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人應該心平氣和的詩句

描寫人應該心平氣和的詩句

1. 關於心平氣和的詩句

關於心平氣和的詩句 1. 形容“心平氣和”的詩句有哪些

1,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小窗幽記》明:陳繼儒

譯文: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淡然處之。

2,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約客》宋:趙師秀

譯文:夜已過半,(詩人)約好的客人還不見到來,只得對著棋盤獨自推敲,不知不覺間燈花都落了。

3,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三國:諸葛亮

譯文:壹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誌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4,樂之務在於心和,和心在於行之適。—— 《呂氏春秋》戰國末期:呂不韋

譯文:快樂的要務在於心態平和,心境平和的要務在於行為恰當。

5,與人言,宜和氣從容。氣忿則不平,色厲則取怨。—— 《讀書錄》明代:薛瑄

譯文:和人說話,應心態平和從容,動不動就生氣會導致自己對事事都看不順眼,感到厭倦。態度嚴厲,就會使人怨恨。

6,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

譯文: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

7,如姻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贈曾誌》陶鑄

譯文: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尤其是煩心的事.最好全部忘卻。不要過分的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樣才能得到更大的個人空間。

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唐:李白

譯文:盡管前路困難重重,漫漫無期。只要船乘風迎難而上必將成功。

9,水流任急境常靜, 花落雖頻意自閑。——《競秀亭聯》南宋:郭沔

譯文:意思是修身養性要心態平和,不為萬物所動。不管外界怎麽變化,都不能影響自己 。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陽樓記》北宋:範仲淹

譯文:不因為事物而開心,不因為自己而悲傷。

2. 關於心平氣和的詩句比如誰生氣了讓他知道不能生氣生氣是不對地

頌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無門慧開 孔子積極入世、濟世,但這並不妨礙他保有壹顆平常心.有壹次,孔子讓子路、曾皙(名點)、冉有、公西華各言其誌.曾皙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錢穆分析說,孔子驟聞曾皙之言,“有契於其平日飲水曲肱之樂,重有感於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覺慨然而嘆也”[22].孔子“喟然”之嘆,值得細細玩味.孔子在世之時,許多人對其所作所為深為不解,甚至以為孔子是不合時宜的“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論語·憲問》).但他的弟子卻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個德行高尚的人.據《論語·子張》載,叔孫武叔曾經詆毀仲尼,子貢遂為老師辯白.子貢說:“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仲尼不可毀”雖然出自子貢之口,但卻頗得孔子思想的“個中三昧”.孔子向來主張“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對於世人的誤解與曲解,孔子不以為忤,心平氣和地泰然處之.孔子積極奔走於世,但卻屢屢受挫——仕魯碰壁,棄官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絕糧七日於楚(《史記·孔子世家》).對於這種種艱難困厄,孔子有著清醒的理性的認識,樂觀視之、泰然處之.孔子認為,這是“時”(時勢)使然.他說:“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孔子家語·在厄》)因此,孔子說他“不怨天,不尤人”,並感嘆說:“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對於外事外物(相對於“己”而言),孔子強調自我調整——隨機應變、能屈能伸.孔子說:“君子之行己,其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誌達而不犯於義.”(《孔子家語·屈節解》)但是,這種靈活的能屈能伸有著鮮明而嚴格的原則,那就是“受屈而不毀其節”、“誌達而不犯於義”,關鍵之處在於因“時”得其“中”.金景芳說,孔子思想有兩個核心,壹個核心是“仁”(仁義),壹個核心是“時”(時、中)[23],深得孔子“個中三昧”.甚至在棲棲惶惶的流浪中,孔子仍然保持著高度的樂觀精神,有時還會來自我解嘲式的“冷幽默”.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師徒被困陳蔡,“絕糧”七日,“從者病,莫能興”,但孔子仍然“講誦弦歌不衰”.隨後,孔子適鄭而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城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臯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困厄之中的孔子,其樂觀堅毅的心態和精神,由此可見壹斑.“欣然笑”三字,甚為傳神,頗可玩味。

3. 來幾首心平氣和的詩句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遊山西村》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4. 關於心平氣和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出處:《誡子書》

釋義:作為君子應當以不受外界影響來修養自身,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2、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洪應明

出自:《菜根譚》

釋義:對於壹切榮耀和屈辱都泰然處之,用平靜的心情欣賞庭院中花開花落。對於所有升沈和得失都不在意,安然的觀看天上浮雲隨風聚散。所謂身不驚,才有閑看的雅致。心無意,才有漫隨的風情。 這是壹種境界,對名利應有的態度,得不喜,失不憂。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範仲淹

出處:《嶽陽樓記》

釋義: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與豁達胸襟。該句用了互文修辭手法。

4、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出處:《誡子書》。

釋義: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壹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誌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了道家哲理。

5、淡泊明誌,寧靜致遠。——諸葛亮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

釋義:淡泊,指對名利的淡泊,也就是不追求名利;明,明確,表明;誌,誌向。寧靜,指心態安靜平和,不被世事困擾;致,導致,使達到的意思;遠,深遠,高遠。