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最早出自傳統相聲《白事會》,“焰口施食”十六本的頭壹篇。
全篇是:
道場成就,賑濟將成。齋主虔誠,上香設拜。壇下海眾,舉揚聖號。”這是前六句啊,當間這大和尚(起唱):
“道場成就,賑濟將成。齋主虔誠,上香設拜。壇下海眾,舉揚聖號。苦海滔滔孽子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彌陀念,枉在世上走壹遭。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請,召請亡靈來赴會,趁此上蓮臺。心召請啊哎,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鏜,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請,召請清封蹬死狼(登仕郎)、踹死狗、壓死耗子、踢死貓,此夜今宵來受甘露法食。
擴展資料《白事會》
《白事會》是著名傳統相聲節目之壹,主題為喪事,壹般以逗哏的說幫捧哏的父親辦喪事,結尾常以沒墳地為大包袱抖出,結束。馬三立,馬誌明,侯寶林,郭啟儒,郭德綱等也曾演出過
相聲《白事會》有不同的版本。羅榮壽李桂山二位老先生說過壹版,包袱兒是那位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的葬禮,大段貫口描述的儀仗執事滿漢兼備、中西合壁,相當於皇帝奉安的規制。馬三立馬老這段,展現的差不多是清末民初漢人白事裏的最高規格。
舊時,人們對白事有諸多禁忌與不可說,可是逢聞人名流大辦白事又有著全民性的世俗的熱鬧,瞧大殯幾乎成了壹種文化娛樂。
據說當年著名武生楊小樓出大殯,萬人空巷。老百姓壹早就扶老攜幼佇立街頭,有錢人家在路引標註的沿途找個茶點鋪或飯莊子的樓上,訂個臨窗的好座,居高臨下,邊吃邊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