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除夕的習俗?

除夕的習俗?

在除夕夜,人們吃喝玩樂。北方人做餃子,南方人做年糕。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年糕的聲音像“年糕”,這些都是好運的好兆頭。

王安石《壹月天》詩說:“鞭炮聲中,春風送暖入屠蘇。千戶總以新桃換舊桃。”《夢梁璐》卷六:“十二月終,俗曰‘月窮日,年過’,謂之‘除夜’。大大小小的讀書人,掃大門,收拾住戶,換門神,掛鈴鐺,釘桃符,貼春卡,祭祀租戶。晚上準備香花祭品迎接神靈祈求新的壹年平安。”《萬歷·嘉興府誌》:“臘月,村民用朱墨塗臉,城內起舞,行古儺儀。除夕之夜,義門神、符濤、春鐵、井(石圍)皆封,設鞭炮燒紫,酒果歡聚,通宵敲鑼打鼓,稱為守年。”除夕守歲始於南北朝。(梁)許詩《* * *妻坐夜看歲》:“若不多情,不飲不止。酒裏的桃子,粽子裏的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燒灰。不要懷疑妳的寺廟的重量,曉光會敦促妳。”除夕夜仍有“辭舊迎新”和給“壓歲錢”的習俗。《燕京歲時》:“除夕穿繡袍竭親友者,謂之辭。家人打掉長輩,也叫聽天由命。新婚夫婦壹定要去嶽家辭官,否則就是不敬。”“把彩色的繩子穿起來,編成龍,放在床腳,就叫壓歲錢。長輩給孩子的也叫壓歲錢。”

除夕夜,全家人壹起吃“團圓飯”,聞起來像是過年合家團圓。吃團圓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條魚代表著“富貴”和“年年有余”,象征著來年“富貴吉祥”。屬於壹種擺設,不能碰。

除夕的高潮是年夜飯後長輩給“壓歲錢”。接下來貼春聯和門神,關上門。直到初壹早上我才開門去“接財神”。接下來全家熬夜到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