。雖然沒有奇景之處,但卻不能增刪或改動什麽字眼兒。點明日期,是筆記體遊記所必須的,“月色入戶”與“欣然起行”互為因果,寥寥數字,何其洗練!
寫庭下景色,用“空明”壹詞,不枝不蔓,體現出空靈、坦蕩的意境,將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貼切,“交橫”壹詞更準確地表現了藻荇姿態,仿佛觸手可及。
接著,作者筆鋒陡轉,連發二問,既親切自然,富於韻律,又拓展時空,發人思緒。《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