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長征中的故事

長征中的故事

小英雄的不多哦

---- 紅軍長征的故事

-- 紅軍長征的故事

我們的賀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時分,賀龍率領的第二軍團部分主力,從管竹進入巖石鄉。三個穿灰布軍衣、身背短槍的戰士來到三房院子,見壹婦女抱著小孩慌慌張張走進自己家裏。戰士跟著走進她家堂屋,見她房門緊閉,便輕輕地敲門說:“嫂子,請妳不要害怕,我們紅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請妳開開門,我們有事和妳商量。”青年婦女叫歐陽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聽到敲門的聲音不是很

急,喊話的聲音也很平和,就開了房門。戰士見她屋內還有壹間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妳這間空房搭個鋪住壹晚上,妳看行不行?”歐陽香元雖沒有完全聽懂他們的話,但知道他們是要借房子住,於是臉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過了壹會兒,有位戰士領著壹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蘭布長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來到了歐陽香元的家門口,後面跟著二三十個穿灰布軍衣、背短槍的戰士,在禾坪裏整整齊齊地站成兩排。那個八字胡子對大家講:“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求解放的,我們有鐵的紀律,大家千萬要註意,不能進年輕婦女的臥室內;”接著又講,“我們紅軍無論走到那裏,都要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家裏的東西未經主人同意不能搬動,借東西壹定要還,損壞和丟失東西壹定要照價賠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團結群眾去打倒蔣介石賣國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歐陽香元從戰士們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個大官。聽他講話句句為老百姓著想,認定紅軍是好人。她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院子裏去,把那個八字胡子講的話告訴別人,直到天快黑時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門口見地上搭起了鋪,那個八字胡子和另外兩個人在煤油燈下看地圖,壹邊看壹邊比比劃劃。她想知道那個大官是個什麽官,於是走到門外悄悄地問壹個小戰士:“那個穿蘭布長衫、留著

胡子的是妳們的什麽人?”小戰士輕聲地告訴她:“是我們的軍團長,蘇維埃政府的賀主席,我們都喊他賀老總。”她聽後心裏嘀咕,原來他是個大官,難怪戰士們都規規矩矩聽他講話。

她走到房內,壹位女戰士非常和氣地請她坐下,像親姐妹壹樣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談中她問女戰士:“妳是哪個的老婆?”女戰士很爽快地告訴她:“我是賀龍同誌的愛人,今晚住在妳家,真麻煩妳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裏的是紅軍的大官賀龍主席壹家人,不好意思地說:“這房子不好,沒有好好收拾,真對不起妳們,”女戰士說:“等打完仗以後,窮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隊要走了,有些戰士在收拾行裝,有些在打掃衛生,有個戰士走到歐陽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對門)再三詢問是否有損壞和丟失的東西,雷青菊講:“只有壹個木臉盆沒看到。”那個戰士不壹會拿了壹個銅臉盆對她說:“如果找不到就用這個臉盆,找到了就留做紀念,紅軍的紀律都是賀主席規定的,妳壹定要收下。”賀主席和戰士們走時,群眾都含著熱淚相送,戰士們

也不時地回頭,依依惜別。 ‘

幾十年過去了,歐陽香元沒有忘記當年的“賀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華人民***和國十大元帥的掛像時,壹眼就認出了當年住在自己家裏的賀主席,高興地說:“妳們看,我們的賀主席又回巖山來了,又到我們家裏來了。”

可敬的先烈

第二、六軍團自從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後,國民黨的軍隊始終跟蹤他們、搜索他們,妄圖把他們消滅在長征途中。12月21日中午,從高沙開往花園的第六軍團,有的在李家渡壹帶休整,有的在行進途中。戰士們雖然頭上都用樹枝、綠葉作了偽裝,但國民黨飛機還是發現了目標,喪心病狂的投下了6顆炸彈,20位戰士當場光榮犧牲,數十名戰士受傷。

當時年僅12歲的王康元正趕著牛回家,壹位紅軍戰士見狀,急忙跑過去,屍把將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他。王康元安然無恙,而那位戰士卻血流如註。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後,深為紅軍戰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動,為了報答紅軍戰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險同李明生、劉大炳等20多個貧苦農民壹道,將烈士的遺體安葬在蛇形山壹塊空地上。但紅軍走後不久,壹些土豪劣紳心懷鬼胎煽動說,“紅軍葬的地方是‘風水寶地’,是李家渡的‘龍脈’所在。現在‘龍脈’挖斷了,‘龍神’不安,只有把紅軍的屍體挖出來,丟到河裏去,才能保住‘龍脈’,恢復‘風水’。”為了粉碎土豪劣紳的陰謀詭計,貧苦農民鄧成竹等人連夜將紅軍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濤滾滾的長嶺界,周圍栽上蒼松翠柏。被紅軍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節去烈士墓前祭掃。1972年他擔任西中大隊黨支部書記後,積極倡議並在公社黨委的領導下,帶領本大隊和李家渡的幹部群眾,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豎起壹塊烈士紀念碑,刻上“長征烈士之墓”六個大宇,兩側刻有兩副對聯,壹副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另壹副是“繼承先烈誌,永作革命人”。洞口縣委和縣政府已將烈士墓做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幾

十年來,幹部、工人、農民、學生經常去墓前瞻仰、憑吊學習先烈精神,繼承先烈遺誌,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討還血淚債

舊社會的廣大農民,飽受土豪劣紳的壓迫和剝削,掙紮在死亡線上。紅軍打擊土豪劣紳,為貧苦農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們的真誠擁護。

巖山鄉沙坊院子有個土豪叫付升庭,長有壹臉麻子,為人專橫殘忍,欺壓窮人,群眾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個兒子個個兇殘如虎,群眾稱他們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準備修新屋,找來新化方師傅給他燒磚瓦。可憐方師傅辛辛苦苦壹場,不但未得分文工錢,還要倒貼夥食。壹氣之下他推倒磚瓦垛子,滿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參加了紅軍。12月19日,部隊在巖山宿營,他

把當年在付家的遭遇和當地農民受付家欺壓的情況,向部隊首長做了匯報,首長同意他帶三名戰士去找升麻子算帳。他們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準備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眾聽說紅軍抓住了作惡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紛紛向紅軍首長揭發升麻於的罪惡。首長派出壹位戰士領著貧苦農民到升麻子家裏,打開了付家的糧倉,把糧食分給了群眾。第二天紅軍離開巖山時,把升麻子

押到綏寧縣李熙橋處決。

紅軍第六軍團在石江處決了壹貫包攬訴訟、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鎮壓了高沙鎮街上被稱為“三王五霸”之壹的大惡霸、土匪袁寬:將石背鄉的土豪財主尹成哉、花園鄉罪大惡極的鄧星芳、拒絕給紅軍派糧的反動保長鄧陳卓三人,押到綏寧縣武陽處決。廣大群眾拍手稱快,感謝紅軍為自己伸了冤,討還了血淚債。

軍民魚水情

紅軍到洞口之前,國民黨反動派與地方反動勢力制造了很多謠言,不少農民躲進山裏。紅軍以遵紀愛民的實際行動,解除了群眾的顧慮,很快,大家都回來為紅軍戰士解決吃住問題,十分親熱。

開始巖山街上很多店門都關得緊緊的,後聽到紅軍戰士親切地喊:“老鄉們不要怕,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不會拿妳們的東西,如果妳們有什麽吃的就賣給我們壹點,我們照價付錢。”有些人從門縫中看到紅軍戰士規規矩矩,蹲在街上,誰也不去敲店門。於是有的就拿出煮熱的紅薯放門口賣,戰士們不講價,說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傳開後,店門都開了,能吃的東西都擺出來了,附近群眾家裏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賣。有幾位戰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輕聲說:“大娘,天氣太冷,今晚上我們想到妳家裏避避風寒。”大娘滿臉笑容表示歡迎,戰士們放下背包,就動手打掃衛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見幾個戰士在燈下擺著白布比劃,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腳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婦喊來壹起幫忙,母女倆人熬了壹整夜,***做好10雙布襪子,正好每人壹雙。第二天戰士們臨走時再三向林大娘道謝,送給他壹些白布、壹床印花被面和兩個圓瓷缸作為紀念。

紅軍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感動了群眾,廣大農民群眾從各個方面關心、愛護紅軍。石江縫紉師傅邱國才與其他11位師傅壹起,連夜趕制軍帽120頂。紅軍給他們每人壹塊銀元,他們心情非常激動,妳壹言我壹語,湊成壹首詩:“紅軍來到石江鎮,痛打土豪和劣紳,財主心怕膽又驚,窮人精神大振奮,軍民連夜作軍帽,同心協力殺敵人。”花園馬家院子鄧大媽同兒媳曾冬娥在山邊土裏鋤草,聽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聲,鄧大媽立即放下鋤頭去山中尋找。果然發現壹個約20歲年紀、頭帶八角帽的紅軍戰士(瀏陽人)躺在地上,她用手壹摸額頭,好燙手,又見他右腳傷口已開始流膿。她心想不能讓親人在野外活活凍死、痛死、餓死,壹定要想辦法救他。她喊來兒媳壹起扶著傷員回到家裏,讓他躺在兒媳床上,兒媳拿出丈夫的藍布舊衣服給他換上。大媽告訴傷員安心養傷,如發現有外人來就裝啞巴,要兒媳認他是自己的丈夫(兒媳的丈夫在貴州做挑夫)。安排好後,大媽每天上山采藥,精心護理,壹周後戰士的傷基本治好,他告訴大媽要去趕部隊。臨走那天,天剛亮大媽就起床為他準備好路上吃的東西。戰士對大媽說:“大媽,妳就是我的親娘,我壹定永遠記住妳的恩情,革命勝利了,我壹定來看望妳老人家。”戀戀不舍,揮手告別。

跟著紅軍走

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是自己翻身求解放的靠山,紅軍的道路就是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於是,不少貧苦農民紛紛送子弟當紅軍,中青年更是積極踴躍,要求跟著紅軍走。李家渡的貧苦農民,看到20個紅軍戰士在敵機轟炸下光榮犧牲,滿懷為烈士報仇的憤怒心情和為自己求解放的強烈願望,積極報名參加了紅軍。西中村的鄧星怡、鄧正仁、吳老曬,盲田村的鄧星開,新興

村的劉老細,木井村的陳松青,圳上的羅玉等都跟著紅軍走了。洞口街上鄒玉和、王順生兩位縫紉師傅,被請到花園給紅軍制作軍服,他們深為紅軍的精神所感動,毅然跟著紅軍走上了長征路。

據解放後全縣初步統計,當年跟著紅軍走的有20多人。他們為革命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壯誌未酬而犧牲在長征途中的革命烈士,有在抗日前線流盡最後壹滴血的民族英雄,有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畢生精力的人民功臣,如石江鎮的王振貴,當年30歲,參加紅軍後編入第六軍團保衛局,在17年的戎馬生涯中南征北戰,榮獲“人民功臣”、“解放華北”、“解放西北”的紀念勛章各壹枚,1952年轉業到新疆工作,1965年離休,1966年元月回洞口老家定居,撰寫了“夜渡金沙江”、“翻過大雪山”、“六十年春秋話往日”等革命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