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舟記》作者是魏學洢,明代人。本文選自《虞初新誌》。介紹了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文中對核舟所刻人、物、字等描摹細致入微,形神兼備。
2、文章按總——分——總結構,按空間順序說明,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先概括介紹,然後按船艙、船頭、船尾、船背的具體順序說明,最後歸納小結。重點明確,緊扣核舟的主題對船頭的情景進行生動具體的描摹。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體會。
3、作者抓住了核舟奇巧的特征來介紹的,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
4、文中最後壹段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5、“閉’字和“啟”字相應,壹啟壹閉說明了什麽?
寫出了介紹的順序:由舟外到舟內再由舟內到舟外,引導讀者仔細觀看,並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6、“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這壹句主要說明了什麽?意在突出什麽?
主要說明了核舟的小;意在突出王叔遠的高超技藝。
7、為什麽詳細說明刻在核舟上的對聯?
因為它們分別是《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中的句子,這與“大蘇泛赤壁”的情景相合,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題,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情趣。
8、文說中這件雕刻品刻的是“大蘇泛赤壁”。“泛”是任意漂浮的意思,從什麽地方看出軾和他的友人是“泛舟”?
兩個船夫,壹人煮茶,壹人休息(自得其樂),無人控制船只,可知是“泛舟”
9、寫三個人的神情主要是為了什麽?
贊嘆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10、第三段為什麽先介紹蘇東坡?
①與核舟主題“大蘇泛赤壁”相吻合;②前面介紹窗上刻的是蘇東坡的詩句;③三個人的位臵東坡居中。由此可見,蘇東坡是主要人物,因此先寫。
11、蘇、黃二人的友好關系可以通過“左手撫魯直背”的動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的動作和神態中看出來。
12、“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壹句點明了窗子具有靈活精致的特點,說明雕刻者技藝的精湛。
13、從對佛印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佛印超脫塵世、豁達開朗的特點。
14、第四段中右邊舟子神態輕松悠閑,左邊舟子神態專註平靜。
15、最後壹段在文中有什麽作用?
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突出了核舟之小和雕刻技藝的高超。
16、作者為什麽從船的中部寫起?
①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船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註目;②艙邊的窗可以開關,由此說起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和 “大蘇泛赤壁”相照應,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題。
17、該工藝品藝術的精湛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①用料體積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所刻事物情態畢備
18、“嘻,技亦靈怪矣哉!”這壹句的表達方式是什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議論,對精湛的雕刻技藝的贊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