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讀詩的感情基調都有哪些?

讀詩的感情基調都有哪些?

妳的問題設得太廣了,詩的感情基調可以說是不如壹是,千變萬化.每壹首詩歌都有它獨特的基調,

或熱情奔放,

或憂郁感傷,

或慷慨激昂,

或悲痛,

或憤怒等等。

現在我就教教妳如何解讀壹首詩的感情基調:

壹、審視詩題

詩題對詩的內容有很明顯的提示、總領功效,因而許多詩的感情基調通過詩題即可略見壹斑。詩題中的壹些諸如“怨、哀、恨、喜、送、別、憶、贈、答、吟、懷”等字眼,就有明顯的點睛作用。例陸遊的《書憤》,這首詩從詩題上就可品味出作者抒發的是感慨與憂憤之情。例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這首詩題運用了起興手法,暗示恩愛夫妻離別悲哀之情。

二、熟識詩人

詩言情,又言誌。詩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處境與個人榮辱融於自己的詩文中。這就為我們理解詩歌含蓄、深邃的蘊藉,把握其情感基調提供了依據。如杜甫詩《蜀相》,詩人生活在動蕩不安的安史之亂年代,為國出力的遠大政治抱負得不到如願,創作此詩正處於他人生最困苦的晚年,借遊武侯祠,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感傷、嘆忱自己壯誌未酬的情感。

三、捕捉形象

古詩塑造的人、景、物等物象,其所蘊含的“冷、熱、哀、怨、悲、愁、憂、喜、傷”等人格化的情緒,往往就是詩人情感的“晴雨表”,即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而古詩意境含蓄,是詩人的主觀情感和客觀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壹種藝術畫面,我們可借助直抒胸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現手法的情與景的對應規律,借助聯想、想象、涵詠意會,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分析推理出詩中的物象所折射出的感情色彩、觀點態度。如李白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塑造了詩人佇立江邊目送友人遠去的景象圖畫,透過這幅畫面,我們可以品味出詩人對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惜別情懷。

四、抓關鍵詞

(1)找準詩眼 詩眼就是集中體現該詩情感和特色的字詞句,有了詩眼,詩的形象會更鮮明,韻味更濃郁。因此,找準了詩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該詩的壹把鑰匙,即打開該詩思想情感和意境的壹把鑰匙。如孟郊詩《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得意”二字即為該詩的詩眼,其情感基調為詩人科舉考中之後的無比喜悅。

(2)找感情詞 感情詞是理解某壹句或某壹聯詩的中心字詞。根據古詩結構的起、承、轉、合模式,閱讀古詩時,只要抓住了詩句中情感色彩很濃的字詞,讀者就能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的思想內容。如杜甫詩《登高》,只要讀者抓住首聯中的“猿嘯哀”,頷聯中的“落木蕭蕭下”,頸聯中的“悲秋”、“多病”,尾聯中的“艱難苦恨”、“潦倒新停”等詞,那麽就很容易品讀出詩人所抒發的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3)發掘典故 古詩往往借助典故來表達廣泛而深刻的主題,起到以少數字表達豐富內蘊,給讀者具體鮮明形象的作用,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袁枚詩《馬嵬》(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這首詩中用了兩個典故,壹個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劇故事;二是杜甫詩《石壕吏》中所反映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根據這兩個典故,讀者可品味出詩的主題是揭露戰爭給人民造成夫妻離散,團圓無期的痛苦,感悟出詩人那無限感傷與同情之心。

五、明辨手法

古詩情感的抒發是把生動、具體、鮮明的物象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它以語言為媒介,又常常借助各種修辭手法並使用各種抒發情感的言語表達技巧和藝術手法來展示詩人的想象,表達含蓄豐富的內心情感。如李白詩《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前三句寫越國的勝利、歡樂、榮華、美麗、喜慶熱鬧的場面,詩人運用了鋪陳、誇張、比喻手法渲染昔日的繁華,讓人漸感亂花迷眼。然而結句筆鋒突然壹轉,極寫今日之荒涼衰敗,使古今對照極為強烈。詩人運用對比手法,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淒涼,即樂景哀寫,強烈突出詩人對人事變化,盛衰無常的感慨、詠嘆和嘲諷。此外,詩的結句寫了“鷓鴣”,這既是比興手法又是借物抒情之筆法,“鷓鴣”是生長在南方的壹種鳥,其聲哀婉,詩人用此鳥而不用其他的鳥,足可斷定詩人之用心在於哀嘆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