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時間越來越短,秋風漸漸生了起來。感嘆時間流逝,而壹些美好的願望並未達成。
原作: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二: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陳子昂《感遇(其二十三)》
珍禽指翡翠鳥,比喻人多才多藝總是會有很多麻煩,有點感嘆人怕出名豬怕壯的現實的意味。也比喻人才沒有用在該用的地方。
原作: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樹林。
何知美人意,驕愛比黃金。
殺身炎州裏,委羽玉堂陰。
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
豈不在遐遠,虞羅忽見尋。
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
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其壹)》
壹草壹木都有自己的本心,它們並不需要美人來欣賞、折取。美人多指雅士。以草喻人,做人應守住本心,不需要受人影響。
原作: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張九齡《感遇(其四)》
歷經大風大浪的孤鴻從海上飛來,遇到壹個小小的池塘也不敢回顧。比喻受到政治壓力壓迫。壹開始對這兩句感興趣是金庸《連城訣》裏面,梅念笙三個徒弟故意將詩句改為“哥翁喊上來,是橫不敢過”,後面就有印象了。
原作: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五: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張九齡《感遇(其四)》
身著華美的服裝應擔心別人指責,地位顯要會遭到鬼神的厭惡嫉妒。這兩句雖然比喻政治,又何嘗不是批判人心,批判社會現實。
原作同上。
六: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張九齡《感遇(其七)》
丹橘冬天還是綠林壹片,並不是因為氣候和地理溫暖,而是這種樹自有淩寒傲霜的本性。也比喻人應有這樣的品質。
原作: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七: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
《莊子·徐無鬼篇》:黃帝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請問為天下。”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 再拜稽首 ,稱天師而退。
原作: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
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
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
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