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桔子州頭詩句

桔子州頭詩句

1. 關於桔子州詩句

關於桔子州詩句 1.有關於湘江的詩詞

毛澤東描寫湖南長沙湘江邊秋天景色的詞句,這篇作品就叫《沁園春·長沙》:

沁園春《長沙》

壹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物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中“橘子洲”壹詞。方圓6平立公裏的橘子洲,生長著數千種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貴植物就有143種。有鶴、鷺、鷗、狐、獾等珍稀動物。三面環山,壹面臨水,氣候濕潤宜人,是花果生長的最佳區域。特別是橘子園,真可謂春賞橘花洲,秋摘芳橘林,橘香十裏,翠蔭匝地。李子園、板栗園、茶園和枇杷、桃、梨、杏形成的經濟林帶,傍生著山楂、彌猴桃、金櫻子、野葡萄、山海棠等成片的野生林果。我們在遊覽湖畔山川勝景之余,便可隨意品嘗橘、橙和野果的甘美,領略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2.求衢州橘子的詩詞 壹定要衢州的

衢州十月橘子紅(裏面找 = =+)

在金色的10月,衢江兩岸呈現壹派“橘熟黃香壓樹低”的勝景。漫步在橘林中,聞著溫馨的橘香,使人心曠神怡;隨手摘下壹個品嘗,酸中有甜,甘美無比。外鄉的朋友們,聽到這裏,他該流口水了吧。我想,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橘子是我們衢州的壹大名產呢!

橘子呈扁圓形或圓形,成熟時呈金黃色,掛在樹梢上,與那壹年四季永遠碧綠的葉子相互映襯,別有壹番情趣。許多文人墨客因此詩興大發,“尤愛金黃千樹橘,碧岑丹地耀無窮”,便是清朝詩人孫熊在這種意境下給後人留下的美好詩句。

橘子大小不壹,壹般直徑5厘米,二三兩重,大的則有半斤左右,幾乎相當於壹個柚的重量了。橘皮鮮潤欲滴,上面有壹個個圓滑的突起,突起裏含有大量橘皮油,這種油可以提煉香精。橘香便是從這裏發出來的。剝開橘皮,露出壹瓣瓣的橘瓤,每瓣正好是呈壹個半圓形,互相挨著,構成壹個球體。橘瓤表面裹著橘絡,襯著橘膜。橘膜有兩片,其間有壹條合線,沿著合線將橘膜分開,露出壹根根緊挨著的細針模樣的果肉,“細針”外面也有壹層膜,裏面飽含著果汁。橘絡、橘皮具有潤肺化痰、止咳定喘的功用,是很有療效的中藥。

橘樹初夏時分開花,壹年開壹次;花是白的,***有五瓣,綴在綠葉中,引來無數的彩蝶和蜜蜂。花期過後就結出果實,尚未成熟時是綠色的,味道很酸;直到深秋,橘子才轉入成熟期,變成橘紅色。清朝朱彜尊詩雲:“株株當暑綠,顆顆入秋黃。”寫的就是這壹情況。

我們衢州市是橘子的家鄉。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註》中就這樣描寫過衢江兩岸的景色:“夾岸綠溪悉生支竹與芳枳、木蓮,雜以霜菊、金橙。”可見,早在 1500多年前,衢州已經開始栽培橘子了。

衢州橘子產量很高,城西的航埠更是橘子的盛產地 。橘熟時節,向航埠的公路兩旁望去,到處可見金色的橘子沈甸甸地掛在技頭。據記載,溪鄉篁步(航埠)的橘子在明朝及清朝時,每年都得向朝廷進貢。如今的橘子生產,當然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如在橘子收獲的季節,有朋友來衢州做客,熱情的衢州人定會獻上壹些衢橘讓他們飽飽口福,或許還會領他們去壹趟航埠,讓他們觀賞壹番衢州橘林的美景呢!

3.毛主席詞詩:橘子州頭全文內容是什麽

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壹首詞《沁園春·長沙》,全文內容如下: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白話文意思是:在深秋壹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壹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壹樣,江水清澈澄碧,壹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鷹在廣闊的天空裏飛,魚在清澈的水裏遊,萬物都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裏遊玩。在壹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所作。長沙是毛澤東人格形成的地方,長沙也是中國農村革命的發源地,是毛澤東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

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壹師範。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與同學暢談人生國事,毛澤東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這首詩全詞上片即目寫景,下片回憶往事。“獨立寒秋”三句,點明時地,時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

起筆平平,語氣舒緩,實為下文蓄勢。以“看”字領起的幾句,是壹組完整的領字長句,壹氣呵成,文勢陡急,吐露出作者對眼前江山美景的極度傾倒。

上片的後三句,通過壹“悵”壹“問”,則更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誌,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這裏凝結著作者關乎時代、社會前途的深沈思考,烙印著他對民族、對祖國的命運的灼熱關註和苦心求索。

下片是寫年輕“百侶”的群體活動,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壹個“憶”字,使詞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遊,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壹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

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