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麽開放的境界,每當我想起這句話,所有的煩惱都煙消雲散。
傳說禪師鳥窩在壹棵枝葉繁茂的松樹上修行,像壹只鳥在樹上築巢。經常有人來請教佛法。
壹天,大文豪白居易來到壹棵樹下拜訪禪師,擡頭說:“禪師住在樹上太危險了。”
禪師回答道:“太守,妳的處境很危險。”
白居易不同意:“下官是王朝的重要官員。有什麽危險?”
禪師說:“柴火相交,垂直性未止,怎能說不危險?”
白居易意識到他指的是官場沈浮和勾心鬥角,於是轉移話題問道:“佛家的大致理念是什麽?”
禪師答:“壹切惡必有所為,壹切善有所追求,凈化自己。都是佛教。”
白居易很失望,說:“這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道理。”
禪師說:“雖然壹個三歲的孩子知道路,但是壹個八十歲的老人做不到。”
白居易立即悟道,三言兩語問禪師:“我入空門問苦空,敢問禪翁禪,因夢是浮物?”重生是夢嗎?"
禪師也長嘆壹聲答道:“來無影去無蹤,隨時事去;何必多問浮生,只有這浮生是夢。"
人生如幻,短暫如朝露。
但若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悟出“無生”的道理,悟出“動靜皆同”、“生死壹體”、“有與無”、“來去壹致”等人生真諦,放松心態,讓心靈自由,與自然契合,從而超越智慧、勇氣、匠心、悲涼、榮辱、沈浮、時間“去”與“去”。
然後,妳的生命將在無盡的空間中繼續下去,直到妳進入生命的永恒完美。
“千河有千河月”——月亮只有壹個,卻因為水的不同,反射出不同的倒影。
未開悟的人嚴格遵循佛教戒律,在遵循中獲得心靈的平靜;
開悟的人在自我追隨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佛教的本質;
頓悟的人,已經明白了佛法的真諦,超脫於物,不再被條條框框束縛。
今天的月絕不是古代的月,明天的月也幾乎不是今天的月。每個人眼裏都有不壹樣的世界。人天生追求幸福。宗教存在的意義在於,在人們追求幸福受阻時,保持人們的心理平衡和希望。
假的時候是真的,不作為的時候也是有的。佛性,若無之間;世界,在現實與現實之間徘徊。
於是,無論是月,是水,是夢,是悲,我都去了佛門。
字:水印全印壹月,水全印壹月。多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